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認識中國文化?
過去的中國人,大約不易于認識。因為他處在局中,又缺乏其他不同文化的對照。在當初那時,圍繞著中國的一些鄰邦外族,原沒有我們的文化高明,我們當然就有一種自大的心理。因而中國人幾千年來在被近代西洋文化嚴重打擊前,一直是為這自大心理所蔽的。
到了近百年世界大交通以后,與近代西洋文化見面,有了比較對照,似乎可以引生自覺;但又被它嚴重打擊,茫然無措,陷于過分自餒。直到今日,全國有知識的人,若問他中國文化的短處何在,都能說出許許多多;若問他中國文化的長處何在,則不免口囁嚅而心躊躇了。他至多說中國文化過去的光榮,過去的價值,然而這有什么意義呢?凡為此自餒心理所蔽的人,一樣地無法認識中國文化。
想要認識中國文化,必須對于人類過去的歷史,未來的前途,能有全盤觀測,而尋出中國文化在那里面的位置,庶乎于其長短得失才有個分數(shù)。然而此豈易言呢!
以我個人的閱歷,似乎外國人(尤其西洋深醇的學者)倒比中國人能認得出中國文化的特異處,能領(lǐng)會中國文化的價值。此其例甚多,且不枚舉。至于中國人里面,既不自大,又不自餒,心里較得其平者,非無其人,但多未必能說明其自己所見。雖不能自明其所見,而同他討論這個問題,是很好的- - -一定很通達的。
這種人的年紀,總要在四十歲以上或其左右。因為他一面得見今日的世界;一面亦趕上看見一點老文化,趕上參加新舊劇烈變化的正好時候。并且在人生欣戚甘苦上多有一些嗜受咀嚼與反省- - -這是認識文化所必需,而為年紀在三十以內(nèi)的人所不容易有的。
年紀在三十歲以內(nèi)的人,如果他壽命長的話,還有好運氣在后邊。因為歷史的演變,今日正好進于一新階段。這新階段即自中國抗戰(zhàn)開始,而世界第二次大戰(zhàn)亦于此發(fā)作。由抗戰(zhàn)促進了中國人的自覺,并展開了新中國的前途。而世界二次大戰(zhàn)則加緊了人類歷史的轉(zhuǎn)變與文化改造,可以從側(cè)面助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中國人今后一天一天將逐漸認出其固有文化的面目,不再“如墮霧中”,是沒有疑問的;今后世界上人都將曉然于中國文化的精神和在人類文化中的意義,是沒有疑問的。
怎樣認識中國文化
我們要認識中國文化,從何入手呢?我們不要搬出古書來講,亦不要從遠古歷史說起,正不妨從眼前事實來看。
眼前的事實,是抗戰(zhàn)四年,而中國依然存在。誰都知道敵人是世界強國,其侵略中國,曾有數(shù)十年的準備;而我們呢,則有數(shù)十年的內(nèi)亂,教育落后,經(jīng)濟落后,國防軍備,幾無可言,只在抗戰(zhàn)前國家方才表現(xiàn)統(tǒng)一。以此而論,它征服中國,應(yīng)當是很容易的。想不到四年之久,依然不能解決,這在我們一面,究竟靠著什么?說一句老實話……這全靠我們的家業(yè)大,就是國家大。
只為中國國家大,盡你敵人戰(zhàn)必勝,攻必取,卻無奈我們退守到西半部來,土地依然甚廣,人口依然甚多,資源依然甚富。在敵人已感戰(zhàn)線扯得太長,時間拖得過久,力竭精疲,而在我還是可以支撐。
試以歐戰(zhàn)相比較,大家數(shù)數(shù)看,歐戰(zhàn)不久已亡了多少個國家。有的兩三天便亡了,有的幾個月便亡了。所有那些亡的國家,其經(jīng)濟政治都比我們進步,卻為國小,沒有后繼,沒有退路,便完了……中國實在太大。
平時我們的國家大,自己亦不覺得,今天不能不引起注意,因為從這個條件救了我們的命。國家大,在今天固然救了我們的命,但過去亦曾害得我們甚苦。我們過去國家好多年不能統(tǒng)一,未嘗不是吃虧國家太大。假若中國只像廣西一省大,那不早就統(tǒng)一了嗎?
