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各樣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使得一線教師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身心俱疲。在刻意模仿和不斷適應中老師們不知所措,逐漸失去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其實,仔細分析這些教學模式,其最終目的大都是通過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英語學習能力,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是使學生長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源于各種心理需求,當這些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時,興趣也就隨之產生、保持進而提高。教學實踐中,我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方面做了大量積極的嘗試。
滿足學生安全需要,從心理上給予學生安全感,使其沒有任何恐懼,不用擔心受到他人的嘲諷和批評,從而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難度適當?shù)膶W習任務、教師寬容開放的態(tài)度都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詞匯學習中,我以聊天的形式,在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中完成詞匯理解及使用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滿足學生歸屬和愛的需要。學生需要同學和老師的愛護、認可,每個人都有歸屬于某一個群體的基本需求。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被孤立、被拒絕。事實上,班上的任何一名學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的位置,爭取得到大家的認可。害怕被孤立、被拒絕的恐懼感奪走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歸屬感的缺乏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感,從而缺乏自信、自尊,繼而喪失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要體現(xiàn)學生自身價值的需要,要設計互惠性活動——讓學生們感到需要和被需要。通過小組活動,學生可以得到組員和老師不同程度的認可,充分體現(xiàn)自身價值。
滿足學生自主與尊重的需要。每個學生都希望有自我選擇的自由,不愿意被強制參與不喜歡的活動。教學中,教師應還給學生自主這一權利,使其主動地從事學習活動。如讓學生自擬測試題目:按老師要求小組合作出一份試卷進行測試,同時該組還要完成試卷批改、試卷分析及講評,之后全班對這一小組的一系列工作進行評估。
滿足學生認知的需要。工作中,經常會聽到老師們的抱怨:這課上得真沒勁,你愛說什么說什么,沒人理你。其實是教師沒能滿足學生們探索、理解和解決疑難的欲望,學生沒有得到認知的滿足。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注意:(1)學習任務要具備挑戰(zhàn)性,教學內容的選取要符合所教學生的認知水平,注重教材的取舍、整合及擴展;(2)設計的教學活動或任務要有價值、有思考,同時具備選擇性,要以學生實際生活經歷或經驗為背景,形式和內容也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3)提問要有策略性。問答作為課堂中最普遍的一種話語形式,對語言的習得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提問的策略性,教師要盡量設計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如開放性和發(fā)散性問題。這類問題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思維參與度,長期訓練有助于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滿足學生收獲的需要。學生對于學習都有著明確的目標,也期待著豐碩的成果。只要每節(jié)課使學生有所獲、感受成功,就能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一節(jié)課要讓所有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全面、準確、詳盡的學情分析也很重要。有了詳盡的學情分析,教師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符合本班學生情況的教學計劃,才能確保學生學有所獲。
滿足學生快樂的需要。學生需要在學?;顒又袑で罂鞓?。學習本來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如果缺乏興趣、缺乏快樂,則很難讓學生參與進來。在一次學生問卷中,學生被問及教師具有哪些品質最為重要,學生們大多認為幽默感比敬業(yè)精神、教學能力、治學態(tài)度更為重要。我在驚訝的同時也深切地體會到學生渴望快樂。富于變化的課堂最令學生向往,一成不變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只會將學生拒之門外。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新鮮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持久的興趣能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得以持續(xù)發(fā)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是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的基石。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英語學習的持久興趣,會使英語教學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