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燕,張 成
(濱州學院化學與化工系,山東濱州256603)
冬棗為鼠李科棗屬植物,具有很好的醫(yī)用價值,成熟棗果中的營養(yǎng)成分已被研究,并被提取出來[1-2]。而冬棗葉卻被大量廢棄,研究表明,棗葉中含有甜味抑制劑、黃酮類化合物和生物堿等有效成分[3]。其中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防癌抗癌、抗腫瘤、抗心腦血管疾病、抗骨質(zhì)疏松、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4],在醫(yī)藥、食品領(lǐng)域有著重要的應(yīng)用。冬棗葉中總黃酮的提取可為冬棗葉的開發(fā)利用提供新的方向。目前,總黃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劑浸提法[5]、微波提取法[6]、超聲波提取法[7]、超臨界 CO2萃取法[8]和酶提取法[9]等,而對冬棗葉中總黃酮提取工藝的研究還較少。本文利用纖維素酶酶解細胞壁,采用纖維素酶提取冬棗中的總黃酮,研究提取條件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優(yōu)化提取工藝,為冬棗葉的綜合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冬棗葉 采摘自濱州沾化冬棗園;纖維素酶(30units/mg) 日本;蘆丁標準品(純度≥98%)
購于北京世紀奧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水乙醇、硝酸鋁、亞硝酸鈉、氫氧化鈉、石油醚 均為分析純。
Agilent8451型紫外分光光度計 美國Agilent;B-220型恒溫水浴鍋 北京泰克儀器有限公司;T203型電子天平 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
1.2.1 冬棗葉中總黃酮的提取工藝 冬棗葉洗凈,烘干(50℃)至恒重,粉碎,過 40目篩,石油醚(60~90℃)浸泡30min后,超聲脫脂20min,過濾。重復1次。殘渣揮干溶劑后,密封備用。
準確稱取預(yù)處理好的冬棗葉粉末1.0g,加入70%的乙醇溶液和纖維素酶,進行酶提取,提取后過濾,得總黃酮的粗提取液。
1.2.2 標準曲線的繪制 準確稱取蘆丁標準品10.92mg,溶解后,轉(zhuǎn)移至50mL容量瓶中,70%的乙醇定容,制成濃度為0.2184mg/mL的蘆丁標液。
準確量取蘆丁標液 0.0、0.5、1.0、2.0、3.0、4.0mL于6支10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5%的亞硝酸鈉溶液0.3mL,搖勻,放置6min,然后加入10%的硝酸鋁溶液0.3mL,搖勻,放置6min,再加入4%的氫氧化鈉溶液4.0mL,70% 的乙醇定容,搖勻,靜置 15min[5]。以試劑空白為參比,在510nm處測吸光度,做蘆丁濃度-吸光度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為:A=13.02913×C+0.033,其線性相關(guān)系數(shù)為R2=0.9994。
1.2.3 總黃酮含量的測定 將總黃酮的粗提取液轉(zhuǎn)移到100mL容量瓶中,70%的乙醇定容,搖勻后,待用。準確吸取3.0mL定容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顯色劑(5%亞硝酸鈉溶液0.3mL,10%硝酸鋁溶液0.3mL,4%氫氧化鈉溶液4.0mL)后,定容,搖勻,靜置15min,以試劑空白為參比,在510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根據(jù)標準曲線方程計算濃度,得出提取率。
總黃酮的提取率(%)
式中:C-總黃酮濃度,mg/mL。
1.2.4 單因素實驗
1.2.4.1 提取溫度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料液比為1∶40(g/mL),酶用量為3mg/g,提取溫度分別為35、45、55、65、75℃,提取時間為 90min 的條件下,提取冬棗葉中的總黃酮,測定并計算提取率。
1.2.4.2 提取時間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料液比為1∶40(g/mL),酶用量為3mg/g,提取溫度為55℃,提取時間分別為30、60、90、120、150min 的條件下,提取冬棗中的總黃酮,測定并計算提取率。
1.2.4.3 酶用量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料液比為1∶40(g/mL),酶用量分別為 1、2、3、4、5mg/g,提取溫度為55℃,提取時間為90min的條件下,提取冬棗中的總黃酮,測定并計算提取率。
1.2.4.4 料液比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料液比(g/mL)為1∶20、1∶30、1∶40、1∶50、1∶60,酶用量為4mg/g,提取溫度為55℃,提取時間為90min的條件下,提取冬棗中的總黃酮,測定并計算提取率。
1.2.5 正交實驗 在上述單因素實驗的基礎(chǔ)上,以提取溫度、提取時間、酶用量、料液比為因素設(shè)計正交實驗,以確定冬棗葉中總黃酮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L9(34)正交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2.1.1 提取溫度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總黃酮的提取率最初隨著提取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當提取溫度達到55℃左右時,總黃酮的提取率達到最高,繼續(xù)升高溫度,總黃酮的提取率開始降低。這是因為,溫度較低時,纖維素酶的活性較低,提取效果較差,隨溫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漸增強,提取率增加,但當溫度超過55℃后,纖維素酶開始變性失活,導致總黃酮的提取率開始降低。
圖1 提取溫度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曲線Fig.1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2.1.2 提取時間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2可見,隨著提取時間的增長,總黃酮的提取率逐漸增加,當提取時間達到90min后,總黃酮的提取率增加不明顯。這說明在90min時,提取效果已基本達到最佳,再延長提取時間對黃酮的提取率無顯著影響。
