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縣委書記講故事
同一個故事,講述者不同,意味也決然不同。就像同樣的段子,從郭德綱嘴里聽到和從你身邊人嘴里聽到,感受不同一樣。
最近,采訪川東某縣委書記時,不知怎么聊起了村里的那些事,其感受與看《鄉(xiāng)村愛情》來得完全不一樣。
縣委書記的講訴是從感嘆開始的——“為什么這兩年我們做了那么多的事,老百姓就是不理解呢?”
接下來他講了兩件具體的事。
一是市里提出要花幾百億資金來整頓河道,“老百姓到手的補償款不多,就開始找政府吵,說我們把資金貪污了。”這名縣委書記嘆道,“他們就不知道這幾百億資金要數年、分到數個縣、開展數個項目,又不是只拿來補償?!”他覺得很無奈。
另外一件事是換村支部書記?!霸瓉砝洗逯赂咄?,有威信,最公道,老百姓認同他。但是他年紀太大,思想觀念比較保守,不大可能引領這個村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我們在征求有關方面意見后,就選了一名有外出務工經歷的黨員來做書記?!笨h委書記自覺對這樣的安排頗為滿意,但該村村民卻說是“買官賣官”,要舉報。
這讓縣委書記覺得很無辜,明明為村里的發(fā)展謀劃,反倒引來如此反對。
講述是這樣結尾的:“我們一是要用時間來證明,為什么要用他,也要多做一些宣傳工作?!笨h委書記相信,他的良苦用心終究會得到群眾的認可。
站在縣委書記、村民的角度看,都沒錯。只不過一個的出發(fā)點是發(fā)展,一個的出發(fā)點是公道。縣委書記有發(fā)展的壓力,而在信任度越來越低的社會,村民也有公道的需求??磥碜龊门c民眾的良性溝通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好心不一定辦得了好事。
文_游子
早春的歸早春,“兩會”的歸“兩會”
今年全國“兩會”開到一半,我就放棄了最初的采訪思路。
“兩會”報道,哪家媒體不想出新、出彩?!皟蓵币呀浾匍_這么多屆了,除了每年變化的熱點之外,報道的思路也就那么多。
今年我們想梳理一兩位新任省委書記、省長的“會間”行蹤。
近幾年“兩會”,幾乎每個省都會舉辦形式各樣的會議、活動,或拜訪部委,或考察央企,或慰問老領導,或出席簽約,或是會商會談,不一而足。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去年12個省的省委書記、省長出席了72次此類活動,平均每人3次,其中有些省長更是參加了9次。
“兩會”會期也就十余天,各地黨政“一把手”參加活動當然不是心血來潮,而在于這些活動是可以進一步落實的。2010年,咸陽市渭城區(qū)就曾出臺《關于分解落實全國“兩會”期間我省與國家有關部委兄弟省份中央企業(yè)簽約及會談涉及我區(qū)項目的通知》。
從這類文件的名稱看,將這些活動冠之以“早春攻略”并不為過。
可今年“兩會”,官員代表、委員的“會間”有些冷清。
為貫徹“八項規(guī)定”,上個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出臺15項具體舉措,要求簡約、簡樸開會。部分代表團進京后,又進一步細化了“15項舉措”,比如浙江省代表團就明確提出“不組織代表參加與大會議程無關的活動,特別是代表也不要到有關部門洽談具體工作”。
減少“禮節(jié)”方能專心開會?!皟蓵毙枰獎冸x依附于其上的其他屬性,回歸其參政、議政本質。從本屆“兩會”新風來看,也確實如此。
這在媒體報道中可見一斑。縱觀今年各媒體“兩會”報道,“兩會”怎么開的常識普及型文章占了不少篇幅。別嫌煩,真正了解“兩會”如何開的并不多。
常識普及即是祛除“兩會”神秘性、重申中國政治生活基本運作規(guī)則的需要,也是給代表、委員“加壓”,讓他們開好會——只有知道了“兩會”怎么開,民眾才能評判代表、委員的“兩會”表現(xiàn)。
也有媒體同行告訴我,“早春攻略”不會那么容易就銷聲匿跡,這次只不過是移到了十八屆二中全會后到“兩會”前這段時間里。
這樣也好。就讓早春的歸早春,“兩會”的歸“兩會”吧。
文_本刊記者 徐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