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縉云縣人民醫(yī)院(縉云,321400)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功能性子宮出血和卵巢腫瘤等是女性生殖系統的常見病[1]。傳統婦科手術多采用開腹子宮全切術,這種術式患者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期長,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近年來,腹腔鏡技術開始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在腹腔鏡輔助下行陰式子宮全切術不僅創(chuàng)傷小,且痛苦勸,術后恢復快,深受患者歡迎?,F將我院于2007年~2011年12月對43例子宮肌瘤、腺肌病、卵巢腫瘤、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施行子宮全切術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這一組選擇腹腔鏡輔助下的陰式子宮全切術(LAVH)病患者43例為觀察組,患者年齡(32~59)歲,平均(35±4.6)歲。其中,子宮肌瘤15例、子宮腺肌病1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7例、卵巢腫瘤6例、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臨床表現:經期腹痛21例,月經過多14例,尿頻8例;既往病史:剖宮產術7例,卵巢囊腫摘除術4例,子宮肌瘤剔除術2例,闌尾炎手術1例;合并卵巢囊腫1例,子宮內膜異位囊腫2例,盆腔粘連3例;子宮大小(8~12)孕周;同時隨機選擇同期開腹子宮全切術(TAH)40例為對照組(TAH組),兩組患者年齡、疾病類別、病情程度、子宮大小、合并癥、臨床表現及既往史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行婦檢、B超檢查、診斷性刮宮以排除子宮惡性病變。
1.2.1LAVH術式
LAVH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氣管內插管全麻,陰道內放置舉宮器。于臍下緣及雙側下腹切開做三個穿刺點置鏡,分別為臍下10 mm、左下腹與麥氏點對應點5 mm及麥氏點10 mm。常規(guī)形成氣腹,壓力維持(11~15) mmHg(1mmHg=133.32Pa)。3例盆腔粘連、1例卵巢囊腫先于鏡下施行粘連分解、卵巢囊腫剝離術。探查盆腹腔,對雙側附件者進行保留,超聲刀斷圓韌帶、輸卵管峽部與卵巢固有韌帶;對其附件者切除,電凝、切斷圓韌帶與骨盆漏斗韌帶[2]?,F在變成陰式手術:順著宮頸陰道黏膜結合處環(huán)形將其切開,向上推膀胱和直腸,然后打開直腸腹膜反折,反向切除宮骶韌帶、子宮血管與主韌帶,從陰道取出子宮。一旦子宮過大,就運用粉碎法,子宮沿一半位置剖開、除核、肌瘤去除等方法使子宮總體積變小后就可以方便取出,縫合陰道底端與盆腹膜[3]。利用腹腔鏡下檢查盆腔割面,用0.9%生理鹽水沖洗盆腔。1.22TAH術式對照組(TAH組)40例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11例,連續(xù)硬膜外麻醉29例。開腹后行子宮全切除術。本組患者行一側附件切除13例,盆腔粘連分解8例,行卵巢囊腫摘除術4例。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及術后恢復情況。
所有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用()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 P<0.01為有顯著性差異。
LAVH組43例患者成功41例,成功率45.34%。中轉開腹2例,1例為子宮頸肌瘤,手術視野暴露不充分;1 例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與膀胱、腸管粘連致密鏡下分離困難而中轉開腹;切除子宮平均重量310g(181g~645g)。LAVH這組手術平均耗時、計算手術中出血量大小、術后疼痛例數、手術后排氣用時與住院平均時間及并發(fā)癥均低于TAH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TAH組術后并發(fā)癥2例:盆腔包塊1例,經抗炎治療后恢復,包塊消失;切口脂肪液化1例,經對癥處理后愈合。兩組患者出院前檢查均無惡性病變情況。
表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Tab.1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comparison
21例痛經患者減輕5例,完全緩解16例;14例月經過多患者明顯好轉,尿頻8例患者全部改善;術后2個月B超檢查未發(fā)現異常,陰道前穹隆處愈合良好,均無息肉形成,無不適癥狀。
LAVH是腹腔鏡手術與陰道手術相結合的一種術式,其優(yōu)勢在于,可先在腹腔鏡下處理附件、韌帶、子宮血管及粘連,術野清晰,提高了成功率,且組織損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切口小、住院時間短[4],在不開腹的情況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不僅減少腹壁損傷,且對盆腔干擾較少,其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時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少于傳統開腹手術(TAH);并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組43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85 min)、術中出血量(110 ml)、術后排氣時間(12 h)、住院時間(6.5 d)均少于傳統開腹手術(TAH),術后無1例感染,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LAVH的適應證包括非脫垂子宮、12孕周的子宮、有或無盆腔手術史、有盆腔粘連及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者[5]。但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次全切除術并不能完全替代經腹手術[6],有陰道狹窄不能操作、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嚴重黏連、子宮過大超過16孕周者,或子宮、附件包塊疑為惡性等情況時,仍應以開腹手術為宜。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082.
[2] 張利平.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全切術128臨床分析[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8,5(3):52.
[3] 魏雙梅,李洪霞,王鳳雙,等.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全切術23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4):39.
[4] 尚慧玲,李光儀.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1006例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9):557-558.
[5] 商九香,張紅梅,劉彥,等.腹腔鏡輔助的次全子宮切除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5,5(10):803-804.
[6] 歐陽振波,劉萍,余艷紅.女性骨盆研究進展及意義[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