試想人多地大,就不易得到一個領(lǐng)袖;一個人在小局面里作領(lǐng)袖,未必即能為大局面的領(lǐng)袖。即令他是能行的,亦要待慢慢養(yǎng)成資望才行。一時沒有領(lǐng)袖,便一時不能統(tǒng)一。
還有人多地大,則感覺遲鈍,知覺不靈。比如從前我在北平,廣西內(nèi)部打得不成樣子,我同旁人說,旁人竟茫然不知。又如“九一八”我們失去東北四省,這是比敵國約近兩倍大的大地方;除了東北人痛苦著急以外,好多人對此很漠然或忽忘,仿佛不算是一回事。試問如此麻木不靈,國事如何能好?
還有人少則責任分明,不容推諉,人太多其責任心便輕了。一大家人每每不如一小家庭人振作,就是這個緣故。像中國有幾萬萬人則每人所負責任為幾萬萬分之一,各人皆以為還有其他好多人負責,不必靠我。這樣國事如何能好?
還有,一個人縱然熱心大局,無奈局面太大,努力一番,不易生何影響,以致減少興趣,或沒有勇氣,其結(jié)果亦是使國事不易弄好。
柳詒徵先生的三個問題
“國大”這一樁事實,它給我們很大好處,也給我們很多壞處;能為禍,亦能為福。關(guān)系既深且大,所以很值得考慮和追問。中國為什么能這般大?我想這是中國文化結(jié)果之一面;要認識中國文化,便可從這里入手研究。
在柳詒徵先生所著的《中國文化史》上提出三個問題:第一,中國幅員之廣,世無其匹,試問前人所以開拓這樣大的局面,所以維持這個大局面者,果由何道?第二,中國開化甚早,綿延至今,歷史最為悠久;即史籍之富,亦世界未有。試問這又由何道?第三,中國種族復雜,至可驚異,即以漢族言之,所吸收同化者,無慮百數(shù),至今泯然皆相忘。試問其容納溝通又由何道?
我想柳先生指出的三大問題,我們?nèi)裟芮蟮妹靼诐M意的解答,則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要義,不難得到了。
在柳先生指出的問題之外,我還可以指出其更奇怪的一點。就是從上面三個問題看,不能不說中國文化具有非常偉大的力量。但這偉大的力量是什么呢?那是很奇怪的,當我們仔細按下去,又好像沒有力量。
普通我們曉得有三種力量:一、知識- - -英國人有句話:“知識即是強力?!钡袊瞬⒉灰灾R見長,因為中國缺乏科學。真確有效用的科學,尚在西洋人。二、經(jīng)濟- - -這個力量最大,人人皆知??墒侵袊瞬⒉簧朴诎l(fā)財,同時并很輕視它,所以老守在農(nóng)業(yè)上;講到工商業(yè),非其所長。三、軍事政治- - -這個力量之有效,比上兩個更易表現(xiàn);而中國于此亦并不強。尤其代表中國文化的漢族,不以軍事見長的。政治能力固不低,卻亦偏于消極放任無為,缺乏組織力。
因此一面看去中國人的的確確是沒有力量,但一面又明明白白有很大的力量。這不是很奇怪嗎?你若能對此有圓滿的解答時,你一定認識中國文化了。
另外兩大問題
當真要認識中國文化,必有待于兩大問題之宣白。一、中國社會史上文化盤旋不進的問題。二、人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東西?
