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學中,如果只關注學生的認知因素,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勢必會造成學生對物理失去興趣,從而導致不愛學習物理的結果。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因素,才能促進認知因素的發(fā)展??梢?,情感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培養(yǎng)物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結合教學經驗有如下幾點思考:
1 教師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也帶有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教師情感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認知因素?!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施教的同時,必須考慮自身情感表達來培養(yǎng)學生情感因素。如何做呢?教師上課時可以用愉快的情緒、熱情洋溢的語言來激勵學生,用恰當的體態(tài)語、豐富的表情來喚醒沉睡的學生,用專業(yè)的知識感染學生對物理的熱愛和執(zhí)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情境的生命力在于教學活動通過情境來產生知識。知識的活動既不獨立于認知和學習,也不是中立的。學習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任何學習都需要一定的情境,適宜就產生積極作用,會同時增強情感和認知兩種心理活動的強度,使認知心理與情感心理和諧發(fā)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喚起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學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熱情和課堂的學習效率。
例如,《浮力的應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將一個木塊和一個鐵塊同時放入水中,提出:“木塊和鐵塊最終狀態(tài)是怎樣的呢?”繼續(xù)追問:“為什么?”學生答:“因為木塊輕而鐵重”,教師接著提問“把重10N的木塊和重5N的鐵塊同時放進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這一追問,學生對生活經驗“木塊因為輕而上浮”產生了懷疑,引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沖突,對這一現象產生了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2)結合生活情境。以學生最熟悉的情境作為“問題源”,從已經掌握的知識自然過渡到新問題,使得課堂剛一開始時的認知轉換平穩(wěn)流暢。因為問題的實際意義更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愿望,同時實現了師生學習心理上的自然過度。
例如,《汽化和液化》一課,在探究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周末自己把校服洗了,可是周一還要穿,為了讓它能快速變干,你有什么方法?同學們結合生活經驗,開始討論自己想的辦法。然后追問:“我們知道衣服干濕與衣服內的水分有關,那我們來猜想一下影響液體蒸發(fā)快慢有哪些因素?”如,電路設計時,結合了生活情境,火車上每節(jié)車廂有兩個衛(wèi)生間,當衛(wèi)生間沒人或只有一個衛(wèi)生間有人的時候,車廂內“有人”燈不亮,只有兩個衛(wèi)生間同時有人的時候“有人”燈才會亮,這種“聰明”的電路圖是如何設計的?
通過生活的經驗,總結出物理規(guī)律,使學生體驗到自己所學習的不僅不“文本課程”更是“生活課程”,從而在最大限度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設置語言情境。在抽象的概念教學中,利用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而又容易理解的具體事物打比方,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如,講到《電壓》一課時,將電流與水流進行比較,形成水流的原因是有水位的高低差—水壓,形成電流的原因也是有電勢差—電壓;形成持續(xù)電壓的裝置是抽水機,形成持續(xù)電壓的是電源。這樣比較生動形象,有效地幫助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3. 成功的表現機會。學生有表現自己,特別是有表現自己成功的心理,學生在活動獲得成功之后往往會產生喜悅、興奮、自豪等情緒體驗,這些體驗的出現會使他們逐步形成樂觀向上的情緒特征。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能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激發(fā)學生認知心理和情感心理活動,使學生和諧健康發(fā)展。
例如,《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一課,在了解物體浮沉條件之后,準備了小西紅柿、乒乓球、溫水、鹽、針筒、橡皮泥、牙膏皮、自制潛水艇模型等實驗器具,學生動手實驗:“讓小西紅柿浮上來,讓乒乓球沉下去的方法。”學生最開始通過生活經驗也能想出一兩種辦法,但是通過小組討論和結合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發(fā)現了更多的方法, 學生可以通過小組交流,把最好的方案在全班展示,增加了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通過自主探究,同學們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者簡介:雷貞貞,遼寧省大連市實驗中學,中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