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人們會覺得英模、先進人物離我們很遠,我們只能崇拜、歌頌。而事實上,最美麗的人就在你我身邊。
有一種“美”來源于平凡,正如北新建材的一線美麗員工,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他們卻在各自崗位上不怕臟、不怕累、斗志昂揚、兢兢業(yè)業(yè),無怨無悔地奉獻著青春,綻放著青春華彩。
他們不一定是眾多一線工人中技術最嫻熟的,也不一定是工人中成績最出色的。但是他們代表了奮戰(zhàn)在生產一線的青年人,代表了通過辛勤努力逐步成為北新建材生產主力軍的年輕一代。
艱苦的環(huán)境造就堅韌的意志
宋世恒,北新建材石膏板淮南廠的一名年輕但經驗豐富的電氣技術員?;茨蠌S建廠初期,他就加入這支隊伍,為淮南項目一期工程的準時完工、試生產順利進行、淮南廠整條生產線各環(huán)節(jié)的流暢運行以及為減少故障的發(fā)生,一直努力工作著、奉獻著。他依然記得淮南廠建廠初期工作條件極其簡陋但卻瘋狂工作的歲月:臨時搭建的飯?zhí)?,簡易的筒子樓宿舍,未完工的辦公樓,塵土飛揚的工地。艱苦的環(huán)境造就堅韌的意志,經過那段時光的磨煉,宋世恒發(fā)生了由內到外的變化,從熟悉全線的電氣設備開始,到后來能熟練應用電氣控制軟件,對生產設備的電氣動作進行調整、改進,每一臺設備的調試到正常運轉都有他的參與和默默奉獻。而他的專業(yè)技能也得到一步步地提升,小到接線端子的緊固,大到生產線設備運行程序的編制、改進以及電氣設備的技術改造,最終電氣設備運行時的每個動作、每個細節(jié)都深深印在他的腦海里。
宋世恒常開玩笑地說:“青春是要跑著前行的。”在生產車間常會看到他跑著的身影:設備調試時他跑著檢測電路,設備故障時他跑著到現(xiàn)場處理問題,缺少工具時他跑向庫房取工具。就是在這一次次的青春奔跑中,他調試著、改進著、維護著生產設備,為生產線的正常運轉做著強有力的保障。
生產期間,宋世恒緊盯生產一線,對發(fā)現(xiàn)的設備問題、存在的設備隱患及時處理;有問題時隨叫隨到,不論上班期間還是班后休息。某個冬天的凌晨,生產設備由于電氣故障突然無法運轉,加班后剛躺下休息的宋世恒被急促的電話聲喚起,他甚至來不及穿上襪子,直接穿上鞋子、披上大衣就迅速趕到生產現(xiàn)場,開始認真地調試、維修……
檢修期間,宋世恒會逐臺記錄電氣設備的信息,檢查、維護各電氣設備的故障點;反復推敲各電氣裝置的動作、節(jié)拍,消除電氣設備存在的潛在故障及設備隱患;來回琢磨現(xiàn)有的電氣控制程序,梳理、改善控制程序的各項指令,杜絕控制程序的潛在缺陷導致生產設備的無故停機。他的逐臺記錄、檢查,反復推敲,來回琢磨確保了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轉,設備有效開機率節(jié)節(jié)攀升。
宋世恒是一名電氣技術員,卻堅定地認為自己先要做一名“大于電工”的電工:技術水平要高于電工,工作責任要大于電工,工作量更要大于電工。只要有問題,他總是走在電工最前面,他曾說過“電工不會干的我來干,電工不敢做的我去做,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電氣故障影響工廠生產”。他以身作則、嚴謹、負責的態(tài)度為工廠年輕人樹立了榜樣。
昂首闊步在成長的道路上
在石膏板寧海廠的試制車間總有這樣一個身影,一個黑小伙穿戴著絕緣手套與防護面具,手握焊槍蹲在金屬部件旁,在一片火花四射中認真作業(yè),每當他做完工作,臉上就會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他,就是維修工高敬。
高敬,山東聊城人,2012年11月畢業(yè)于山東工程技師學院機電專業(yè),同月加入寧波北新建材。作為家里唯一的兒子,告別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他滿懷著對工作和生活的美好設想,不遠千里來到寧波開始自己職業(yè)生涯。但是當他來到工廠,看到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卻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校學的知識技能無法服務實踐,眼前的困難讓他意識到自己也并不像過去那樣“太有才了”。但是困難最終沒有嚇倒高敬,他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告誡他:在學校里學習沒有難住我,既然來了,大不了在這里從頭學起。正是這股倔勁和拼搏精神,幫助他度過了最難熬的前幾天。后來他開始轉變心態(tài),在師傅的帶領下,“多問、多聽、多想、多學、多干”。
