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制新聞在地方媒體的各類新聞節(jié)目中向來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家媒體競相爭搶的新聞資源。以往地方媒體對此類新聞報道都是集中在“轄區(qū)”以內(nèi),不過隨著媒體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將觸角伸向全國性重大法制新聞事件,參與此類報道,不僅可以擴大新聞選題范圍,更能彰顯媒體權威性。而作為外地媒體,參與這類報道往往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那么如何報道好這類新聞呢?筆者就自己曾經(jīng)參與報道的“重慶警方擊斃周克華”題材,淺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地方媒體 法制新聞 法制事件
一般來說,由于可以“接地氣”,地方媒體或者法治欄目一般都會與當?shù)毓珯z法司系統(tǒng)聯(lián)系緊密,法治新聞來源權威,采編貼近實際,釋法說理游刃有余。但是,在報道外地的重大法治新聞事件時,就沒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報道的難度也相對要大得多。那么,地方媒體以及法治記者們該如何拿捏好這些新聞的題材呢?
周克華被擊斃是一個全國性的重大法治事件,從中央到地方,各家媒體都聞風而動,積極參與報道。中央電視臺迅速調(diào)動當?shù)赜浾哒居浾撸⑼瑫r組織本部的記者前往重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集中報道。地方電視臺受各種條件所限,已經(jīng)不可避免的落后了一步,接下來該如何制定報道方略?記者該從何入手進行報道呢?答案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首先應該明確“三不”原則:不求程序完整,不求權威發(fā)布,不求全面展現(xiàn)。其次要做好評估,充分吃透地方受眾心理,在人力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突出重點,對事件進行有所取舍的報道。
一、就近原則
就近不就遠,這個“近”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距離的近,一個是關系近。如果重大法治事件的發(fā)生地遠離地方媒體,且沒有記者站,再加上交通條件限制,地方媒體想在事發(fā)地進行報道就很困難。但是,重大突發(fā)事件關注度高,影響范圍大,地方媒體一定可以從中尋找“臨近點”。這里的“臨近點”是指尋找重大突發(fā)事件與地方媒體所在地存在的交集。比如周克華在重慶再次作案以及被擊斃,各地方媒體不能第一時間派記者前往,但卻可以第一時間報道當?shù)劂y行的安保是否有加強,民眾自我保護意識有沒有提高等。而作為江蘇媒體要報的東西就更多,因為周克華雖然是在重慶被擊斃,但他與江蘇的關系很近!因為周克華在江蘇南京也犯下大案,當?shù)孛癖娤M私庠撔侣勈录男那楦悠惹?。所以,江蘇電視臺也在第一時間指派法治記者趕赴重慶參與報道,既能確保媒體快速反應,也充分利用了案件的地方“臨近點”增強該事件的地方情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靈活多變,爭取時間
周克華被擊斃后,央視在第一時間做了連線,槍戰(zhàn)地點、參與民警已經(jīng)曝光,這時候地方電視臺去了,該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既然“主線”已經(jīng)被占得滿滿當當,那何嘗不關注一下“支線”,有時候,細節(jié)更能打動人。
事發(fā)當天早上八點,筆者接受指派后,立即開始訂機票,但是南京到重慶飛機是在下午起飛,這樣到達重慶后,已經(jīng)無法趕上當天的節(jié)目播出,為了搶時間,我們改變了路線,先坐高鐵趕到上海,再趕當天中午上海飛重慶的飛機。雖然是繞了一個大圈,但我們爭取了寶貴的兩小時。當天晚上,我們就通過3G直播的方式,在重慶市公安局門口向江蘇觀眾發(fā)回了第一條報道,內(nèi)容為重慶市政府在當天下午召開的相關新聞發(fā)布會情況。這條報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江蘇的觀眾看到江蘇電視臺的記者在報道的第一現(xiàn)場!它的“形式”和“內(nèi)容”同樣重要,為接下來的報道起到預熱的作用。
三、抓重避輕,敢于取舍
重大案件要報的東西很多,那么什么才是觀眾最想知道的內(nèi)容呢?記者在當天的直播結束后,首先考慮的就是這個問題。作為地方媒體,我們對于中央媒體報道過的內(nèi)容,點到即止,而對于一手的細節(jié)則重點展開,做到有取有舍。
