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中原,紅楓簇簇,菊香點點,秋色無限。
河南禹州市朱閣大道東段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朱紅色的大門里,攝制組一行的嘈雜打破了庭院的寧靜。
鏡頭中,朱紅色的大門,裝飾考究卻不張揚。雅致的四方小院內(nèi),栽滿了石榴樹與石榴樹盆景,院內(nèi)路邊的花草樹木規(guī)制得井然有序,鵝卵石鋪成的一條小道直通后院,路兩側(cè)十二根花崗巖座上,安放著造型生動、釉質(zhì)瑩潤的鈞瓷十二獸首。
隨即,主人公潘世豪走進鏡中。他穿一身得體的休閑裝,笑容謙和。隨著鏡頭搖曳,他開始泡茶,烹湯、焚香、滌器、燙盞,一會兒工夫,香氣四溢的茶水從潘世豪手中的鈞瓷壺里傾瀉而下,其動作嫻熟而又瀟灑??此唤z不茍的樣子,仿似沉浸于茶與壺的世界……
這正是許昌電視臺人物電視散文專題片——《神壺》的拍攝現(xiàn)場。
片中字幕:謹以此片獻給所有熱愛中國鈞瓷和中國文化的人們。
一枝紅杏俏爭春
片中主人公潘世豪,1972年出生,河南禹州市人,九三學社社員。他年輕持重,行事低調(diào),在此“閉關(guān)修煉”多時,其作品深受業(yè)界及藏家好評,被國內(nèi)外政商文等名流大家追捧和收藏。
“上世紀80年代初,我父母經(jīng)營生意,家境殷實,后來,家道中落,母親便在當?shù)亻_了一家彩瓷廠。對家中變故深有體會,所以,一有空閑,我就幫家里進貨,這也是我最早接觸瓷器的時候?!?/p>
潘世豪講起自己的故事。淡淡的茶香也在屋子里彌漫開來。
“當時俺家瓷廠進料都是借用鄰居大叔的四輪拖拉機,夏天太陽毒,坐上車皮膚被烤得生疼,冬天拉貨回家困得能從車上掉下來。”
1990年秋,潘世豪應(yīng)征入伍,在解放軍某部汽車團服役,擔任川藏線物資運輸任務(wù)。川藏線上,整年白雪皚皚,路途險陡,一不留神,就會連人帶車跌進萬丈深淵。對潘世豪來說,這是生命對他最深刻的考驗,眼睜睜看著那些執(zhí)行任務(wù)遇險的戰(zhàn)友,用鮮血濯凈了他的心靈。
“活著,就必須對得起生命?!?/p>
在潘世豪看來,做什么都要追求完美,都要做得最好、做成極致,生命的旅途才由此輝煌。
在部隊跟著首長當通訊員,身邊的人喜歡喝茶,耳濡目染,他也慢慢養(yǎng)成喝茶的習慣。
“水是茶之母,壺是茶之父。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我也是在悟出這個理兒之后才開始研究茶壺的。那時喜歡紫砂壺,一年要去宜興好幾次?!比サ拇螖?shù)多了,潘世豪慢慢掌握了紫砂壺的制作工藝。
一天,一位女性客人用他的紫砂壺喝茶,雪花膏、口紅、化妝品的味道把茶的味道弄得不倫不類。這使潘世豪產(chǎn)生了做鈞瓷壺的念頭。
“其實,神垕鎮(zhèn)很早就燒制鈞瓷壺,那時做得太粗、太笨,不是溫度高一注水就炸開,就是壺蓋與壺身結(jié)合不嚴密。要是把紫砂壺的精髓和鈞瓷的窯變結(jié)合起來就好了。”帶著這樣的想法,潘世豪在2008年春開始創(chuàng)建自己的鈞窯——華豫鈞窯。
方寸茶壺繪乾坤
潘世豪踏上了圓夢的艱難路程。他以研究宋代鈞瓷為支點,追求宋代鈞瓷境界、韻味,選窯址、建生產(chǎn)線、購設(shè)備、買材料、搞設(shè)計、定規(guī)劃,研究宋代鈞瓷工藝。他使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釉料配方,追求最高的藝術(shù)效果。從造型設(shè)計、釉料配方到制作燒造,每道工序、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細心揣摩、煞費苦心。
“我有母親留下來的老釉配法,再加上近幾年對壺的研究,慢慢雕琢,逐步成型?!?/p>
萬事還是開頭難。當時僅資金就讓潘世豪“做了不少難”。那會兒家里不寬裕,他結(jié)婚時只問家里要了一對鈞瓷雞血紅的雙龍活環(huán)瓶,一是從小接觸瓷器,確實也喜歡這件老器物;再者家中也真是拿不出其他的,建鈞窯的錢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
做好鈞瓷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光壺口、壺嘴和壺把兒的角度掌握就很難。鈞瓷的燒成溫度在1200攝氏度以上,溫度越高,茶壺的收縮比越大,越容易變形、走樣。
艱難玉成,潘世豪沒有退縮。一窯不行,就再燒一窯,有時候做夢都能夢到在做壺。潘世豪真正體會了什么是“十窯九不成”!