前一個問題亦就是有些人爭論的中國社會是封建社會呢或不是?中國何故總不進于資本社會?前幾年所謂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對此問題費力氣不少,并無所宣白。但此問題將來若不能大白于世,則中國文化終是一個謎。我對于此問題雖有一點主見和判斷,如:
一、不認中國社會在封建社會資本社會范疇之內(nèi),而認中國文化與西洋文化是各走一路,其彼此之差,可作流派觀,不可作階梯觀。
二、不認中國是開化早而進步慢,而認中國在末后一兩千年已入于盤旋不進狀態(tài)。中國文化,與其說遲慢落后,不如說為誤入歧途。凡以中國為未進于科學者,昧矣!謬矣!中國已不能進于科學。凡以中國為未進于德謨克拉西者,昧矣!謬矣!中國已不能進于德謨克拉西。同樣之理,其以中國未進于資本主義者,昧矣!謬矣!中國已不能進于資本主義。
三、此其所以盤旋不進者,蓋有一種交相牽掣的形勢在內(nèi)。
四、判定中國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早熟。
五、以“倫理本位,職業(yè)分立”來說明中國社會構(gòu)造之特殊。
但這些實在不夠的很。尚盼多有人盡力于此問題的研究,以期此問題有宣白之一日。
后一個問題在學術(shù)上是一個更艱深的問題,在認識中國文化上亦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何以說這個問題艱深呢?因現(xiàn)在學術(shù)界似乎對任何一事一物的研究,都比對“人”的研究有頭緒有成績。換句話說,人類今日的知識的確是豐富了。獨于自知則不足。
以“人”為對象而致其研究的就是心理學;心理學在今日學術(shù)中似最幼稚。旁的學術(shù)差不多都上了軌道,繼續(xù)前人的研究,天天在進步中。心理學則前人的研究每被后人揚棄,不見繼續(xù)進步之象。而且同時各立門戶,派別甚多。除了從生物的研究和從生理的研究得到一些關(guān)于“人”的知識外,人類對他自己所知甚少。可見這是一個很深的問題。
中國文化的特征:理性的早熟
中國文化的特征是什么?照我所見,其特征是在人類理性開發(fā)的早。
何謂理性?通常我們用理性這一詞和用理智這一詞是無甚分別的;但我在這里則有意將它分開;理智在人類心理上屬于知的一面;而理性則屬于情的一面。近代西洋人發(fā)達了理智,而中國人早早發(fā)達了理性。
從前的中國人常愛說“讀書明理”一句話。當然在西洋亦有許多書,里面所講亦有許多理,但是彼此所謂理,卻是兩回事。中國人讀書明理之“理”是人世間許多情理;如父慈子孝公平信實等類。而西洋書里面所講多是數(shù)理論理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之理,我們渾稱之曰物理。情理存于主觀,而物理則屬于客觀。人類所以能明白許多情理,由于理性;人類所以能明白許多物理,由于理智。
我常說:“人類之所以可貴,就在他具一副太容易錯誤的才能”,因為動物幾乎不會錯誤了,且亦不負錯誤責任。人類之錯誤,亦分有兩種:一種是知識方面的錯誤,一種是行為方面的錯誤。人類為了第一種錯誤而發(fā)生的紛爭及慘禍,遠不如為了第二種錯誤之嚴重。
譬如今天世界大戰(zhàn),追源禍始,其遠原蓋在西洋人理智方面好奇心發(fā)達,使物理上成就極多,而理性方面向上心少所開發(fā)(這是先為宗教所蔽,后為功利主義所誤),以致情理上涵養(yǎng)不足;盡你第一種錯誤少,無奈第二種錯誤多,就不能不陷于人類自己毀滅之中了。
對照言之,中國人的好奇心不如西洋,而向上心多所開發(fā),對于第二種錯誤,時時互以責于人,有時亦內(nèi)以訟諸己;對于情理的涵養(yǎng)較切,“從之則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見其所得;違之則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殊不見其所失”。