高敬在學校中并未接觸過大型設備的維修,而且對維修的基本技能——電焊也僅知皮毛,一切可謂是從頭開始。那段時間,他跟著維修師傅邊干邊學,奔波于生產車間、鍋爐房、水泵房等各個生產區(qū)域,不斷在隨身攜帶的小記錄本上寫寫畫畫,汲取著前輩的經驗,并通過實操轉化為個人收獲。下班后,他放下自己喜愛的籃球運動,將更多時間用于學習焊接工藝視頻,梳理當天的工作筆記。一個多月后,高敬通過自己勤奮好學的工作態(tài)度與基礎扎實的工作技能,贏得了同事與領導的認可,并順利通過了崗位測試,只用了其他人一半的時間就成為了一名正式的維修工人。
快速轉正的喜悅并未沖昏高敬的頭腦,他認為“轉正只是第一步,要對得起領導和同事的信任,爭取早日能夠獨立擔當重要工作”。在不長的工作經歷中,令他印象較為深刻的是跟著師傅在工廠大檢修時修理鍋爐水泵設備。他跟著師傅在設備室邊看邊聽——看水泵和電機的連接狀況,聽設備各種運轉狀態(tài)的聲音。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高敬不僅配合師傅順利完成了水泵房設備修理任務,自己也掌握了獨立修理同類設備的能力,甚至有把握僅憑耳朵就能夠判斷故障部位和大致問題。此后他便迎難而上,開始獨立承擔此類工作。
“電收塵”裝置里滿是灰塵,人一進去就像掉進了灰堆,鍋爐里常年100多度的高溫,回轉窯密閉容器里密不透風,各種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都沒有嚇退這個年輕人,他就是憑借那么一股韌勁,從不推辭臟活累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一點一點地做出了成績。目前,他已經能夠獨自承擔20公斤級壓力設備的焊接任務。
剛過完23歲生日的高敬,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不到一歲孩子的爸爸了。作為一個年輕的父親,他切實感受到了家庭的重擔。他的愛人在山東老家全心照顧年幼的孩子,家里的經濟完全依賴于他的收入,盡管壓力較大,但是他感受到的是滿滿的幸福。讓他唯一感到內疚的是,自孩子出生后,他僅匆匆見過一面,繁忙的日常工作使得他無法抽空回家探望家人,平時也只能通過電話和網絡視頻表達自己對家庭對妻兒濃濃的愛戀。
高敬,正是這樣一個瘦瘦高高的“90后大男孩”,用自己并不寬厚的肩膀,撐起了工廠的設備維修,也撐起了家庭的脊梁,他通過自己的勤奮好學與踏實肯干,不斷進步,昂首闊步在成長的道路上。
最美“小黑”
邱珂,雖然長得有些黑,但性格活潑開朗,所以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黑”。這位來自太倉北新的基層干部,自2008年畢業(yè)起就投身到北新大家庭中,初來乍到的他見證了太倉北新從無到有的過程,并與它共同成長,從剛來的時候廠房初建、生活條件艱苦,到擁有美麗的北新家園,看到生產規(guī)模、效益與日俱增,他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驕傲。今天,他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和艱辛付出已從一名普通維修鉗工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生產調度。
生產部門要做到生產的正常持續(xù),就要求設備運行良好、產品環(huán)節(jié)檢測合格。為了更好地保障生產,他每天來回無數(shù)次地奔波于生產控段之間,監(jiān)督檢查工藝執(zhí)行情況。