這時,母親的一句話,讓事情有了轉(zhuǎn)機。
“燒鈞瓷不往膨出(最壞處)燒,就出不來好東西?!本褪沁@句話讓潘世豪茅塞頓開。物極必反,留下的才是精品。就這樣,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第一件鈞瓷壺燒成了,接著有了第二件、第三件……
說到這里,潘世豪拿起泡茶的鈞瓷壺,用左手中指按住壺蓋上的小孔,右手把壺翻轉(zhuǎn)過來,鈞瓷壺竟不漏一滴水。潘世豪說:“壺里的茶水之所以不外流,是因為壺蓋與壺口的密閉性好。不過,這只是好壺需要具備的要素之一?!?/p>
“除了剛才說的釉料純凈不奪茶之香氣、密封性好經(jīng)得起溫度冷熱劇變外,還有這兒……”潘世豪掀開壺蓋,指給大家看。只見壺內(nèi)線條流暢,壺底中間高,周邊底。
“這是我從喝茶中得來的靈感。”潘世豪笑著說,“這樣的設(shè)計,有利于往壺中注水時形成旋渦,既不會燙傷茶葉,又有利于茶葉和水充分交融。”
當年潘世豪去宜興結(jié)交了不少制壺的朋友,現(xiàn)在不少人跑來向他討教制壺技藝。
拿起其中一把壺仔細觀看,壺身線條優(yōu)美、造型優(yōu)雅,用手把玩,如玉一般光滑圓潤。鈞瓷壺的蓋和口的銜接恰到好處?!斑@些壺的釉料全部都是天然制品,沒有任何添加劑。”潘世豪說。
潘世豪把他的鈞瓷壺稱為“壺說八道”。即天道、地道、人道、理道、商道、官道、藝道、職道。他對壺的理解是思想,是道德,是文化,是情感,是人倫,是天地萬物的聚集和演繹,是自然人文的濃縮和注解。一把小小的鈞瓷壺容納了自然萬象、天地人倫。
不久前,河南許昌電視臺、市文聯(lián)聯(lián)合舉行的潘世豪作品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對他的鈞瓷壺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譽。
“精”。世豪壺精工細作,技術(shù)精湛。選料精、工藝精、造型精、釉色精,壺身、壺蓋、壺把、壺嘴、壺底比例協(xié)調(diào),天衣無縫;“妙”。世豪壺壺內(nèi)是紫砂胎質(zhì),有紫砂透氣之功用;壺外有鈞瓷釉色,有鈞瓷玉質(zhì)之神韻;“絕”。世豪壺注水流暢,圓而不散,翻轉(zhuǎn)自如,堪稱一絕;“雅”。世豪壺造型古樸,端莊高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韻”。世豪壺有宋代鈞瓷的韻味,如玉一般溫潤,如翡翠一般碧徹,沉穩(wěn)靜穆,韻味無窮。
專家們的贊譽也為電視專題片《神壺》的“神”作了生動詮釋。世豪鈞瓷壺的“神”,在于它的神工、神韻、神采,在于文化之積淀、歷史之厚重,在于意志和自信,在于傳承和創(chuàng)新。
宋鈞遺韻貫古今
鈞瓷始于唐,盛于宋,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歷代皇家御品。鈞瓷最神奇的地方是自然窯變,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純屬天然變化,人工難以掌控,燒造難度極高。傳說宋代徽宗年間,禹州鈞官窯每年向朝廷歲貢36件作品,然而成品率太低,“十窯九不成”,每年都有工匠被處死。
有人親歷過潘世豪開窯場景。
窯溫降下,窯門打開,一窯成品出現(xiàn)眼前。燒窯師傅滿臉沮喪,蹲在一邊一聲不吭。
“別難受了!如果出窯件件都是藏品,那還叫宋鈞嗎?清理一下,全部砸掉?!迸耸篮赖恼Z氣里沒有半點猶豫。
