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科
第一,肯定誰。首先肯定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從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角度,相信物質生產的力量,物質生產主要依靠人民群眾,由此得出結論,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恩格斯說:“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基礎,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瘪R克思說:“歷史活動是群眾的運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倍鞲袼惯€說過:“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隱藏在——自覺地或不自覺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覺地——歷史人物的動機背后并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后動力的動力,那么問題涉及的,與其說是個別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動機,不如說是使廣大群眾、使整個整個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間又是使整個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機。”列寧同志說過,歷史是由千百萬人獨立創(chuàng)造的。斯大林同志說過:社會發(fā)展史同時也是物質資料生產者本身的歷史,即作為生產過程的基本力量、生產社會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勞動群眾的歷史。歷史科學要想成為真正的科學,就不能再把社會發(fā)展史歸結為帝王將相的行動,歸結為國家“侵略者”和“征服者”的行動,而首先應當研究物質資料生產者的歷史,勞動群眾的歷史,各國人民的歷史。毛澤東同志也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
從唯心主義的角度,相信意志,人民群眾只不過是群氓,是一群無理性的烏合之眾。但是列寧同志卻說:“千百萬創(chuàng)造者的智慧卻會創(chuàng)造出一種比最偉大的天才預見還要高明的多東西?!泵珴蓶|同志也說過:“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蔽ㄐ闹髁x認為歷史只不過是英雄、精英、偉大歷史人物意志的外化表現(xiàn)形式而已。尼采和叔本華都是在論述天才如何創(chuàng)造歷史,毛澤東同志卻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常識?!币虼耍瑘猿竹R克思主義群眾路線,要明確肯定唯物主義而非唯心主義,肯定群眾史觀而非精英史觀。
第二,為了誰。要明確是為了大多數(shù),還是一小撮。自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和一小撮精英人物總是有矛盾的,少數(shù)人奴役大多數(shù)人的局面在歷史上占主導地位。包括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少數(shù)人控制大多數(shù)人的欲望仍然存在(參見何新對西方秘密精英組織共濟會的揭露),必須警醒。馬克思主義是為了全人類的自由解放,社會主義追求的是共同富裕,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是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幸福。馬克思說過:“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為了少數(shù)人的,或者是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首先是一個立場問題,我們可以說,在一小撮和大多數(shù)之間,他選擇了大多數(shù),在窮人和富人之間,他選擇了窮人,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他選擇了工人。他追求的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是擺脫異化勞動享受自由和尊嚴的大寫的“人”。
第三,相信誰。列寧同志說過: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氣勃勃的人民創(chuàng)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并保持政權。中國共產黨以前的革命者都是不相信人民群眾的,從洋務派、康有為到孫中山,都未能真正把人民群眾發(fā)動起來,關鍵在于對人民群眾缺乏信任感,不相信群眾有這么大的力量。不相信的后果就是,他們的革命都未能取得真正的勝利。
近代以來的革命,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為什么屢次革命都不能取得成功?在中華民族面臨整體性危機的時候,革命要取得勝利,要有兩大條件,一是先進的革命理論。列寧同志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二是要有群眾基礎,革命要走群眾路線。但是,1840年以來,傲慢的中國精英分子始終看不起人民群眾,這或許是封建士大夫傳統(tǒng)的作祟。他們沒有去做底層啟蒙的工作,而是自信滿滿地試圖撇開人民群眾,不經過底層改造,企圖通過精英分子的登高一呼,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獨立,使中國進入現(xiàn)代化國家的行列。事實證明,這種盲目的自信在實踐中碰得頭破血流。無論是戊戌六君子的喋血菜市口,還是碧血橫飛、浩氣四塞的黃花崗起義,都證明了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要解決中華民族的整體性危機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沒有底層啟蒙,人民群眾與精英人物之間隔閡嚴重,互不理解,康有為認為群眾是群氓,是不可理喻的,人民群眾認為康有為是奸臣,是替外國人辦事的亂臣賊子。魯迅先生有一篇小說《藥》,革命者自認為是拯救人民群眾,但老百姓華老栓卻要買他們的血做人血饅頭給自己兒子治療肺癆。在中國共產黨出現(xiàn)之前,精英與群眾之間的對立,嚴重阻礙了中國獲取民族獨立的進程,削弱了改造中華民族本來可以聯(lián)合的力量。實際上,彼此之間的對立和不信任導致了雙方獨自走向探索改造中國的路子,結果都是失敗。人民群眾的奮斗與探索是太平天國和義和團,精英分子的探索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人民群眾力量強大,但是畢竟是一個自發(fā)的階級,沒有改天換地的能力,沒有先進的革命理論作指導,革命最終失敗。精英分子手握先進理論,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但是他們的探索如同是在流沙之上建房子,底盤不穩(wěn),所有的革命和改良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前,總結經驗,留下遺言:革命成功關鍵在于喚起民眾。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終于把先進的革命理論和底層改造群眾路線的革命結合起來,在中華大地掀起了一場大風暴。