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決定著民族的未來。隨著長跑活動的取消,殘酷的現(xiàn)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國青少年體質逐年下降,特別是大學生的體質尤為嚴重。教師要通過分析青少年體質下降原因,研究近年來青少年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中的現(xiàn)狀,并結合山東大學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中的經驗,提出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新模式構建,以期為更好地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為增強青少年體質方面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陽光體育;體質下降;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青少年的體質問題,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來改善青少年體質。2007年4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下發(fā)《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教體藝[2006]6號)》,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并通過陽光體育運動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體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隨著廣州馬拉松“猝死”事件的發(fā)生,使人們警覺起來長跑也是一項高危運動。廣州、武漢、西安等地多所高校運動會都以“安全原因”取消了長跑項目,全國很多中小學生體育課的長跑運動也消失了。透過這些現(xiàn)象,我們看到一個更殘酷的事實,雖然陽光體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但執(zhí)行效果并不理想,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在逐年下降。我們通過分析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研究近年來青少年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中的現(xiàn)狀,并結合山東大學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中的經驗,提出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新模式構建,以期為更好地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為增強青少年體質方面提供決策參考,培養(yǎng)學生成才。
一、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現(xiàn)狀
我國首次大規(guī)模、全面進行全面性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始于1985年,由原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衛(wèi)生部和國家民委聯(lián)合在29個省區(qū)市范圍內開展了首次涉及到漢族與少數民族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調查規(guī)模之大,測試指標之多,在世界上屬于罕見。檢測項目包括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健康狀況等內容,并由此使我國建立起較為全面的反映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數據庫。
從1985年到2010年,我國共進行了6次全國多民族大規(guī)模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最新的第6次調研報告中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在身高、體重方面呈持續(xù)增長趨勢,營養(yǎng)狀況繼續(xù)改善,但身體素質方面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逐年下降,情況不容樂觀。
(1)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繼續(xù)提高。19歲~22歲年齡組身高分別平均增長0.84厘米、0.55厘米、1.34厘米、0.64厘米,體重分別平均增長1.52千克、0.27千克、2.07千克、0.34千克千克,胸圍分別平均增長0.63厘米、0.29厘米、0.97厘米、0.43厘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大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等身體發(fā)育指標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與2005年相比,19歲~22歲城市男生、鄉(xiāng)村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29厘米、0.23厘米,引體向上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44次、1.45次,100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37秒、3.09次秒;城市女生、鄉(xiāng)村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2.72厘米、0.92厘米,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02次/分、2.48次/分,80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17秒、1.87秒。城市男生、城市女生握力分別平均下降0.18千克、0.35千克;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xiāng)村女生5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0.06秒、0.10秒、0.05秒。身體素質呈現(xiàn)緩慢下降趨勢,特別是耐力水平、心肺活力等指標下降明顯,將嚴重制約青少年體質的健康發(fā)展。
(3)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xù)上升。我國共有4億多近視眼患者,近視發(fā)病率達33.33%。而其中的“重災區(qū)”是青少年,近視發(fā)病率已高達50%~60%,總人數高居世界第一,另有10%的青少年處于眼睛“亞健康”狀態(tài),導致視力下降。第六次調研報告顯示19歲~22歲大學生為84.72%(其中城市為84.14%,農村為85.30%),比2005年增加2.04個百分點。
(4)肥胖檢出率繼續(xù)增加。調研結果顯示,學生肥胖和超重檢出率繼續(xù)增加。7歲~22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xiāng)村男生、鄉(xiāng)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別增加1.94、0.63、2.76、1.15個百分點;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4.81%、9.92%、10.79%、8.03%,比2005年分別增加1.56、1.20、2.59、3.42個百分點。很多城市兒童,特別是發(fā)達城市的青少年,肥胖問題嚴重。肥胖容易導致各種疾病,并且是青少年懶于運動,形成惡性循環(huán),容易自暴自棄。
二、青少年體質下降原因分析