潘世豪告訴大家,作為一個鈞瓷人,每一件作品都必須同自己的生命一樣,寧折不彎。藝術(shù)人生必須完美,決不能有瑕疵。
潘世豪還告訴大家,在宋代五大官瓷中,唯有鈞瓷能成為天人合一的產(chǎn)物,鈞瓷是天假人之術(shù)、人假天之功成就的中華文明精髓。
在潘世豪的作品中,處處充滿著對天地人的敬重。
譬如,潘世豪的作品《十二生肖》,其創(chuàng)意來自成龍的同名電影,也有圓明園十二獸首的影子。但更多的,則來自他對天地人的感悟。為了創(chuàng)作這套作品,潘世豪認真對各種動物進行仔細觀察,并結(jié)合不同屬相的有成就的歷史人物肖像,進行過無數(shù)次修正。基于此,他的這套作品,“精”“氣”“神”韻十足,其實就是一個人物的“精”“氣”“神”與自然形象的完美結(jié)合。以至于許多工藝美術(shù)界的專家學者評價,他《十二生肖》的藝術(shù)境界遠遠超過了十二獸首。
再如,潘世豪的《宣德爐》。宣德爐是明宣德年間設(shè)計制造的香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潘世豪的這套作品,也叫《宣德十三品》,共13款,全部采用宋代工藝,端莊大方、線條流暢,既具有銅器的古樸,又兼?zhèn)溻x瓷之溫潤。從釉色上看,有的似銅非銅、溫潤如翡;銅口又鐵足,通神宛如玉;有的青若翠竹,紅若榴仔,爐底一抹寶石藍。近觀之,仿覺一縷檀香鋪面,回味無窮……
“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需要傳承,我們應(yīng)當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走得更穩(wěn)。”對于各類褒獎,潘世豪的回答擲地有聲。
這些年,潘世豪一直埋首做鈞瓷,小院的大門連個招牌都沒有,平時更是很少開門。但他的作品卻經(jīng)過口口相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08年,潘世豪在北京拜訪了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先生。當時耿老先生對潘世豪帶去的仿宋六棱瓶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潘世豪的展廳里,一件件質(zhì)感如玉、玲瓏剔透的藏品依次進入攝制組的鏡頭。隨手拿一件都讓人眼前一亮,端莊的造型,細膩的窯變,厚美的釉色,可謂件件精品。
“不要小看這其中的任意一件,他們都是經(jīng)過一窯、兩窯甚至三窯才選出的精品,一般一窯能看上眼的很少。有一點瑕疵的,我都不會留?!迸耸篮肋f過來一只壽洗,其表面布滿了生動美妙的窯變流紋,色彩絢麗多姿,釉面自然垂淌,讓人不覺拍手叫好!
……
心隨壺動,情隨茶涌。潘世豪還是為數(shù)不多的國家級茶藝大師。只要有空,潘世豪就會不厭其煩地摩挲一把把心愛的茶壺。 經(jīng)過長時間的把玩,茶壺日漸有了溫潤的神韻?!皦匦∏ご?,茶中歲月長。走進茶的世界,大家在那里傾心交談,一起品茗,一起享受精神的快樂。那是人生的一種承諾,也是一份生活的溫情?!?/p>
潘世豪的故事普通卻不平凡。如詩所證:“方寸茶壺內(nèi),嘔血繪乾坤。鈞藝數(shù)千載,唯愿玉壺春?!?/p>
“唯愿玉壺春”,反映了他的心際和胸懷。如今,獨樹一幟的世豪壺,已經(jīng)在鈞瓷藝術(shù)的百花園中大放異彩,潘世豪也在成就事業(yè)的同時,輝煌著自己的人生。
責任編輯 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