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珍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和興趣一樣,都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是中國漢字,每天也都在書寫中國漢字,可是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字習慣成為擺在我們每一位小學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任務。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字習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
一、教師有效示范,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現(xiàn)在的小學生模仿性強,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依賴感,其習慣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為此,教師要注重以身示范。比如:正確的寫字姿勢,單從道理上講容易懂,但要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這時,教師可把正確的寫字姿勢編成順口溜,練字前掛到黑板上,邊講解邊示范,讓學生牢記:頭正,肩平,背挺直,眼離桌面要一尺;胸張,凳滿,腳要平,雙腿放成直角形。同時,再請寫字習慣初步形成的同學示之以范,讓大家觀察、評議。或者也可借助多媒體教室,把拍攝下的學生寫字的實況播放給學生看,讓他們親眼目睹自己的書寫姿勢與運筆現(xiàn)狀,并對照正確的“書寫形象”尋找不足,這樣有利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不正確之處,從而主動地加以自我矯正,取得的效果要比教師不厭其煩地說教理想得多,也能增強學生自我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教師要精講多練,不斷提高書寫能力
正確的寫字姿勢與規(guī)范的運筆方法,是提高學生寫字能力的基本保證。練字初期,如果不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而一味追求字寫得漂亮,那是舍本逐末之舉。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一節(jié)寫字課,教師的講解不超過十分鐘,學生的練字時間不少于二十五分鐘,學生提筆前要先進行“眼練”“心練”,即在教師示范、講解的基礎上,自己認真用眼讀帖,用心記字,掌握運筆方法,記住間架結構,然后再著手書寫。在練字過程中,教師注意巡視指導,做到“眼快”“腳勤”“手到”。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共性的毛病集中講解,個性的問題手把手地糾正,力求達到實效。這樣不僅可使學生養(yǎng)成寫字時“用心”的習慣,也有益于提高他們分析字形的能力和寫字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功效。
三、及時強化訓練,不斷鞏固習慣
良好的習慣有一個形成和鞏固的過程,而不好的習慣也總具有一種回歸的本能。對個別長時期里形成的錯誤姿勢,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改正,而要一步一步逐個擊破,以增強學生的糾錯能力。那么對于已經養(yǎng)成的良好寫字習慣,就要通過提醒、獎勵、互評、競賽等形式加以強化鞏固,要注意反復抓,抓反復,直到成型。比如,學生的書寫習慣在寫字課上是正確了,但是擴展延伸到平時的各科作業(yè)中,就出現(xiàn)了新情況:作業(yè)量大時,有的學生就會越寫頭越低,胸部漸漸靠近桌邊,腿腳也不由自主地亂放。此時,教師就要不斷地巡視,及時提醒,幫助糾正,也可留心記錄,將寫字姿勢堅持得好的學生的名字記下來,及時表揚,然后每周總結一次,獎勵習慣好的學生;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在寫字課前按照“順口溜”擺好姿勢,自己評價,感到滿意了,再讓同桌評價,同桌說達到要求了,再動筆書寫;還可以分組互評,開展競賽,比比看誰正確的寫字姿勢保持的時間長。這樣在改正一個錯誤姿勢的同時及時鞏固一個正確的姿勢,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學生就能逐步地提高寫字質量,養(yǎng)成一絲不茍、愛好整潔等良好的習慣,有益于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
實踐證明,只要堅持不懈地抓好以上幾方面的工作,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將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高新第二實驗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