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大學》)
譯文:所謂管理好家族要先提升自己的品行,是因為常人對自己親近的人會偏愛;對自己厭惡的人會偏恨;對自己敬畏的人會偏向;對自己同情的人會偏心;對自己輕視的人會偏見。因此極少有人能夠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yōu)點。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嫌自己莊稼的壯。”這就是不提升自己的品行就不能管理好家族的道理。
偏心的禍害
“齊其家在修其身”,是孔子的精神。
春秋有一段歷史,“鄭伯克段于鄢”。(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后來,共叔段讓擴充地盤,招兵買馬,準備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nèi)應。莊公在鄢城打敗了段。戰(zhàn)后,莊公就把母親武姜安置在城潁,并且發(fā)誓說:“不到黃泉,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后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么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娘,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guī)Щ厝ニ徒o她吃?!鼻f公說:“你有個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么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潁考叔出主意說:“您有什么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NI3MkjkDRg4v+rQ1RGCbZw==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挖了地道去見武姜,恢復了母子關系。)
鄭莊公對母親和兄弟用手段,仁人之道完全破壞了,把風氣開始帶壞了。所以春秋幾百年來,社會人倫次序混亂。引發(fā)這段歷史的根源是鄭莊公母親偏心,偏愛莊公的弟弟。
為什么說起這段故事?作為一個領導人,手下有很多人,或者做父母的,有兩三個子女,沒有不偏向的,真正做到絕對無偏,普天之下,這樣的賢圣父母,不可多得。
溫柔鄉(xiāng)
司馬光有兩句話,“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是,做人要從大處著眼。但是你們不要在小地方就不留心哦,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闖大禍,這個潛因埋伏在薄弱的地方,很微小的地方?!爸怯露嗬в谒纭?,“溺”就是偏愛,偏差。一個大智大勇的人,常常對兒女對親人有所偏愛,下不了手,智慧用不上,力氣也用不上。
我讀歷史,經(jīng)常替古人流淚,有許多的領袖、帝王,做了錯誤的事,心里其實很可憐,因為源于“智勇困于所溺”。譬如唐明皇,上半生堪比唐太宗,推翻了韋后,武則天的媳婦,韋后跟武則天一樣,厲害得很,唐明皇起來自己清理了朝綱。但是到了晚年有些糊涂,人家都說因為楊貴妃迷昏了頭,這是書生對歷史看法,唐明皇沒有那么笨,一個女孩子就把他迷昏了頭?不見得。就像清朝名仕龔定庵(龔自珍)講的兩句話,“設想英雄遲暮日,溫柔不住住何鄉(xiāng)”。一個大英雄,能夠統(tǒng)治天下,到了天下太平的時候沒事情干,他打打牌打打球,玩玩女孩子,也有的女孩子玩玩男孩子。英雄老了,只好住在溫柔鄉(xiāng)里。你看明史,看似風流亂講話,其實也是真實的道理。
唐明皇到了安祿山造反,自己逃難逃到半路上,想,哎呀自己沒有助手,連個李林甫那樣的人都找不到了。歷史上認為李林甫是壞宰相。旁邊有個大臣,相當于現(xiàn)在的監(jiān)察委員,講,皇上啊,李林甫是壞人哎。唐明皇說我也知道他壞。監(jiān)察官講,你也知道他壞啊,大家以為你不知道。皇上說,我怎么能不知道呢?檢察官說,那你怎么還用他呢?皇上說,一般人有他的壞,但沒他的本事,我還能用誰呢?等于家里螺絲刀破了,也只好用這把螺絲刀,因為夜里找不到一把新的,你說他怎么辦?
所以讀多了歷史,才曉得做人做事沒有那么簡單,沒有那么容易。鄉(xiāng)下人愛議論政府怎么樣怎么樣。我說這政府是什么東西啊,政府是兩個字,像我們這個房子一樣,是空的。政府里頭辦事的人都是爸爸媽媽生的孩子哎,是個人,送進政府來工作的,如果家庭教育沒有教好,能全怪政府嗎?皇帝也知道李林甫壞啊,找不到一個更合適的人,用誰呢?做皇帝、領袖的人,寧可用會做事的壞人,也不用又老實又規(guī)矩的乖屁,因為什么事都辦不了。
疏不間親
不要因為某人做過一點好事情,就認為他是個好人,更不要因為某人做了壞事,就整個都把他看壞了。不管修身,齊家,乃至做一個小領袖,都需要如此。
所以,一個人,你曉得他好,就要曉得他壞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騙,也要曉得一個人壞,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這兩句話講起來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鮮矣”。因此,這是修身的第一步。
“故諺有之曰”,“諺”就是鄉(xiāng)下人的土話?!叭四渥又異?,莫知其苗之碩”,中國人有兩句土話:“兒子都是自己的好,莊稼是別人的好”。你要做人家的鄰居,看到人家孩子壞,不能講哦,沒辦法,人家的父母明知道壞,還會覺得是好兒子、乖兒子哎。
“疏不間親”,諸葛亮引用古人的話。你介入人家家庭之中,是非好壞,皆不能講。我經(jīng)常告訴年輕同學一個經(jīng)驗,碰到兩夫妻吵架,走遠一點,決不能勸。我十幾歲的時候,傻啦吧唧的,有同學結(jié)了婚兩夫妻吵架,吵到我前面來,我想幫他們兩個圓好,告訴他太太,那位老兄他就是這個毛病,他不對你對,讓她消消氣嘛。然后,又勸那個丈夫,女人就是這個樣子的,哪里不好。他們兩個第二天好起來,太太告訴他,某人都講你不好,他也告訴太太,某人也講你不好。最后倒霉的是我,變成兩面不是人。這個叫“疏不間親”。因這一件事情,讀懂了這一句話。骨肉之間沒有辦法,清官難斷家務事,他兩個打得頭破血流,兩個到底是夫妻,三天以后,兩個還是摟著大膀子在路上走呢。家人父子之間,沒有是非,只有情感。所以當家長難,一個人絕不曉得自己的子女壞。所以以后,你們當家長的注意,因為我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許多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家長應該負大部分責任。
“人莫知其苗之碩”,自己種在田里的稻子,不曉得長大,因為特別希望長大,每天到田里看看,還是那么高,其實它天天在長。站在面前的看不見,所以說一個人再清醒,自己身邊人的過錯往往看不見。
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齊家之道就在修身,言傳身教,上梁不正就下梁歪。
?。ù宋耐ㄟ^臺灣老古文化事業(yè)公司授權(quán),蘭溪根據(jù)南懷瑾生前講座資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