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育人的重要途徑,是塑造未成年人美好心靈的重要方式,中小學生是參與志愿服務的重要群體。近年來,北京市中小學在志愿服務工作上做出了大量的、有益的嘗試。為更好地做好中小學志愿服務工作,建議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育人為本,明確原則。中小學志愿服務工作面對的群體主要是未成年人,一是強調(diào)育人原則,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從學生年齡階段和成長特點出發(fā),將志愿服務與教育教學進行科學融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二是強調(diào)有效原則,要結合社會志愿服務資源,設計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載體,使學生對志愿服務樂于學習,易于參與,切實達到教育效果。三是強調(diào)適度原則,對于中小學生,服務所帶來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并不是最主要的價值取向,服務行為也不宜加重課業(yè)負擔,要在保證身心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適度體驗,感受志愿服務帶來的樂趣。
德育為先,創(chuàng)新模式。一是要讓志愿走進課堂,依托《志愿服務手冊》開展教學實踐,邀請明星志愿者和培訓師走進校園,開展志愿精神、服務知識和技能教育。二是讓志愿形成團隊,建議在學校中成立志愿者團隊,帶領學生在“志愿北京”平臺注冊成為志愿者,對志愿者的管理、項目的發(fā)布和活動的開展進行直接的指導和把握。三010374e87d3baeaf20023dc177bd2597beea93a9c5fb6269f8621fe1142ff5d5是要讓志愿走進生活,依托校園、校外實踐基地和所在社區(qū),廣泛建立中小學生志愿服務站和志愿服務崗,以環(huán)保服務、文化服務、扶老助殘等為重點開展活動。
倡導文明,提升效果。一要小手拉大手,建議開展“志愿家庭”等活動,以中小學生為“志愿家庭”戶主,帶動家長和親友,一同參加志愿服務,擴大影響力。二要服務加激勵,結合志愿服務計時和表現(xiàn),設計科學合理的指標,通過開展星級認證等工作,對中小學生志愿服務行為進行經(jīng)常性的評價和激勵,鼓勵其經(jīng)常參與志愿服務。三要傳播正能量,結合志愿者日等時間節(jié)點開展主題活動,通過撰寫志愿日記、發(fā)布志愿微博等形式,倡導社會文明風尚,使志愿服務精神在中小學生心靈中生根發(fā)芽。■
□ 欄目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