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一般常見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糖尿病等病的患者,肥胖、吸煙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
我的父親今年79歲了,平素有高血壓。最近,醫(yī)生建議他進行頸動脈及椎動脈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左側頸動脈竇部后壁可見一4.4×2.2mm強回聲斑塊,右側頸動脈竇部內側后壁可見9.2×2.6mm強回聲斑塊,雙側頸內外動脈內徑正常,PW測血流速度及方向正常。
超聲提示:雙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父親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
我的問題是:
1. 為什么會形成斑塊呢?斑塊是不是比單純的動脈硬化要嚴重呢?
2.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需要做手術嗎?
3. 如果不做手術,應該怎么治療呢?
4. 我父親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fā)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fā)病。發(fā)病人群中,男性較女性多。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中常見的類型,為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主要病因。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動脈,其病因及發(fā)病未完全明了,但已公認高膽固醇、高血壓、吸煙等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脂質代謝障礙、血管壁內皮損傷、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都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有很大的關系。動脈斑塊就是是指動脈硬化后形成的黃色粥樣脂質集聚物。動脈斑塊逐漸擴大,可使動脈管腔進行性狹窄、變硬,引起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性改變。這些斑塊是動脈硬化的表現。
動脈粥樣硬化時先后出現4種類型的病理改變:1.脂質條紋:是動脈粥樣硬化肉眼可見的最早病變。為點狀或條紋狀黃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內膜的病灶,常見于主動脈后壁及其分支開口處。2.纖維斑塊:是由脂紋發(fā)展而來。內膜面散在不規(guī)則表面隆起斑塊,顏色從淺黃或灰黃色變?yōu)榇砂咨?.粥樣斑塊,亦稱粥瘤:由纖維斑塊深層細胞的壞死發(fā)展而來。內膜面可見灰黃色斑塊既向內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壓迫中膜。4.繼發(fā)性改變:是指在纖維斑塊和粥樣斑塊的基礎上繼發(fā)的病變,如斑塊內出血、鈣化、血栓形成等。
動脈粥樣硬化一般常見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糖尿病等病的患者,肥胖、吸煙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般多分布在近側段,且在分支口處較重;早期,斑塊分散,呈節(jié)段性分布,隨著疾病的進展,相鄰的斑塊可互相融合。根據斑塊引起管腔狹窄的程度可將其分為4級:Ⅰ級,管腔狹窄在25%以下;Ⅱ級,狹窄在26%~50%;Ⅲ級,狹窄51%~75%;Ⅳ級,管腔狹窄在76%以上。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血管病變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
一般而言,50歲左右時,動脈硬化開始出現,但這并不引起腦缺血。如果頸動脈有狹窄,且狹窄到一定程度,才需要外科去干預或者介入治療。
從這位老年患者的超聲檢查結果來看,僅提示有頸動脈硬化斑塊,未造成明顯的血管狹窄,所以不需要外科處理?;颊唠m自感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但仍建議患者平時戒煙限酒,注意清淡飲食、適當運動,并輔助以阿司匹林及降脂藥物。
醫(yī)師 張望德
專家簡介:
張望德,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糖尿病足、動脈栓塞、脈管炎、頸動脈硬化狹窄、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征、腹主動脈瘤 主動脈夾層、布加氏綜合征、深靜脈血栓的藥物、手術和介入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門診時間:特需門診:周一全天(僅限預約);專家門診:周二下午、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