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復旦附中前,我和許多同學一樣,腦子里只有那些中考考點,到附中以后的三年學習生活中,有幸遇見這里一個賽過一個的好老師,讓我很快就摘掉了那片“障目之葉”,讓我像哥倫布一樣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
最讓我在學習中如醉如癡的是黃玉峰老師,他是上海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還沒開學他便讓我們背起了《大學》《論語》,他這么做自然不是為了高考,而是讓我們體味古人的智慧,感悟“止于至善”,理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剛上黃老師的課的時候,我抱著一種收集的心態(tài)。所謂收集,便是我想從老師課上聽到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看到一些不聽尋常的歷史或人物,或是對于一些問題拔絲抽繭的解析。那時候我會把上課所聽記下來,回去再溫習一遍??陕?,我發(fā)現(xiàn)黃老師教的是一種方法,他的目的并不是知識本身,知識不過是例子,是載體。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黃老師的每一堂課都精彩紛呈。從胡適先生所提倡的“整理國故”,到東坡先生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黃老師如數(shù)家珍;從對某“偉大文學家”的人品質(zhì)疑,到對某“偉大政治家”愛權(quán)不愛國的深刻揭露,黃老師快意恩仇。
印象最深的是黃老師帶我們?nèi)ビ螌W。記得有一次黃老師帶我們走徽杭古道,那天日頭高照,在山林中,我們很辛苦,有的腰酸,有的背痛,有的時不時停下來,扭扭身子。但我們似乎不累,因為我們總是不停地說笑。隊伍長長的,彎彎的,我們好像在玩拷貝不走樣,第一個人笑,后面的人也都跟著笑了起來,雖然笑得并不一樣,卻有節(jié)奏。坡陡了,便慢了;坡平了,便快了;時而揚起高潮,時而平靜。平靜的時候是大家沉默了,萬籟俱寂,只留風聲和腳步聲,似乎在告訴路人:再遠的山路,只要有腳,都不過是踵趾之間的距離。
游學游學,得游著學、走著學。當我們用指尖碰到歷史時,我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歷史。這歷史看得見摸得著,有血有肉。拭去灰塵,半實亦虛的墨跡印染我們的心。現(xiàn)在回味起來,當時如果不是走著學,我們怎么會看到一代名家胡適的故居是這般冷清,這般窄小,又怎會從心底發(fā)出感嘆,溢出凄涼;如果不是走著學,我們怎會知道桌子東邊放著的瓶子,西邊放著的鏡子里包含著“東平西靜”的美好祝愿;如果不是走著學,我們怎會領(lǐng)略紅頂商人胡雪巖超越時代的經(jīng)商理念,和那自古不變的誠信為本;如果不是走著學,我們怎會親手觸碰到白墻黑瓦的徽州建筑,又怎會聽聞建筑里隱藏著的種種諧音和美滿;如果不是走著學,我們怎么會聞到“臭黃魚”的臭味,品到它的香味,又怎么會感受到古徽州人一輩子都吃不到一條新鮮海魚的心結(jié)……在我們這些懵懂的高中生此起彼伏的感嘆聲和鼓掌聲中,黃老師已悄悄地讓我們感受到探索的樂趣、求真的樂趣、知識的樂趣、學術(shù)的樂趣。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知識是那么引人入勝,學術(shù)是那么令人心醉。
俗話說,“師傅領(lǐng)進門 修行靠個人”。好的老師注重方法而不是內(nèi)容,他們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更重要的,好的老師會告訴學生“一句真話的份量比整個世界還重”,而不會告訴學生“我說的就是真的”。我有幸遇到像黃玉峰老師這樣的一群好老師,在他們的激勵影響下,我對歷史、哲學、政治等方面有了強烈的興趣,開始忙里偷閑地看看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讀讀斯蒂格利茨的《全球化及其不滿》,試著思考一些社會問題,甚至哲學問題。
去年一年,我到美國弗吉尼亞州高中學習交流,讓我體驗到了一個與我們不同的學習生活。我所前往交流的學校在當?shù)厥且涣鞯?,我看到一種活力,這種活力不單單是運動場上的,更多的是學習方面的。我看到了不少找到了自己興趣所在并為之癡迷的學生。比如有個同學對機器人特別感興趣,他可以整天都泡在那個彌漫著潤滑油味道的小工作室里;再比如,有個同學特別喜歡讀書,每次都能看到他身邊總有本書,每過一周左右又會換一本書……美國學生相對輕松的學習壓力,著實讓很多學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
說了這么許多,我們還是要回到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學術(shù)雖然有吸引力,但是時間有限總是很遺憾。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到我們的升學模式,大家擠破了頭想進好大學,減負只能成為空喊。在升學壓力的大背景下,有時想要對某些學術(shù)方面有很大興趣本身就是不那么現(xiàn)實的要求。所以在此,我只希望擁有一個試著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點,并為之陶醉的機會。
時光過得飛快,三年的高中生活很快就成為生命中的印記。回顧這一段生活,諸多美好的回憶都是老師們給我?guī)淼摹T谖业某砷L歷程中,有幸遇見我生命中的黃老師、葉老師、劉老師、孫老師、陳老師……,他們在我學習生活中的音容笑貌,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里。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亦未必千古,而刻在我們心靈深處的老師的名字,將真正永存!雖然我不一定是老師最出色的學生,而老師卻是我們永遠最崇敬的老師。正是有他們的存在,讓我體驗到學習生活的快樂,特別是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的快樂。他們伴隨我的學習生活之旅,讓我初嘗了學術(shù)的快樂。相信多少年過去了,不管我們是低矮的小草,還是挺拔的大樹,我們都會以生命的翠綠向這些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快樂的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