圖2 提取時間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曲線Fig.2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time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2.1.3 酶用量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3可見,總黃酮的提取率隨著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當纖維素酶用量達到4mg/g左右時,總黃酮提取率增加變緩慢。這表明,當酶用量達到4mg/g時,冬棗葉黃酮的提取效果已趨于最佳,再增加酶用量,對黃酮的提取率影響不大,且造成材料浪費。
圖3 酶用量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曲線Fig.3 Influence of enzyme amount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2.1.4 料液比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4可見,總黃酮提取率隨著料液比中溶劑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當料液比為1∶40時,提取率達到最大。這是因為,溶劑量的增大,使得總黃酮的溶出量增加,引起提取率增加;但溶劑量的增加也引起一些醇溶性雜質(zhì)、親脂性強的成分溶出量增多,這些成分與黃酮類物質(zhì)競爭乙醇-水分子,可導致黃酮的溶出量減少,從而降低總黃酮的提取率[10]。
圖4 料液比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曲線Fig.4 Influence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由表2結(jié)果可知,各因素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程度依次為:B>A>C>D,即:提取溫度>提取時間>酶用量>料液比。最佳提取條件為A2B2C2D3,即:提取時間為90min,提取溫度為55℃,酶用量為4mg/g,料液比為 1∶50(g/mL)。
表2 L9(34)正交實驗結(jié)果表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選用最佳提取條件組:提取時間90min,提取溫度55℃,纖維素酶用量4mg/g,料液比1∶50(g/mL)重復實驗3次,進行驗證,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3,3次實驗的平均提取率為2.45%。
表3 正交實驗優(yōu)化條件下總黃酮提取率Table 3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under optimal condition with orthogonal test
由表3可知,A2B2C2D3條件下冬棗葉中總黃酮的提取率高于表2中的最高提取率(2.3040%),故A2B2C2D3為最優(yōu)化實驗條件。
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分別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溫度80℃,提取時間4h,料液比1∶20(g/mL))和酶解法(提取溫度55℃,提取時間 90min,料液比1∶50(g/mL),酶用量4mg/g)提取冬棗葉中的總黃酮,測定含量,比較提取率。
表4 提取工藝對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Table 4 Influence of extraction technologies on total flavones extraction rate
由表4可見,在最佳條件下,酶解法的提取率為2.45%,乙醇浸提法的提取率為1.32%??梢?,相對于乙醇浸提法而言,酶解法可降低提取溫度,縮短提取時間,提高冬棗葉中總黃酮的提取率。
本文采用纖維素酶提取冬棗葉中的總黃酮,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多因素正交實驗,確定了纖維素酶提取冬棗葉中總黃酮的最佳工藝條件,即:料液比 1∶50(g/mL),提取溫度 55℃,提取時間90min,酶用量4mg/g。在最佳提取條件下,提取率可達2.45%。同時得到各影響因素對冬棗葉中總黃酮提取率的顯著性影響順序為:提取溫度>提取時間>酶用量>料液比。
[1]李利峰,張銳,朱華,等.冬棗環(huán)磷酸腺苷微波輔助萃取工藝研究[J].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2006(3):24-26.
[2]胡迎芬.冬棗黃酮的提取分離及抗氧化、抗瘤活性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9.
[3]羅濟文,陳憲明,黎中良,等.大青棗葉中黃酮的提取及其含量的伏安法測定[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35):15289-15291.
[4]延璽,劉會青,鄒永青,等.黃酮類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進展[J].有機化學,2008,28(9):1534-1544.
[5]賈長虹,常麗新,趙京,等.月季果中黃酮的提取及其對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0,31(1):168-170.
[6]周達,羅成,魯曉翔.玫瑰花總黃酮微博輔助提取及其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0,31(4):269-272.
[7]蘇雅靜,孫愛東,高雪娟.竹筍殼總黃酮提取工藝的響應(yīng)面設(shè)計優(yōu)化[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0,31(1):233-236.
[8]付玉杰,祖元剛,趙春健,等.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黃酮的工藝[J].應(yīng)用化學,2003,20(12):1217-1219.
[9]王巖巖,劉濤,張崇堯,等.纖維素酶提取蘋果渣黃酮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0,31(2):252-254.
[10]畢潔,楊慶利,于麗娜,等.花生殼黃酮乙醇提取工藝探討[J].現(xiàn)代化工,2008,28(2):31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