國共合作的北伐顯示了掌握先進理論的精英與人民群眾大聯(lián)合所迸發(fā)的巨大能量,不足10萬人的北伐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面對帝國主義背后撐腰支持的80萬北洋軍閥,一路摧枯拉朽,把革命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從而為后面的蔣介石政府奠定了號令各路諸侯的統(tǒng)治基礎。但是遺憾的是,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國共分道揚鑣,國民黨拋棄了人民群眾,又走上了對外依靠帝國主義,對內依靠地主資本家的老路。張鳴教授認為:“成功地奪取了全國政權的國民黨卻不得不經歷一場流產的革命,殘酷清黨的結果,不僅等于清掉了國民黨內最有生機的力量,而且使得國民黨不得不與中國最保守反動和落后的軍閥和武化的豪紳結盟。”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無論是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還是后來的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都是一個弱勢政府。
國民政府是一個典型的精英政府(1948年中國國民政府官員學歷一覽:中央銀行總裁:劉攻蕓——倫敦經濟學院博士;行政院長:翁文灝——比利時魯文大學博士;外交部長:王世杰——倫敦大學經濟博士,巴黎大學法學博士;駐美大使:胡適——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教育部長:朱家驊——柏林大學博士;司法部長:謝冠生——巴黎大學法學博士;交通部長:俞大維——哈佛大學博士;社會部長:谷正綱——柏林大學博士;衛(wèi)生部長:周詒春——耶魯大學碩士;糧食部長:關吉玉——柏林大學博士;考試院長:張伯苓——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芝加哥大學名譽博士;司法部長:王龐惠——耶魯大學博士;立法院長:孫科——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最高法院院長:謝贏洲——巴黎大學法學博士;上海市長:吳國楨——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為何他們沒能讓中國走上現(xiàn)代化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并不理解這個國家的民眾,更談不上帶領民眾進入現(xiàn)代化。著名美國記者白修德指出:“我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弄明白,這個‘國民政府’中任何一個說著流利英語的高官都是和他的國民完全脫節(jié)的。他們對自己的人民,甚至對重慶這座古老的城市都一無所知,要想找他們了解一點中國的真實情況簡直就是緣木求魚。這批人生活在英語之中,彼此說的,想的,夢的都是英語,只有蔣介石不懂英語。”在白修德看來,蔣介石政府中這些有著耀眼學歷的高官們就像是一臺現(xiàn)代電子儀器的面板。每當你按動一個按鈕,面板上都會有一盞彩燈發(fā)出美麗的光芒。然而那彩燈背后的線路究竟是怎么連接的,天曉得。只有當你反復地按過許多次按鈕,發(fā)現(xiàn)除了彩燈閃耀之外再不會有別的反應后,你才明白過來,原來那面板后面的操作系統(tǒng)根本就不工作。
國民黨政府統(tǒng)治只到縣一級,廣大底層的資源和人員是處于無組織化的狀態(tài),無法通過有效的組織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轉變。在科舉制度廢除之前,地方領袖還是由具有倫理色彩的地方精英——地方紳士去領導??婆e制度廢除之后,大批知識分子進入城市謀生,農村日益凋敝,地方的權力真空被流氓劣紳、土匪幫會等組織控制,農民的生活日漸艱難,底層革命的空間越來越大。在共產黨的土地革命的壓力下,國民黨也曾搞過鄉(xiāng)村改造運動(晏陽初和梁漱溟),但是這種改造不過是士大夫高高在上的悲天憫人,他們并沒有像共產黨一樣真正深入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肯定他們的價值。相反,張鳴教授認為:“由于國民黨在鄉(xiāng)村缺乏起碼的權威,不得不依靠武化和劣化的地方精英來打通上層和下層,實際上等于將它們在農村的統(tǒng)治基礎建立在這些地方精英上面,鄉(xiāng)村行政系統(tǒng)因而被地方精英所把持?!泵撾x人民群眾的國民黨最終讓位于更加接地氣的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扭轉了中國幾千年來一小撮統(tǒng)治大多數(shù)人的局面。它肯定了人民群眾的價值(勞工神圣),它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為人民服務),它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深入基層發(fā)動群眾),它改變了傳統(tǒng)中國士大夫階層與民眾對立的局面。中國共產黨通過深入群眾,發(fā)動群眾,實現(xiàn)了底層改造,把基層的老百姓和資源組織起來,從而有如阿拉丁神燈一樣迸發(fā)出巨大的力量,一舉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主,改變了1840年以來屈辱的地位。組織起來的群眾力量有多大?朝鮮戰(zhàn)爭就是個例子,積貧積弱的中國能與最強大的美國打個平手。彭德懷元帥說: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海岸線上架起幾個炮臺就可以奴役一個民族的時代結束了。不再是一盤散沙的人民群眾已經(組織起來)站起來了。歷史再一次雄辯地說明,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他們創(chuàng)造了歷史。
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的炮艦擊碎了中國“天朝上國”的美夢,從此之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成了近代以來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1840—1949年,經過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奮斗,我們實現(xiàn)了中國夢的第一步——民族獨立;今天我們走在“中國夢”第二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征程上?;厥捉詠淼臍v史,我們認識到,不走群眾路線,實現(xiàn)民族精英與人民群眾的大聯(lián)合,中國就難以取得民族獨立。同樣,在第二步的偉大征程中,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是民族復興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的實現(xiàn)要凝聚中國力量,依靠中國人民的大團結。大團結就是意味著作為執(zhí)政黨的民族精英團隊,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依靠群眾,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zhàn)勝的磅礴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1]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6).
[2]張鳴.鄉(xiāng)土心路八十年: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3]韓毓海.馬克思的事業(yè):從布魯塞爾到北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