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偏低,尤其是到了初中,這種表現(xiàn)更加明顯。為此,我做了簡單的分析,歸為三類。一是不重視語文,這類學生不是很認真地學習語文,但是在考試中的分數(shù)也不是很低,所以導致這類學生對語文的不重視。二是應付語文,這類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作業(yè),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jié),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應付的心理。三是對語文失去信心,這類學生認真學習語文,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收效甚微,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
其實語文更側(cè)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低是綜合素質(zhì)的表現(xiàn),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也不是靠“運氣”、投機取巧得來的,它是靠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因此,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付出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到成效”的現(xiàn)象,但千萬不要灰心、放棄,只要堅持不懈,付出定會有回報。
首先,讓學生的心在課堂上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把知識傳授給每一位學生,教師要認清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要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獲。在課堂上首先所講的內(nèi)容要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懂,其次在提問中要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學有余力的學生,而易題留給學有困難的學生,這樣學有余力的學生感覺有挑戰(zhàn)性;而學有困難的學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整堂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都能夠積極踴躍地發(fā)言,讓他們在課堂上心動起來。
其次,讓學生的心在課外動起來。課外的時間是學生自己的時間,學生想學什么都憑自己的意愿,因此要讓學生自己主動想學語文,這就不能讓學生厭惡語文,一提到語文就是不開心的事,而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是樂趣,是開心的事,自然而然在課外就愛學習語文了。那么,怎樣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是開心的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并適時地加以贊美,讓學生覺得自己在語文方面還是有天分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贊美?!薄白钫嬲\的慷慨就是贊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人都需要他人的贊美,處于成長中的學生尤其需要。所以,老師要學會贊美學生。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并適時地加以贊美,讓學生覺得在語文學習中是開心的,而不是一味地批評,久而久之,學生就樂于上語文課,樂于學習語文了。例如,我班就有一位學生,若用分數(shù)來衡量他,那么他是一名所謂的“差生”,語文考試的分數(shù)也就只有40~50分,所以這名學生不愿意學語文,什么科都不愿意學,記得有一次上的是“與朱元思書”這節(jié)課,講到這篇文章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時,這名學生舉起手來,他說“喜歡在大自然里玩,不喜歡在官場里待著”,雖然他答的不是很準確,語言概括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我想他心里是明白的,就是不知怎么表達,為此我表揚了他,說他“與作者有些心意相通,很好”,當時他很高興,從那以后,在課堂上他就偶爾會舉手,慢慢地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有時課間也會看到他看有關語文的書。我想贊美對他來說是種肯定,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學習的旁觀者。像他一樣,因為幾句贊美而慢慢愿意學習的學生正在不斷增加。贊美學生,我發(fā)現(xiàn)是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的一個捷徑。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適時地贊美學生,讓學生感覺自己“能行”,讓他們的心動起來,這樣可以說無論在課內(nèi)還是課外,學生都愿意學習語文了。
最后,“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我要學,我想學”的心理要發(fā)自內(nèi)心,融入內(nèi)心,而不是起初靠鮮花和掌聲來獲取,而是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真正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將來無論是否有贊美,都一樣樂學語文,把它變成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讓鮮花開得更鮮艷和掌聲響得更熱烈。正所謂“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讓學生這種“學”的心理真正從內(nèi)心生根和發(fā)芽,我認為這才是學生所需。
綜上所述,我認為學習語文關鍵在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需要學生有“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這樣才能付諸行動,最后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因此語文學習要讓學生的心長出靈動的翅膀,讓學生的心自己飛起來,在天空中展翅翱翔。
作者簡介:唐朋飛,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第十八中學校教師,中學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