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四本教材,三年之內要完成課本教學、習題訓練、能力提升,學生可能會覺得功課太多而提高成績又太難。實際上,學生只要用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學成績是可以的。下面,我就從成才角度談一下我對提高化學成績的一點想法。
一、注重實驗
化學的英文單詞是Chemistry,可以把它分成Chem,is,try,意思是化學,是,嘗試,可見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瘜W實驗是高考考查的一部分,有一定的難度,也是高考得分率較低的,從學生平時的練習來看,都存在教師一講就會、自己一做就錯的問題。實際上,這主要是學生平時實驗太少、對實驗的理解不深、沒把握好實際要求就斷章取義等。所以,學生要正確理解化學實驗。
如講解乙酸的化學性質時,讓學生在家中實驗:把生雞蛋放在醋中浸泡一天,會觀察到雞蛋殼脫去了。由此實驗可引發(fā)學生在家實驗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記憶乙酸的性質:乙酸與雞蛋殼的成分碳酸鈣反應,使蛋殼溶解。學生掌握了反應原理,能開拓他們的思維,把化學應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化學成績。
二、引發(fā)興趣
教師上課時會發(fā)現學生有“走神”現象,如傳紙條、看窗外、打瞌睡等,學生只要“走神”,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沒法知道老師講的是什么,更沒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但教師如果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減少或杜絕“走神”問題。引發(fā)興趣的方法有許多,如實驗、生活實際、化學史、圖片、教態(tài)等。例如在講解乙醇性質時,讓學生觀看酒駕檢測的圖片,怎樣能檢測出司機喝沒喝酒呢?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熱愛學生、知識淵博、出眾的口才、大方的形象等,都能鼓舞和感動學生。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想方設法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發(fā)揮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的作用,變換不同的教學方式并時時注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再困難、再繁重的學習任務對他們來說都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三、重視表揚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還要想方設法使之持久,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表揚或肯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都能讓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持久而濃厚。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從小的改變中發(fā)現學生的潛力,從而幫助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表揚也不能只給優(yōu)等生,對于后進生,也應以敏銳的眼光發(fā)現他們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表揚的話語可以激勵學生快樂地學習、努力地學習。所以,教師要關注差生,對他們進行表揚并提供給他們一定的幫助,這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如對于某些上課難得舉手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可使學生對舉手不再猶豫,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四、提高記憶
化學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用一定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如:①口訣法:在講氧化還原反應時用升失氧,降得還,遇見劑則相反來表示化合價、得失電子等的變化規(guī)律。②歸類法:在掌握了各個主族、周期的相似性、遞變性規(guī)律后,對于具體的元素單質、化合物的性質就容易多了。③實驗記憶:通過化學實驗,能更直觀形象地記憶現象及原理。④關鍵字記憶:在講解化學平衡的特征時用逆、等、動、定、變來表示可逆反應的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動態(tài)平衡速率不為零,濃度保持不變,外界條件改變平衡受到破壞。⑤對比記憶:對新舊知識中有相似性和對立性的有關知識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講解過氧化鈉固體顏色時與硫單質進行對比都是淡黃色,再找出不同的進行記憶。⑥聯想記憶:把性質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進行比較,記住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聯系,再回憶時,只要想到一個,便可聯想到其他。記憶的方法還有許多,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提高記憶,就一定可以提高成績。
五、開拓思維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受支配的角色,在學習中循規(guī)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思維出現了定式,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所以要走出這種定式。對于知識的講授,不需要有設問、分析、講解、小結等的完美程序。這種完美的程序只是對教師完成任務的自我感覺有用,對學生則是毫無益處。教師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抓住學生的學習知識的障礙和思維的可開拓方面,并及時發(fā)現問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以生活實例或者典型例子適當啟發(fā),讓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沿著分析問題的思路順利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疑問、多方取證,最終得出結論,從而使他們全面參與到學習中,進而提升了思維。雖然表面上學生是被動形式,但思維可以跳動,沒有被限制,仍然處于有意義的主動地位。如在講解酸雨的形成路徑時,在教材的思路和方法指導下,學生理解了二氧化硫被氧氣在催化劑的條件下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再與水作用形成硫酸,然后適時提出,是否還存在其他形成路徑呢?學生劃分小組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存在。最后寫出反應原理。在這個過程中,課本設疑,適時啟發(fā),層層深入,步步點撥,使學生參與了學習過程,開拓了思維。
六、注重小結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獲取知識和長時間保存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無論在習題課還是在新授課中,都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分析、語言描述、歸納總結等能力,指導學生總結新授課的知識點和注意事項、習題課所涉及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并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能對同類型習題的解題思路進行歸納小結,總結出解此類型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入手點和易出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一些新方法、新思路等,是否存在多解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從而積累經驗,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少走彎路,快速提取知識,進而提高化學成績。
總之,教無定法,卻也不可無法,也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只有讓學生掌握好一定的方法,才能讓他們在一定層次上提高化學成績,進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