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平,雷雪芳,袁衛(wèi)紅,鄒樂萍,周賤根
(江西省宜春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西 宜春 336000)
生態(tài)型雄性不育系在某種特定的光、溫條件下表現(xiàn)雄性不育,而在另一特定的光、溫條件下表現(xiàn)雄性可育,因此可一系兩用。生態(tài)型兩系雜交油菜是利用生態(tài)型雄性不育系在穩(wěn)定不育時與恢復系配組育成的雜交組合。生態(tài)型兩系雜交油菜贛兩優(yōu)2號品種歷年產量資料表明,即使在農業(yè)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油菜產量在年度間的差異也會較大。采用歷年油菜產量與對應的氣象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關鍵生育期氣象條件差異所致。
試驗于2002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宜春市農科所同一耕作區(qū)的試驗田進行,面積667 m2,海拔87 m,地理坐標114°23'E,27°48'N;土壤為粘質壤土,肥力中上,前茬水稻。所在地袁州常年年平均氣溫18.1℃,9月下旬至4月期間歷年平均積溫為2 644℃,降水量為787.8 mm,日照時數(shù)為759.3 h[1]。氣象資料來自宜春市氣象臺,與油菜試驗點直線距離3.5 km。
生態(tài)型兩系雜交油菜贛兩優(yōu)2號,宜春市農科所選育,芥酸含量0.3%、餅粕硫甙含量28.7 μmol·g-1、含油量40.7%[2]。歷年試驗采用同一施肥水平和其他相同的栽培管理措施。
記載油菜生育期,成熟后及時收獲并脫粒曬干,實測產量。
表1列出了贛兩優(yōu)2號主要物候期及產量,表2統(tǒng)計了贛兩優(yōu)2號各生育階段的氣象因子。由表1可知,贛兩優(yōu)2號年度間產量1 701.0~2 156.6 kg·hm-2。2006年產量最低,為1 701.0·hm-2,開花期日平均溫度較高,為13.1℃,最低溫度0.1℃,降水量較少,為139.2 mm;角果發(fā)育成熟期日平均溫度較高,為 19.6℃,降水量較多,達344.7 mm。2010年產量較低,為1 783.5 kg·hm-2,開花期日平均溫度較高,為12.7℃,最低溫度-2.3℃,降水量適中,為173.4 mm;角果發(fā)育成熟期日平均溫度較低,為15.2℃,降水量較多,達354.6 mm。2011年油菜產量最高,為2 156.6 kg·hm-2,開花期日平均溫度較高11.7℃,最低溫度較高,達4.1℃,降水量較少,為119.4 mm;角果發(fā)育成熟期日平均溫度較高,為19.2℃,降水量較少,為98.6 mm。由此表明,油菜開花期遇連續(xù)低溫和霜凍,角果發(fā)育成熟期遇連續(xù)陰雨天氣,會影響油菜角果伸長膨大、籽粒充實,最終產量降低。
表2顯示,贛兩優(yōu)2號年度間苗薹期 (出苗至初花)131~158 d,日平均溫度9.1~11.1℃,最低溫度-4.6~-1.2℃,降水量189.1~509.0 mm。年度間苗薹期最多相差27 d,日平均溫度變化不大,最低溫度都在0℃以下,降水量差異較大?;ń瞧?初花至成熟)55~68 d,開花期日平均溫度變化不大,在11.4~14.4℃,最低溫度大多在0℃以上,降水量差異較大,為86.3 m~273.1 mm;角果期日平均溫度變化較大,為15.2~20.5℃,最低溫度4.4℃以上,降水量差異較大98.6~382.7 mm。2010年,花角期68 d,花期日平均溫度12.7℃,降水量173.4 mm,角果期日平均溫度15.2℃,降水量354.6 mm;2007年,花角期66 d,花期日平均溫度11.8℃,降水量193.8 mm,角果期日平均溫度16.7℃,降水量161.4 mm。由此可知,降水量多,日平均溫度較低,生育期延長。
表1 2003-2012年贛兩優(yōu)2號油菜品種主要物候期及產量
表2 贛兩優(yōu)2號各生育階段的氣象因子
經10年試驗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結果,生態(tài)型兩系雜交油菜贛兩優(yōu)2號在苗薹期、角果發(fā)育成熟期降水量多,日平均溫度較低,促使油菜生育期延長;開花期遇連續(xù)低溫和霜凍,將導致油菜分段結實或形成蔭角 (由于授粉受精不良造成角果只有果皮而無種子,或僅有極少的不飽滿種子);角果發(fā)育成熟期遇連續(xù)陰雨天氣,降水量多,影響油菜產量。
[1] 郭水連.影響袁州區(qū)冬種油菜生產的氣候原因及應對措施[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2,35(1):65-69.
[2] 劉尊文,吳平,張遷西,等.優(yōu)質兩系雜交油菜“贛兩優(yōu)2號”的選育 [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7,19(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