(1)社會大環(huán)境導致青少年體質下降。隨著信息社會的迅猛沖擊,導致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改變,他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更多的青少年選擇了宅在家里和宿舍上網?!吨袊嗄陥蟆吩缜霸鴪蟮?,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吳鍵博士的《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因城市化的發(fā)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huán)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在休息和節(jié)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并且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社會風氣過于功利化,媒體宣傳內容過于空洞,過分娛樂化,無實質性內容,非常不利于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這些環(huán)境為學生體質健康下降埋下了誘因。
(2)青少年學生學業(yè)壓力大,無閑暇時間參與體育活動。日前一篇小學生凌晨3點熬夜寫作業(yè)的報道“激怒”了西北工業(yè)大學男籃主帥王立彬,他在網上呼吁將鍛煉立法,中小學每天下午4點后不能上課,全都(搞)文體活動。這從一個側面也看出了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巨大。雖然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陽光體育活動”“體育中考”“每天鍛煉一小時”等多項旨在增強青少年體質的舉措,但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指揮下,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參與體育活動。體育課被嚴重“邊緣化”,被作為副科成為擺設,特別是臨近考試經常會被別的科目占據。
(3)獨生子女政策影響孩子參與體育活動興趣。當前,在望子成龍、掌上明珠觀念的影響下,家長不敢輕易讓孩子參與有一定風險的體育活動。體育保險還未形成機制,導致很多家長存在顧慮。
(4)體育行業(yè)從業(yè)者重競技、輕群體現(xiàn)象嚴重。體育主管部門過于重視競技體育發(fā)展,在全面健身方面投入較少,導致發(fā)展不平衡,金牌上去了,體質下來了。對體育主管部門來說,競技才是衡量標準,學校體育、學生體質健康不歸他們管。這樣,也導致一些學校過于注重學校體育競賽,忽視日常的體育教學管理,導致課程設置功能弱化。
(5)體育課程目標弱化。自從學校實行體育課選課以來,在選課的時候,教師會讓學生選擇容易考試、易于得高分的項目,使學生體育技能弱化,心肺功能不足,導致體質必然下降。有的高校在運動會中為避免發(fā)生意外,已經取消了長跑。
(6)學校體育工作沒有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最重要的陣地是學校。而一些學校過于重視應試教育,升學率是學校的硬性考核指標,體育工作成為盲點,僅僅在應付體育考試或上級部門檢查,沒有將體育工作落到實處。雖然教育和體育部門推出了陽光體育等措施,但學校執(zhí)行力度不同,導致效果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
三、山東大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特色模式
山東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歷來具有重視體育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自從“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以來,學校充分認識到這是新時期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戰(zhàn)略舉措,積極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探索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新思路、新途徑,深入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形成了全員參與群眾性體育鍛煉的良好風氣,使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在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活動中,學校高度重視,經過學校體育工作者的集體努力和辛勤工作,同時積極吸取兄弟院校成功和先進經驗,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山大特色“一二三四”陽光體育運動模式。
(1)“一”是樹立一個中心。體育是育人的載體,陽光體育是增強學生體質的有力舉措,在這一要求下,學校樹立了圍繞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促進”這一陽光體育運動的中心。同時“體質健康促進”也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宗旨和核心,它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各方面的資源和積極性,推動了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2)“二”是構建二個體系。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學校積極圍繞“體質健康促進”這一中心,逐步“構建二個體系”來保障陽光體育運動這一中心的順利實現(xiàn)。
一是構建制度管理體系。制度是保障陽光體育運動有序、規(guī)范開展的重要保障。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學校成立了以分管學校體育工作的副校長為組長、學校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山東大學陽光體育運動工作辦公室”,制定出臺了《山東大學關于加強學生體育增強學生體質的意見》《山東大學關于關于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考核工作的意見》《山東大學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考評評分實施細則》等有關文件。
二是構建服務支持體系。第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體育鍛煉基礎設施是開展體育運動的物質基礎,而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在校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相應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結合這一現(xiàn)實,山東大學根據校區(qū)多、學生多且分散的現(xiàn)狀,通過各種措施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將從事體育鍛煉需要的器材設備向廣大學生身邊移近。學校6個校區(qū)分別安裝了“健身路徑”、開辟了“健身走廊”,達到了每50名學生擁有1件、每800名學生擁有1套(每套15件)的公共健身器材配備標準;同時在6個校區(qū)分別建設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心”,配備了先進的測試設備、研制開發(fā)了滿足全體學生不同時間需求的網上預約系統(tǒng)、網上查詢系統(tǒng)和成績上傳功能。
(3)“三”是開辟三個渠道。以“突出一個中心”為宗旨、在“構建二個體系”的保障支持下,學校根據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實際需要,開辟了學校組織、學院組織和學生體育協(xié)會組織三個渠道作為山東大學陽光體育運動的具體推動者和實施者。
①學校組織。山東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作為陽光體育運動考核領導機構,由分管學校體育工作的校領導擔任負責人,各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各學院領導、校級體育協(xié)會(社團)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考核辦公室),考核辦公室設在體育學院。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為本學院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負責人。