維修工出身的他,對設備工作了解甚詳;每當設備故障損壞或板材在設備運行時出現(xiàn)不合格品等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為故障設備號脈,并帶領大家盡快完成設備修復工作,為生產工作爭取寶貴的時間。幾年來,在他帶領的班組,設備故障總是能很快解決。每當受到表揚,他總會笑著說:“流水式生產線要把握好每個環(huán)節(jié),一旦出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將會停止生產或出現(xiàn)不合格品,必須認真分析原因、及時決斷,才不會耽誤生產?!彼褪沁@樣一個特別盡心盡責的人。
“衣服臟了、手油了,用心洗洗就會干凈,要是心懶了、手拙了,那真是會變得一塌糊涂!”這是經常掛在他嘴邊的一句話。生產中,紙跑偏問題會對生產造成嚴重沖擊,處理不好不但會產生大量副品板材,更嚴重的會迫使停機調整。針對這種情況,他專門叮囑上紙崗位的同事,出現(xiàn)接紙工作時一定及時通知他。他連續(xù)細心觀察了半個月的時間,終于找出了紙跑偏的根源,經過一次次現(xiàn)場試驗,他總結出了規(guī)范上紙的關鍵操作要點,并傳授給上紙崗的同事。從此以后,生產過程中紙跑偏情況大大減少,有力保障了生產的穩(wěn)定進行。
“小黑、小黑”,同事間都這樣親切地叫他,他也微笑答應著;心態(tài)積極的他總是樂于參加工會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建言獻策。工作之余隨處都可以看到,他經常和團隊的員工聊天,隨時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tài),用自己的力量為他們排憂解難,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用實際行動在為建設北新和諧大家庭熱情奉獻著。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邱珂說:“我相信,我們能夠也必須將我們的工作當成事業(yè)來奮斗,不要計較太多的得與失;我相信,我們要互敬互愛,團結起來,如同兄弟手足;我相信,我們要放遠目光,節(jié)約資源,把工廠的事情當自家的事情來對待;我相信,我樂意成為你們的榜樣,我更高興你們是我的導師!”
“小身板,大能量”
陳媛媛,這位外表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女子,內心卻強大無比,思維敏捷,做事干練。自2005年進入北新以來,已成長為北新外墻屋面及房屋事業(yè)部的一名優(yōu)秀員工。外墻屋面及木結構房屋業(yè)務板塊是北新建材旗下較年輕的一個事業(yè)部,陳媛媛在事業(yè)部成立之初就進入技術支持崗位,她從最基本的日文技術資料匯總、整理做起,積極向同事多學、多問,成功完成了金邦板、金邦瓦手冊第一稿的編制,為新產品的銷售奠定了基礎。由于金邦板、金邦瓦為國內首家引進的新型外圍護材料,用戶對材料的性能、使用等都比較陌生,因此諸多項目的節(jié)點設計、板材的布置、材料的用量等一系列深化工作均需要專業(yè)的技術支持才能完成,她通過勤學勤問,很快成為事業(yè)部專業(yè)的技術人員,為項目的順利簽單與施工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1年,事業(yè)部投標北京太陽宮重點項目,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從外墻板的應用高度到應用技術,這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之前,外墻板產品從未在超過50米高度的墻上使用過,因為隨著建筑物不斷增高,結構體系的抗風壓強度和外墻產品自身的穩(wěn)定性是決定應用成敗的關鍵因素。
