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中醫(yī)理論,有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幾種器官,實際上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重要聯(lián)系。因此,如果在生活中加以保養(yǎng),便能達到由外而內的養(yǎng)生功效。
腎之器官——耳朵
著名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楊力教授說,“腎主藏精,開竅于耳”,說的就是腎的好壞會通過耳朵表現(xiàn)出來,做好“耳養(yǎng)生”也能護好腎。
那么,如何進行耳朵的保健呢?
引耳 將右手繞過頭頂,掌心向頭側,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左耳尖,輕輕用力向上拽左耳尖14次。隨后再換左手。
摩耳 雙手手掌摩擦得微微發(fā)熱后,按摩兩耳正面,再按摩耳背面,反復做10次。
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搓熱,然后往下拉耳垂15~20次。
腦之器官——脖子
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血液,一旦它淤堵,腦部組織得不到充分灌溉就會遭殃。脖子還是大腦中樞神經(jīng)的延伸,大腦對身體發(fā)出的“指令”很多都要通過脖子。因此,脖子可稱得上是人體的“第二大腦”。
湖北省中醫(yī)院推拿康復科主任趙焰表示,護好頸椎,一是別讓空調、電風扇對著頸部吹,以免頸部受寒,影響血液循環(huán);二是保持正確的姿勢,別窩在沙發(fā)里、斜躺著看電視、歪七扭八地坐著等;三是枕頭高度保持在枕下去后與拳頭差不多、比頸部稍高比頭部稍低;四是要避免久坐或久站,每隔45分鐘就應起來活動5~10分鐘。此外,專家還表示,最不增加頸部負擔的方式就是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減少頸椎壓力。
脾之器官——嘴唇
中醫(yī)講“脾開竅于口唇,其華在唇”,因此口唇也被認為是脾之器官。楊力表示,如果出現(xiàn)嘴唇發(fā)黃、脫皮等,則說明有可能脾虛。當脾氣運行順暢,氣血充足時,嘴唇紅潤而有光澤,反之則唇色淡白或暗淡無光。
通過口唇進入體內的飲食對調理脾胃至關重要,應少吃油膩、辛辣等食物,做到飲食清淡。此外,將手微微搓熱后,經(jīng)常按摩口唇周圍的穴位如兌端穴、承漿穴、地倉穴,還可以按摩足三里、中脘穴和關元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護好脾胃。最后,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工作、生活的安排別太滿,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放松時間。
心之器官——腳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養(yǎng)生室教授張湖德說,腳為人體的精氣之源,只有雙腳健康,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因此,說它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一點不為過。
按摩、泡腳、走路健身是足部養(yǎng)生的三大法寶。張湖德教授說,按摩能加強人體氣血的流通,讓經(jīng)絡更疏通。他建議重點可以按摩胃經(jīng)上的足三里穴、足太陰脾經(jīng)上的三陰交穴、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的至陰穴等穴位。
泡腳是一年四季都要堅持做的事情。這樣,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甚至可能起到改善心臟供血的作用。泡腳時水溫以40℃為宜,每次泡20~30分鐘。走路健身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青睞,每次散步時間應控制在60~70分鐘內,每次持續(xù)走路的時間應有30分鐘,以達到鍛煉的效果。
據(jù)《健康之友》
編輯/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