②學院組織。體育學院成立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由體育學院選拔優(yōu)秀體育教師組成,每位成員負責聯(lián)系一個學院或一個體育協(xié)會(社團),具體負責指導開展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包括:指導制訂陽光體育活動開展計劃,協(xié)調場地器材,推廣與普及新興體育項目;負責監(jiān)督該單位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定期向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
③學生體育協(xié)會組織。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貫穿全年,年初為制訂計劃階段,年終為總結評比階段。每年年初各學院和各校級學生體育協(xié)會(社團)制訂本年度陽光體育運動開展計劃,并報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考核辦公室;每年年終各學院和各校級學生體育協(xié)會(社團)應對本年度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并報考核辦公室。
這三個渠道是陽光體育運動的具體實施者,在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過程中發(fā)揮著多頭組織的作用,它們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縱橫交織,全方位推進,形成陽光體育運動齊抓共管的局面。
(4)“四”是實現(xiàn)四個目標。通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最終能夠實現(xiàn)全體學生“每人每天鍛煉一小時”“每人掌握兩項以上運動技術技能”“人人成為某一學生體育協(xié)會組織成員”“人人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要求、部分學生達到優(yōu)秀”的目標要求。
(5)特色活動。山東大學體育文化節(jié)從2005年開始,已經成為山東大學陽光體育的核心品牌活動。歷時三個月的山東大學體育文化節(jié)遵循“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走進大自然,積極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主題,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街舞、健美操比賽,“健身路徑”使用“鍛煉處方”巡回宣講,籃球比賽、足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網球比賽等,以全新的形式、靈活的方式吸引、鼓勵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初步形成了“班級活動、系系活動、院院活動”的組織推進模式,使體育活動涉及到每個學生,落實到每一天。
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在2012年山東大學田徑運動會,引進了有“草地象棋”之稱的裝備式橄欖球。這次表演是第一次進入山東,也是國內第一次進行全程網絡直播,不僅使師生能夠近距離感受到美式橄欖球運動的文化和魅力,而且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同時山大體育館承辦中國乒乓球聯(lián)賽,也是首次承辦全國性體育賽事。乒超聯(lián)賽選址山東大學,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激發(fā)了師生投身體育運動的熱情,有利地促進了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充分發(fā)揮高水平運動隊的示范帶動作用。學校擁有一批高水平運動隊,在一系列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取得了輝煌成績,培養(yǎng)了以奧運冠軍邢慧娜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運動員。他們對擴大山東大學的社會影響力,激勵廣大師生努力工作、刻苦學習發(fā)揮了獨特作用。在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中,學校注重加強高水平運動隊與普通學生之間的直接技戰(zhàn)術交流與溝通,采取循環(huán)賽,到學院層面切磋、帶動、指導,積極組建各項目代表隊,參與校級、省級、國家級比賽,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例如山東大學研究生籃球隊有5名隊員是從普通學院選拔上來的,使其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fā)揮。
四、增強學生體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強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執(zhí)行力度。在全社會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舉全國之力,推出增強青少年體質的舉措,落實陽光體育各項規(guī)定,真正讓陽光體育惠及青少年。嚴格執(zhí)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讓青少年參與體育,收獲快樂,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
(2)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監(jiān)督機制。形成教育部門牽頭、體育部門分工負責和社會參與的學校體育推進機制,落實《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意見》,建設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加大學校體育投入,抓好體育場地設施達標建設,多渠道配備好體育教師。指導學生科學鍛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廣泛傳播健康理念,營造有利于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良好氛圍。把學生體育工作擺在更突出的位置,要全面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和學校體育工作評估,還要實行公示和問責制度。
(3)突出體育課主渠道作用,回歸體育的本質。在現(xiàn)行升學制度下,進一步加大體育課比重,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不得以任何借口取消、改變。因地因校制宜開展體育鍛煉,千方百計讓學生參與運動,可以把體育作為中考和高考必考科目,并與語、數、外等必考科目同等分值,使學生真正在體育課中鍛煉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快樂體育的效果并不明顯,在此過程中要改進工作內容和方法,加大學生體育課中基礎力量練習。在體育教學目標設置中讓學生充分掌握1~2項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4)保障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措施。進一步保障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的規(guī)劃措施,制定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工程,并作為國家層面長期計劃持之以恒地推進落實。加強建設青少年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和運動設施向青少年學生免費或優(yōu)惠開放,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余和節(jié)假日向學生開放。制定學校安全條例,促進體育保險制度,指導和保障學校體育工作,有法可依,保障體育工作順利開展。
總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增強人民體質,特別是青少年的體質是關系民族未來的大事。因此,社會、學校、家庭要重視重視陽光體育運動,共同努力,讓學生健康成長,進而真正成才。
參考文獻:
[1]朱紅軍,許世云.關于“陽光體育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3).
[2]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