作為一名老技術人員,陳媛媛多次與該項目總設計單位、幕墻施工單位進行技術溝通交流,加班加點完善相關節(jié)點設計,從應用技術角度解除了業(yè)主、設計師對于外墻板應用的顧慮。最終,以她為首的技術團隊合力研發(fā)出了新的掛裝體系并順利達到最高的抗風壓9級強度檢測,使該項目成功簽約。在后期施工過程中,她一直跟在現(xiàn)場,同施工人員一起上吊籃,隨時解決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出色地完成了項目技術支持工作。她用實際行動,讓身邊的男人們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在同事眼中,陳媛媛是一個吃苦耐勞,能勝任多種崗位的好伙伴;在領導眼中,她是一個任勞任怨,勇挑重擔的好下屬。2006年,蘇州金邦瓦生產車間主體結構完成,外墻需安裝外墻板,在現(xiàn)場人們總能看到一個頭戴安全帽和項目經理一起探討、檢查的身影,那就是陳媛媛。當時正值蘇州最炎熱的夏季,她一直堅守在現(xiàn)場,以極強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扎實的業(yè)務知識,協(xié)助施工隊伍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外立面的施工。該項目立面的平整度及安裝效果直到現(xiàn)在仍然是廠房項目的標桿工程。
作為一名女性,陳媛媛在施工現(xiàn)場和男同事卻沒有什么分別,做相同的工作,淌一樣的汗水;吃得了苦,受得了累,默默承擔,無私奉獻,豪無怨言。這樣的精神風貌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施工隊伍,他們由衷地敬佩,稱贊她真是“小身板,大能量!”
“一個人可以沒有學歷,但絕不能沒有追求”
徐昊,石膏板棗莊廠破碎崗位的一名普通員工。破碎崗位是石膏板生產中的第一道工序,根據(jù)生產工藝要求,需要嚴格控制脫硫石膏與天然石膏配比的添加量。如果添加量配比不能保證的話,對后續(xù)的生產會有很大的影響,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將會產出大批量不合格石膏板廢品,將為企業(yè)帶來巨大損失。另一方面,由于添加的脫硫石膏水分含量高,很容易造成破碎機喂料口堵料,操作難度也非常大,所以這個崗位上的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員工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細心,不能有半點馬虎。為了保障脫硫石膏的配比添加量,徐昊每天開機前,都要用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把幾噸的積料清除干凈,他勞記工作要求規(guī)范,嚴格按生產工藝要求操作,在他工作期間未出現(xiàn)一起由于配料的摻加配比問題而引起生產事故。他的認真態(tài)度為石膏板棗莊廠的產品質量把好了第一關。
破碎崗位較于其它崗位來說,噪音、粉塵、體力勞動等都比較大。由于個別石膏石的個頭較大,破碎機口無法進入,容易卡住,所以該崗位員工必須要時刻緊盯進料情況,發(fā)現(xiàn)大塊的要提前停機,然后人工用大錘或風鎬敲碎,避免堵料。每班8小時都必須緊盯機器下料的狀態(tài),日日如此、分秒如此,勞動強度之大可想而知。即便如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徐昊也從來沒有厭煩過,他始終堅守在崗位上,從沒有半點懈怠。石塊卡料清理過程是一個比較費力而危險的工作,但徐昊作為機長,只要有堵料的情況他都是第一個沖上前去進行清理,一點一點地摳,一小塊一小塊地拿,一干就是兩三個小時。每一次的清理都見他揮汗如雨,之后身上就披上了滿滿的石膏粉,有時只有摘下眼鏡后才可以認出是他。面對這樣又臟又累的工作,徐昊從無怨言,總是一絲不茍地工作著。
日常工作中,他刻苦鉆研,以扎實的業(yè)務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為基礎,通過個人不懈努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工廠骨干員工。有時,同事開玩笑讓他別那么認真,他卻說 “一個人可以沒有學歷,但絕不能沒有追求”。外表普通的他,卻鏗鏘有力地講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他們,是北新建材最普通的員工,身穿工服,平平凡凡,簡簡單單。但他們卻把自己的本職工作當成了人生追求,不懈努力。沾滿粉灰的安全帽、忙碌的身影,繪成一幅幅流動的畫卷,而這每一幅畫卷的主角,便是北新建材那最美的一線工人。
責任編輯 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