如此讀者可以明白,中國儒家可稱為理性主義,但與歐洲大陸派的理性主義非一事。我今用理性一詞,既專有所指,與通常理性理智混用者不同,故不得不分別對照以說明之如上。
所謂中國人理性開發(fā)的早,又何謂呢?蓋人類固是理性的動物,而理性之在人類,卻要漸次開發(fā)的。就個體生命說,理性的開發(fā)要隨年齡和身體發(fā)育生理與心理成熟而來;就社會生命說,便是要慢慢隨著經(jīng)濟的進步及其他文化條件而開展的。
所謂理性在中國社會開發(fā)的早,即因其時候尚不到,條件尚不夠,而理性竟得很大的開發(fā)。說他開發(fā)早,倒不是稱揚頌美的話,而是確指其不合時宜。
以上將何謂“理性”,何謂“理性開發(fā)的早”,都解釋了。至于何以說“人類理性開發(fā)的早是中國文化的特征”?則現(xiàn)在不能講,必待將來寫成專書?,F(xiàn)在我只將此結(jié)論說給大家,并請大家注意。
你要認識中國文化,必須求得中國文化特征之所在。所謂特征,是說其他文化所缺乏或不顯著的,而在中國文化里卻處處見出來,即從這一點上得以說明中國文化的一切。凡不能把握這一點的人,則中國文化一詞,在他口里只是一句空話而已,或者其中包羅許許多多事物而沒有一貫的意義。
中國本位文化問題
前幾年上海有十位教授提出中國本位文化的主張。其宣言原文今不在手邊,其大意是說:中國人要建造中國本位的文化,不能一切隨著旁人走而失掉自己。
此其用心,不能算錯,而實不必要的。我怕大家誤聽了他們的話,并且誤以為我是同情他們的,所以要在此略為辯明幾句。
一般人最大錯誤,是只看見中國不及西洋的一面,而不知中國尚有高過西洋的一面,以致充滿了“落后”“不進步”的感想。須知若是單純的不及不進步便是幼稚。然而中國文化實在是成熟的,不是幼稚的- - -這凡是有學問的人都見得到的,請你切記。因為中國不是幼稚,不是單純的不進步,所以不必害怕變成人家一樣,失去一切固有。假如中國方幼稚,西洋已成熟,從幼稚段必到成熟段,即是中國必然進于西洋,那末卻危險了。然而不是。
中國人有些特長亦有些特短,這許多特短不在他不進步的范圍內(nèi),而是隨著其特長來的。中國必須在好多地方求進步,而建設(shè)其新經(jīng)濟新政治以及一切。然而當其進步建設(shè)之時,處處離不開他的特長特短問題,他一定要通過了這些特長特短乃能完成其新建設(shè)。新建設(shè)既然具有如此背景和個性在內(nèi),當然是中國本位的,不成問題。
從前羅素曾為寶愛中國文化之精神,主張中國人解決中國政治問題經(jīng)濟問題時,切不可損害其固有文化(語見羅素著《中國之問題》一書)。我在《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書內(nèi)時為辯明云:羅素以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問題中,必先文化問題;其言雖是,其計則左。中國問題原來是渾整之一個問題,其曰三問題者分別自三面看之耳。此問題中茍其一面得通,其他皆通;不然則一切皆不通。
中國之政治問題經(jīng)濟問題,天然的不能外于其固有文化所演成之社會事實,所陶養(yǎng)之民族精神,而得解決;此不必慮,亦不待言者。吾人但于此政治經(jīng)濟之實際問題上求其如何作得通,則文化問題殆有不必別作研究者,倘先懸一不損及文化之限定,而文化為物最虛渺,則一切討論皆將窒礙,陷于落空,問題或轉(zhuǎn)不得解決矣。
我從來研究中國問題,初未嘗注意有所謂文化問題者。我注意到文化問題,是在研究實驗(在河南山東鄉(xiāng)村社會中作實驗)新政治新經(jīng)濟的建設(shè),才發(fā)現(xiàn)的。以前亦未嘗不想到,但至此才親切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之后,亦不于政治經(jīng)濟以外別作一問題去研究它。我相信這態(tài)度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