臺灣有一項“盤石獎”,專門頒給表現(xiàn)杰出的中小企業(yè),獎勵新創(chuàng)公司。拿到盤石獎是很大的榮譽,有機會被媒體大幅報道,知名度瞬間打開,對做生意很有幫助。但是,得到盤石獎的企業(yè),在兩三年后倒閉的比例很高,榮譽一夕之間成了詛咒。
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來,那些得獎的企業(yè),都經(jīng)過許多指標篩選,體制不錯,但規(guī)模不大。正因如此,他們在經(jīng)營上很是小心,對應收賬款管理和現(xiàn)金流的控制嚴格把關(guān),這是小公司的生存之道。得獎之后,由于媒體a355dcb60ae95a5f9294df94645fca30d9739752d1c77a1fecbf96fc2066b09f報道,許多潛在客戶知道有這家公司,就找他們做生意,訂單一下暴增,老板笑得合不攏嘴。接下來,便是趕緊采購備料,擴大生產(chǎn),以如期交貨,但問題也接踵而至。
首先,他們的安全庫存得增加,以備客戶緊急下單;其次,貨出之后,轉(zhuǎn)為應收賬款,貨出越多,應收賬款越多,應收賬款天數(shù)也拉長,其中收不回款的金額也跟著增加。新創(chuàng)公司不怕賺錢,就怕賠錢,一賠把本都賠掉。原本,他們手上有一套資金在運作,當出貨量增為三倍,照理說運作資金也該增為三倍,但實際上還是用原來一套資金在運作,風險驟然升高。
堆放在倉庫里增加的庫存,要轉(zhuǎn)成現(xiàn)金需要一段時間,已交到客戶手上的貨,要收回現(xiàn)金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是為了增加出貨所增定的原料,卻增加了應付賬款,而且時間一到,供貨商會上門催討。
這些訂單暴增的企業(yè),從賬面上看都是業(yè)績創(chuàng)新高,營收和獲利很好,但事實上,只換來一堆庫存和應收賬款,銀行戶頭里的現(xiàn)金全付給供貨商還不夠,月底該發(fā)的工資也不知到哪里籌,最終落得“黑字倒閉”(相對于赤字倒閉)。與其說他們輸在財務和現(xiàn)金流控管不佳,不如說是被機會打敗。
創(chuàng)業(yè)家大多都聰明自信,能比別人早看到機會,但問題是,他們往往看到太多機會,都想抓住,又不懂取舍,加法一項一項做上去,超出負荷能力,最終被機會打敗。相反,那些成功者通常用減法而非加法來思考,一項一項扣除,而不是一項一項加起來,沒有被外在充斥的機會誘惑,而是靜下心來專心做自己想做而能做好的事。
常言說得好:做人、做事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切不可心猿意馬、心不在焉、心神不定,方能心想事成,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