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作文備考中,我們的教學重心集中在素材和語言上,這兩個方面也是考場作文得分的重點。但在實際的教學中解決文采問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語言積累可以解決文采問題,但這個概念本身過于籠統(tǒng),操作時讓人無從下手,且語言積累非一日之功,對于高三學生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面對這個問題,我曾嘗試通過意象積累來提高他們作文的語言層次,以期在短時間里有效解決考場作文的文采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才能。
一、意象積累的含義
眾所周知,意象是飽含著人物思想感情的物象,通俗的理解就是文學作品中描寫的景物。如果把文采比作清清的渠水,那意象就是源頭的活水。積累這種“活水”對學生作文的文采有著深遠的影響。意象積累即是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有意識地將看到的文學意象做專門的整理,以備作文之用(注意,積累的是意象,而不是好的詞語,更不是優(yōu)美的句子)。當這些意象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即在腦海里沉淀為作文的素材和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再造想象,將它們組合成新的優(yōu)美的文段,從而豐富我們的語言,潤色我們的文章。
以一位同學的習作為例:天灰蒙蒙的,零星下著小雨。她獨自一人撐著一把有些破舊的油紙傘,默默地靜候在村口的丁香旁。一天,兩天……她固執(zhí)地等待著。風輕輕地吹過,讓她在雨中等待的身影顯得更加單薄……那年,丁香開得正艷,他隨著那隊耀眼的紅色隊伍離開了村里,他說:“明年花開之時我就回……”一年,兩年……花開花落,她還在那兒……十年,二十年……她守在那顆丁香旁眺望著那通往村外的唯一道路,用有些渾濁的雙眼辨認著那久違的身影……四十年后,她化成了那棵丁香,守在村口……
在這段文字里,《雨巷》里的“雨”“油紙傘”和“丁香”三個意象經過小作者的想象,已經不見了原來的影子,而成了新的審美對象,給人的感受也頗多。
二、意象積累的途徑及使用
(1)教材是意象積累的第一大“活水”。語文教材選用了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其中的意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是學生最為熟悉,最容易掌握的。例如:傍晚,我獨自漫步在這悠長的石板路上??罩袙熘惠啙M月,給路上的一切披上了薄薄的輕紗,晚風吹拂,道路旁的白楊樹婆娑起舞,沙沙的樹葉聲像是外婆的輕語……又是一個不眠的夜晚,到處一片寂靜,唯有夏蟲在不知疲倦的鳴叫,仍不能打碎我心中的寧靜,徘徊在這充滿回憶的石板路上,一條滿是外婆和我的腳印的石板路……突然,又拂來一陣清風,似外婆呼喚我的乳名。
在這段優(yōu)美的文字里,“石板路”源自《雨巷》,“滿月”“輕紗”源自《荷塘月色》,“白楊樹婆娑起舞”源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夏蟲”源自《再別康橋》,“乳名”源自《大堰河——我的保姆》??墒牵绻皇峭T師兄弟,又有幾人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呢?
(2)試卷是意象積累的第二大“活水”。如果問學生對高三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可能選擇“試卷特別多”的人不會在少數。對于試卷要學會多元開掘,不可只把它定位在試題上,這種多元開掘的道路之一就是意象積累,如試卷上的“詩歌鑒賞”“文學作品閱讀”等板塊,都有不少的意象可供整理。
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中的詩歌鑒賞是唐代詩人周樸的《春日秦國懷古》:
荒郊一望欲銷魂,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以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為例,我們可以提取下面幾個意象:
“蒼山”“煙”“殘陽”“黃沙”“行客”。經過再造想象,就變成這樣的文字了:
一縷傍晚時分的煙云縈繞在殘陽邊,遠山蒼翠,近處黃沙古道,行客步履匆匆……
(3)生活是積累意象的第三大“活水”。生活中的意象其實早已存在于我們腦海中。在這個問題上與其說是積累,不如說是給學生一條思維軌跡,讓他們把腦海中的意象訴諸于筆端。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我們人所見過的每一樣東西都存在于我們的腦海中,不過有的留下的印記深,我們能夠“憶”出來;有的留下的記憶淺,我們“憶”不出來。許多作文語言干癟的學生其頭腦中并不缺少意象,而是缺一條讓意象從頭腦中傳輸出來的思維軌跡,如果教師在寫作時指導學生沿著一定的順序思考(如從上往下、從下往上、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等),就可以得到新鮮活潑并富有時代氣息的意象。
例如:雨淅淅瀝瀝地從春天的云朵中飄落下來,早起的燕子在剛剛吐出嫩芽的枝頭呢呢喃喃,清新的空氣里夾雜著泥草的清香,近處是關不住的滿園春色,而遠處的田野則是綠色的海洋,我走在雨中泥濘的小路上,又似小舟在綠波中蕩漾……帶著今天的第一份微笑,我把春暖花開寫進了薄如蟬翼的時光里。
三、意象積累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意象積累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文采雖然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但短期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寫出優(yōu)美的文字不僅僅是一種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可操作性很強的技巧。但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注意下面兩點:
(1)注意想象要合理。積累的意象是在想象的空間中變成優(yōu)美的文段的,屬二次創(chuàng)作,這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作文中稍有不慎,就會出現(xiàn)失誤。所以,作文時要意象組合要符合生活的邏輯。
(2)注意“化用”與“抄襲”的區(qū)別。對于別人的東西,使用而不著痕跡,謂之化用,反之是抄襲。前者是教學中應該鼓勵的,是一種“學以致用”、一種學習智慧,后者是我們所反對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意象積累絕不是要將別人的優(yōu)美的話摘抄下來用在自己的作文上,它也包含著創(chuàng)造的因素,是作文構思過程的再造想象。
愿意象積累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才能,為他們的作文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