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艷
王褒賦有《甘泉賦》、《洞簫賦》?!度A陽國志》卷第十上:“王褒……初為王襄作《樂賦》、《中和頌》。 ”《樂賦》在本傳中被稱為《樂職》,作于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堆a續(xù)全蜀藝文志》卷一載王褒《吊萇弘賦》,《歷代賦匯》補遺卷十四亦稱王褒作,其實為柳宗元所作。
王褒《甘泉賦》系殘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載:“十分未升其一,增惶懼而目眩。若播岸而臨坑,登木末以窺泉。”《全漢賦》、《全漢賦評注》增“卻而望之,欝乎似積云,就而察之,□乎若泰山”。程章燦另輯“耀照形之玉壁”,并認(rèn)為《甘泉宮頌》即《甘泉(宮)賦》”。①《全漢賦校注》增收“耀照形之玉璧”?!陡嗜x》雖殘缺,但因涉及甘泉這一帝王行幸且必載入史冊的地方,其作年仍具可考性。
王褒《甘泉賦》作年四說:(一)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康金聲。②(二)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劉躍進(jìn)。③(三)神爵三年(公元前 59 年)。劉斯翰。④(四)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石觀海、王洪林。⑤
就上述四說,析之如下: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宣帝無出行記載,不曾到甘泉,且時王褒尚未在帝身邊。即使如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王褒于神爵元年被征,但此年改元在三月,而宣帝幸甘泉則在此前之正月,而《漢書·王褒傳》明言王褒被征是在“神爵、五鳳之間”。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在成都可證之其《僮約》:“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資中男子王子淵,從成都安志里女子楊惠,買夫時戶下奴便了?!币虼耍ㄒ唬?、(二)、(三)說不成立。 將王褒卒年誤定在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又該年宣帝幸甘泉,故有《甘泉賦》作于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之說。此系年錯誤源自史書對王褒持節(jié)求金馬碧雞道病死時間相抵牾的記載?!稘h書》出現(xiàn)此誤,與其編撰者前后不一有關(guān)。(四)說認(rèn)為“王褒何次從游未詳,姑定在最接近神爵二年的五鳳元年”,其“姑定”一詞,有待進(jìn)一步論證。鑒于此,擬就相關(guān)史料證之如下:
《漢書·王褒傳》:“神爵、五鳳之間……(益州刺史王襄)使褒作《中和》、《樂職》、《宣布詩》……上乃征褒……數(shù)從褒等放獵……其后,太子體不安,苦忽忽善忘,不樂,詔使褒等皆之太子宮虞侍太子……太子喜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睋?jù)此可知:《甘泉賦》乃王褒被召至其死亡期間隨帝至甘泉時所作,且去虞侍太子不遠(yuǎn)。
現(xiàn)在一是需考定王褒被征的年份,二是其卒年。首先,看其卒年。持節(jié)往求金馬碧雞道病死,《漢書·郊祀志下》記為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荀悅《前漢紀(jì)·孝宣》則記為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后之史書多本二者:《資治通鑒·漢紀(jì)》、《西漢年紀(jì)·宣帝》、《通志》卷四十三、《兩漢筆記》卷六、《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卷十七等從前者;《前漢紀(jì)》、《大事記續(xù)編》、《滇考》卷上、《滇略》卷七等從后者。對此,王祎《大事記續(xù)編》已論證:“《通鑒》以褒傳有宣帝時修武帝故事之語,故載于神爵元年幸甘泉之后。按:本傳神爵、五鳳之間,數(shù)有嘉應(yīng)……則非神爵年間事明矣?!鄙窬粼辏ü?1年)亡,何以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作《僮約》?故卒于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不成立。
《元后傳》:“五鳳中,太子所幸司馬良娣死,太子悲恚發(fā)病,不樂,宣帝令皇后擇后宮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送王政君太子宮,以此尤知非神爵年間事,今從荀悅漢紀(jì)載之于此。”王褒以賦作虞侍太子在太子發(fā)病期間?!稘h書·元后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生女政君,即元后也?!拔屮P中,獻(xiàn)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為家人子……歲余,會皇太子……發(fā)病,忽忽不樂。久之,宣帝……乃令皇后擇后宮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正君與在其中”,“及王妃壹幸有身,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生成帝于甲館畫堂”。⑥元后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生,十八歲為家人子在五鳳四年(公元前54年)。“歲余”則在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太子發(fā)病?!熬弥蓖跽眯?,由其“壹幸有身,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生成帝于甲館畫堂”可推其得幸在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太子發(fā)病在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如果王褒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病死,不可能以賦虞侍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發(fā)病之太子。王褒往祭金馬碧雞所作之《移金馬碧雞文》中有“黃龍見兮白虎仁”,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南郡獲白虎威鳳為寶,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夏四月,黃龍見新豐,⑦可推王褒卒于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夏四月后,石觀海之說可參。⑧《漢書·郊祀志下》、《前漢紀(jì)·孝宣》及以后史料對王褒卒年的記載誤。
現(xiàn)來考定王褒被征之年?!吧窬?、五鳳之間,天下殷富,數(shù)有嘉應(yīng)。上頗作歌詩,欲協(xié)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趙定、梁國龔德,皆召見待詔”,于是益州刺史王襄舉薦王褒。魏相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四月薨,⑨“五鳳”自前公元前57年至前公元54年。故王褒被征在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四月前。王褒生活之宣帝時至甘泉共5次: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三年(公元前51年)、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王褒被召到卒期間幸甘泉為五鳳元年 (公元前57年)、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春正月,相較而言,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王褒虞侍太子,往益州祭金馬碧雞,在返回的路上病卒;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四月前王褒已經(jīng)被征,在正月的甘泉之行中,獻(xiàn)賦展示才華,當(dāng)在情理之中,并將其獻(xiàn)給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發(fā)病之太子,虞侍祛病,于時于情于理均合。
王褒《洞簫賦》作年三說:(一)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到鹇?。(二)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劉斯翰。(三)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石觀海。⑩《洞簫賦》當(dāng)作于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王褒虞侍太子時。
通過確考王褒《甘泉賦》、《洞簫賦》寫作時間,進(jìn)一步明晰王褒生平,有利于其個人研究的補充與完善,同時,對部分史書記載之訛誤亦有糾謬之用。不當(dāng)之處,還望方家不吝賜教。
注釋
① 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 [M].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333.
②康金聲.漢賦縱橫[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244.
③劉躍進(jìn).秦漢文學(xué)編年史[M].商務(wù)印書館,2006:224.
④劉斯?jié)h.漢賦——唯美文學(xué)之潮[M].廣州文化出版社,1989:213.
⑤ 石觀海.中國文學(xué)編年史·漢魏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02.王洪林.王褒集考釋[M].巴蜀書社,1998:65.
⑥ 班固.漢書[M].中華書局,1962:4014,4015,4016.
⑦ 班固.漢書[M.中華書局,1962:259,269.
⑧ 石觀海.中國文學(xué)編年史·漢魏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06.
⑨ 班固.漢書[M].中華書局,1962:2821,2822,808.
⑩康金聲.漢賦縱橫[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244.劉斯?jié)h.漢賦——唯美文學(xué)之潮[M].廣州文化出版社,1989:213.石觀海.中國文學(xué)編年史·漢魏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