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后質量如何保證?我們通過實踐證明: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我校擁有一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魯海明,魯老師不定期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咨詢及悄悄話信箱活動。學生將自己在學習中、課堂上、生活中出現的心理不適,毫無顧忌地向“知心姐姐”魯老師訴說。魯老師通過心理疏導等方法及時將學生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從而為學生正常地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奠定了心理基礎。她從心理學的角度定期對不同年級做調查,了解負擔過重的學科,并反饋給學校,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學校定期以問卷調查、學生座談等形式,了解課業(yè)情況,并把調查結果及時公布,對確實存在負擔過重問題的班級或學科限時整改。
開展不記名心理調查問卷活動。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不喜歡什么樣的老師;當成績不理想時,最希望老師怎樣做;還有哪些話想對老師說;等等。
創(chuàng)建學校心語話吧。學校心語話吧是學生們最喜歡的場所,每當心中有煩惱,遇到困難,都會寫信給“悄悄話”信箱的老師,心理老師也會通過回信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煩惱,同時如果學生愿意也可以與心理老師預約進行面對面地交流;對于一些不善言語但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心語話吧里還準備了情緒疏導室,學生可以擊打發(fā)泄墻、聽音樂、玩各類感統(tǒng)器材來釋放心中的怒氣與不滿。
開設了心理校本課。針對我?,F有條件,心理兼職教師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開設了心理校本課,把它作為一門綜合實踐課,為學生學習生活與社會實踐提供了有效載體,從而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減輕過重的心理負擔。該校本課采取走班制,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如高年級青春期教育輔導書《我長大了》、三四年級《同學之間》、低年級學習心理輔導書《我會聽,我快樂》。
組建師生社團。為緩解教師工作壓力,以及豐富師生生活,學校先后成立多種師生文化社團和“前進二小交響樂團”“學校特種兵”“草根主任群”“黨員集結號”等網絡虛擬團隊。今年開學初,為開發(fā)學生潛在的多種智能,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緩解課業(yè)負擔的壓力,我們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需求、教師特長的同時,成立了以“健康、藝術、科技、文學、社會”這五個方面為主的20個學生社團,每個社團配有指導教師和團長、副團長各1名。并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微博,建立網上微博社團,隨時進行社團活動,彰顯學生才能的同時,也為學生搭建了溝通心靈與展示才能的平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