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寧 唐安洲 徐志文 吳鋮林 李永湘 鐘暉 毛海燕
聲帶息肉是常見的嗓音疾病,手術前后對患者進行嗓音功能評估對指導治療及療效評價有一定意義。評估的手段包括醫(yī)生對嗓音的主觀評估和客觀檢測,但都不能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所受到的影響[1],而Jacobson等[2]制定的嗓音障礙指數(shù)(voice handicap index,VHI)量表很好地反映了嗓音障礙對患者生理、心理等功能的影響。近年來德國XION 公司的DIVAS2.5聲學分析軟件通過音域分析模塊檢查得出的嗓音障礙嚴重指數(shù)(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也能客觀反映患者的嗓音功能。為了系統(tǒng)、全面地分析嗓音功能,本研究對聲帶息肉患者手術前后用VHI量表和DIVAS2.5聲學分析軟件進行嗓音自我評估和客觀分析,以指導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2年6月31日~2012年9月30日確診為聲帶息肉并接受手術切除的患者28例,其中男13 例,女15 例,年齡22~58 歲,平均41.3±11.5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6個月;單側23例,雙側5例。全部病例均在電子喉鏡或支撐喉鏡下行聲帶息肉切除,術后病理確診。
1.2 DSI和VHI評估方法 于患者手術前、術后1周及術后一月行VHI量表自我評估和DSI評估。
1.2.1 DSI評估 設備為德國DIVAS2.5聲學分析軟件,測試在噪聲45dB以下的室內進行,受試者自然站立,聲學信號通過麥克風距口約30厘米處采集,采用軟件中音域分析模塊進行檢查[3],利用Tanas Hacki方法,采用唱音法檢測音域以獲取最小聲強和最高基頻;首先進行低音量采樣,以平時言語音調最小的聲強平穩(wěn)發(fā)元音/a:/,然后再以此為標準逐漸降低音調和升高音調以最小的音量發(fā)/a:/音,每次持續(xù)3秒;然后選擇高音量采樣,以平時音調最大的聲強平穩(wěn)發(fā)元音/a:/,然后再以此為標準逐漸降低音調和升高音調以最大的音量發(fā)/a:/音,每次持續(xù)3秒,軟件自動將各測試點連接形成高低音曲線構成音域圖從而記錄到最小聲強和最高基頻;再以平時言語平穩(wěn)發(fā)/a:/音,持續(xù)約8秒,取平穩(wěn)段分析得出基頻微擾;最后受試者深吸氣后持續(xù)發(fā)/a:/音至最長時間,采用全部聲樣分析,得出最長發(fā)聲時間(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利用以上數(shù)據(jù)及音域測定時獲取的最小聲強、最高基頻,聲學分析軟件自動生成嗓音障礙嚴重指數(shù)(DSI),其計算公式為DSI=0.13×最長發(fā)聲時間+0.0053×最高基頻-0.26×最小音量-1.18×基頻微擾+12.4[3,4]。
1.2.2 VHI量表自我評估 VHI評估量表[5]評估患者嗓音異常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分為功能(function,F(xiàn))、生理(physical,P)、情感(emotional,E)3部分,總體評價為T(total),每部分有10個問題,相應選項代表該感受發(fā)生的頻度:0分為沒有,1分為很少,2分為有時,3分為經(jīng)常,4分為總是;每一部分分數(shù)0~40分,總分為0~120分,某一分數(shù)越高,表示嗓音障礙對患者這一方面影響越大,總分越高表示患者發(fā)聲障礙主觀評估越嚴重[6]。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結果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t檢驗,P<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DSI評估結果 本組聲帶息肉患者術前DSI值為-6.54±4.17,術后1周為-4.876±1.48,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99,P>0.05),1個月后隨訪19例,DSI值為-1.51±1.47,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02,P<0.05),提示嗓音功能恢復。
2.2 VHI量表評估結果 本組聲帶息肉患者術前、術后VHI自我評估結果見表1,可見,術后1周F、E、T 較術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個月隨訪19 例,各項評分均較術前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聲帶息肉患者術前、術后1周、術后1月VHI量表F、P、E、T 得分比較(分,±s)
表1 聲帶息肉患者術前、術后1周、術后1月VHI量表F、P、E、T 得分比較(分,±s)
注:*與術前比較,P<0.05
測試時間例數(shù)(例)F P E T術前28 13.75±3.89 20.71±4.22 7.178±2.78 41.78±6.17術后1周28 6.178±2.49*18.54±5.04 5.35±2.24*29.75±6.675*術后1個月19 3.789±1.72*9.70±3.58*4.05±1.71*17.21±5.19*