通過各種渠道我們首先聯(lián)系上了重慶電視臺,因為重慶是周克華被擊斃之地,如果說央視和重慶警方的合作更易突顯“官方”和權威,那么重慶臺則和當?shù)鼐娇赡苡兄嗟摹八浇弧?,了解的細?jié)也可能會更多。果然我們通過重慶臺得到了一個非常勁爆的線索,周克華在作案后,面對重重追捕,居然還在鬧市區(qū)看過兩場電影。之前有一些媒體報道,周克華被擊斃時警方在他身上發(fā)現(xiàn)了幾張車票,猜測他可能是想逃亡。而我們通過深入了解,得到一個令人意外的信息,那幾張票不是車票,而是電影票。根據(jù)這一線索,通過調(diào)查和尋找,我們確定了那家電影院是沙坪壩電影院,隨后又確定了那兩部電影名稱。當即我們就趕到了沙坪壩電影院,首次采訪到了影院負責人,并將報道及時傳回臺里。當天,江蘇電視臺成為最先播發(fā)這一細節(jié)的電視媒體,觀眾反應強烈。
四、充分合作,爭取共贏
周克華作案后看電影這個線索,是來自于兄弟臺的友情支持。其實對于一個地方電視臺而言,離開自己的“轄區(qū)”進行采訪,可謂是步步艱辛,但是如果有了當?shù)匦值芘_的協(xié)助,很可能會出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合作不是索取,而是相互幫助,是媒體用事實說話的責任體現(xiàn)。重慶電視臺將自己的第一手信息與我們共享,就說明了這一點。南京“彭宇案”也是一個在全國較為轟動的案子,當時江蘇臺是最先采訪播發(fā)這條新聞的電視媒體,掌握著第一手且無法再次還原的資料,當時很多兄弟電視臺也曾來南京對該案件進行過報道,并聯(lián)系江蘇臺希望共享資料畫面。這時候是一味的占有資源,不留情面的拒絕以保證“獨家新聞”的噱頭,還是將資料拿出來與兄弟電視臺共享?最終我們選擇的是合作,合作帶來了雙贏!首先,地方電視臺(地面頻道)之間的覆蓋范圍沒有交集,受眾群體完全不一樣,不存在收視率競爭;其次,有了“來”,才會有“往”,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體,就有了今后的跨區(qū)域采訪的合作。通過這樣的合作,不僅為地方媒體異地采訪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無形中也在全國布下了自己的“準記者站”,使新聞資源和采訪便利得到保障。
五、堅守底線,彰顯責任
新聞記者的責任是客觀報道新聞,正確引導輿論。在我們的節(jié)目中報道一些外地發(fā)生的重大法治案例時,即便我們沒去現(xiàn)場,也常常會有一些與案例有關的傳言和花邊新聞擾亂記者的視聽,或許一些傳聞很能抓人眼球,但我們絕不能因為自己是“外地媒體”就道聽途說,傳播和歪曲事實。新聞記者要有敏銳的判斷力,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尤其是法治記者,越是在面對重大突發(fā)事件時,越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越是要彰顯媒體責任突出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周克華被擊斃的新聞事件中,周克華的母親一度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采訪對象,有媒體甚至寫到“記者再次來到周克華的家里,周母說有很長時間沒見過兒子,也記不清他最近一次回來看自己是什么時候了。當被問到兒子回來有沒有給她帶過東西或錢時,周母搖頭說:‘沒,沒有給過錢。’得知周克華的死訊時,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幾下。”一般的讀者、觀眾在看到這里時心也會顫抖幾下,但是這絕不是被記者捕捉到這一微妙細節(jié)而觸動,而是為如此違背新聞倫理、如此傷害一個年邁的老人而憤怒?!白锊患案改?,禍不及妻兒”,惡魔周克華理應為其嗜血行為付出代價,但不能因此殘忍地傷害他的老母親。退一萬步說,即便周母對其子犯罪情況有所了解,也應該由警方處理——就像周克華的女友被警方調(diào)查一樣,記者決不應該用這樣的方法去采訪和問話,將她拿出來示眾。尤其是在老人“始終用一把扇子遮著自己的面部”的情況下,顯然,她極不愿接受采訪,也不愿讓人看到她的悲戚的表情,但記者依然毫不在乎,直到問得她手抖,這就顯得非常殘忍了。作為一篇新聞報道,這段采訪毫無疑問是失敗的。這里只有所謂“事實”而缺少了人性。因此,弘揚主旋律,引領積極的輿論氛圍,也是我們所有媒體和媒體人的責任,這里不分“本地”或者“外地”。
總之,地方法制新聞記者既不能縮手縮腳,等“炒”央視的“冷飯”,也不能不負責任為抓眼球,歪曲事實道聽途說。我們相信,只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要領,地方媒體同樣能夠在全國性重大法制事件報道中有大的作為。
(作者: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