聲帶息肉不僅影響患者發(fā)聲功能,還會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及社會問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手術前后進行發(fā)聲功能評估可評價療效,指導治療。而根據(jù)醫(yī)生的主觀判斷、喉鏡形態(tài)學檢查和患者的主觀感受來評估,有一定局限性,也不夠客觀;聲學分析中的基頻微擾和振幅微擾是對嗓音質量的定量描述,與嗓音障礙程度一致,可作為發(fā)聲質量的客觀量化指標[7],但都不能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所受到的影響[1]。因此,為系統(tǒng)、全面分析患者的嗓音功能,本研究由患者通過VHI量表自己評估嗓音質量及其對生活的影響,同時應用德國XION 公司的DIVAS嗓音聲學分析軟件進行DSI嗓音客觀檢測,通過DSI值對患者進行嗓音評估,了解患者術后嗓音恢復情況,評估手術效果。
VHI量表是患者自我評估量表,它不僅可體現(xiàn)患者生理方面的改變,還可反映患者在功能方面的受限程度及情感的變化,具有很好的效度[3];但患者自我評估受一定的主觀因素影響,如年齡、性別、個性、職業(yè)、生活質量、生活與噪音的相關程度、教育程度及認知能力等[8],患者的個性、疾病進展、工作、社會地位、過去的嗓音功能也對其嗓音障礙感知有影響[9]。本研究中,患者術前VHI評分情感、心理、功能得分均較高,術后一周功能和情感得分明顯降低,說明術后發(fā)聲功能明顯好轉,嗓音障礙對心理、情感的影響也隨之改善;但由于發(fā)聲功能并未完全恢復,故其對生理的影響并未改善;術后一月時功能、情感、生理得分均較術前顯著降低,說明此時發(fā)聲功能已基本恢復,發(fā)聲障礙對生理、功能和情感的影響也基本消失。
DSI是通過檢測嗓音障礙患者的最長聲時、最高基頻、最小音量和基頻微擾等指標計算出來的客觀指標,與評估嗓音時常用的基頻微擾及振幅微擾一樣,它具有客觀性,并能對嗓音質量進行量化評估,數(shù)值越小,嗓音障礙程度越重。其中MPT 是深吸氣后最長發(fā)聲時間,是反映喉動力學改變的客觀指標,與聲帶閉合程度、呼吸方式、肺活量、氣息控制能力、呼吸氣流等有關,發(fā)聲器官病變、呼吸氣流不足、呼吸與發(fā)聲不協(xié)調均可導致其縮短[10];最高基頻、最小音量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靈活調節(jié)高低音的能力;基頻微擾是嗓音質量的定量描述,與嗓音障礙程度一致。聲帶息肉患者發(fā)聲時聲門閉合不全、呼吸氣流改變、協(xié)調能力差而導致最長發(fā)聲時間下降,同時最高基頻、最小音量和基頻微擾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改變,導致DSI值降低,這與Wuyts等[4]的研究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時,聲帶息肉患者DSI值較術前無明顯差異,VHI自我評估中生理方面得分與術前也無統(tǒng)計學上差異,提示嗓音功能雖有所好轉,但并未完全恢復;術后一月時,DSI值較術前明顯升高,嗓音功能恢復明顯,VHI評估中F、P、E三部分評分及總分也較術前明顯降低,說明嗓音功能改善后,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也明顯改善。同時,文中結果也說明VHI主觀評估和DSI客觀評估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綜上所述,DSI能客觀評估聲帶息肉患者的嗓音障礙程度,VHI主觀評估能充分了解嗓音障礙對患者生活、心理的影響,兩者具有較好的一致性,手術前后進行VHI和DSI評估能較好地反映患者術后嗓音恢復情況,評估療效。
1 胡春潮,童務華,李濤,等.嗓音主客觀分析在嗓音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15:480.
2 Jacobson BH,Johnson A,Grywalski C,et al.The voice handicap index(VHI):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Am J Speech Lang Pathol,1997,6:66.
3 吳修法,徐潔潔,喬明哲,等.反流性咽喉病患者嗓音聲學特征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222.
4 Wuyts FL,De Bodt MS,Molenberghs G,et al.The Dysphonia severity index:an objective measure of vocal quality based on a multiparameter approach[J].Speech Lang Hear Res,2000,43:796.
5 徐文,李紅艷,胡蓉,等.嗓音障礙指數(shù)量表中文版信度和效度評價[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43:675.
6 於子衛(wèi),龐正,董頻.嗓音障礙指數(shù)對嗓音外科手術效果評估的價值[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1,19:230.
7 姜泗長,顧瑞.言語語言疾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23~127.
8 李紅艷,徐文,韓德民,等.嗓音疾病自我評估特點及影響因素[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09.
9 Wheeler KM,Collins SP,Sapienza C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HI scores and specific acoustic measures of mildly disordered voice production[J].Joural of Voice,2006,20:308.
10 Martin D,F(xiàn)itch J,Wolfe V.Pathologic voice type and the acoustic prediction of severity[J].Speech Hear Res,1995,38:8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