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煌
體育有效教學是一整套為促使學生學練,突出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策略。體育教學的“效”,最終要落實到學生身上,要讓學生在體育文化知識、體育能力、心理素質諸方面習得進步,增進學生健康。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學生的“學”,只有體育教師把學生當成學習活動的主體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定教,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身體心理素質,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興趣是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在這種認識傾向中滲透著個人對某種事物肯定的情感態(tài)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的一種動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就會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內部動機,就能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十分重要。筆者采取的措施是:
學生間接體育需要就是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和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及體育鍛煉的意義為目的,使學生感到參加體育的需要,通過教育引導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間接體育興趣。例如在上體育與健康知識課時,通過播放課件向學生介紹體育學習的目的意義,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好體育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學好體育不僅僅是為了個人身體好,更重要的是與熱愛祖國,建設和保衛(wèi)祖國,體現(xiàn)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品質聯(lián)系起來,從而認同體育的重要性。又如在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或課末放松部分,伺機向學生介紹我國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之所以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就是因為他十分重視體育鍛煉,平時堅持做操、跑步、游泳,毛主席七十多歲還暢游長江呢。
學生直接體育需要,是學生被某項或者某類的運動項目吸引,迫切需要去學習或者練習它的動機。學生如果有了這種體育需要,就會產生學習體育的直接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興奮性強,樂于接受新知識。他們不喜歡機械重復“車轱轆”轉似的練習方式,喜愛變化多樣、手段新穎的練習內容和教學方法。其實,形式多樣的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至關重要。譬如,在體育課的準備活動部分,傳統(tǒng)的慢跑加徒手操模式比較枯燥單調,容易使學生產生抑制的情緒,其效果不佳。我在教學中的準備活動部分結合本課教學任務,變換運用矮步走,側身跑、后退跑、變速跑,韻律操、輕器械操(繩操、啞鈴操等),活動性游戲以及各種隊形變化的練習等,結果學生的興趣高漲,教學效果好。
競賽也是激發(fā)兒童直接體育興趣和學習體育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適當開展體育競賽,可以激發(fā)兒童積極向上精神,充分調動他們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和集體主義精神。例如復習體操動作、隊列時,教師采用打分方法,鼓勵各小隊同學參加競賽,并推選幾名體操、隊列動作做得好的同學組成評委會,評出各小組完成動作的質量,把競爭機制引入體育課堂,促進學生形成集體的合力,學生就會互幫互學,千方百計地努力去做好動作。同樣,在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時,如果總是單純的單腳跳、仰臥起坐、立臥撐等,學生就顯得疲倦沒勁、無精打采。假如增添一些在規(guī)定距離內誰完成動作步伐最少,或在規(guī)定時間內誰的動作完成最多等競賽因素,學生的練習興趣就濃了。此外,游戲教學中的競賽因素,對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增強學生體育動機也是行之有效的。
學生一旦對體育有了興趣,就會渴望學習或者參加體育活動,激發(fā)了學生體育的動機,使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參與熱情,喚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能自主、主動地學習體育,很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精講多練是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教師花最少的時間,用最精煉的語言,抓住動作的難點和關鍵,加以簡明準確的表述,在課堂上讓全體學生多練習,從而使學生盡快掌握動作要領、技術。那么,教學中教師如何做到精講多練,讓學生有更多時間主動地去練習呢?對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抓大放小”。一些課堂教學基本部分的重要學習內容等“大”的環(huán)節(jié)由教師把握,進行精煉的講解,正確的示范,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全體學生去練習。一些“小”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放開讓學生去嘗試、去練習。例如:小學高年級的體育課準備活動部分的教學,學生已經有了做操的基礎,而且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把身體活動開為基本部分學習做好準備,因此該環(huán)節(jié)可以直接讓學生模仿教師或自主做準備操,而不需要不必要的講解。對于課的“大”環(huán)節(jié),如原地側向投擲教學,我先不講解示范投擲動作,在強調安全后讓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由玩紙球(學生每人自制紙球),進行各種投擲的方法練習,學生通過自由玩紙球對投擲動作有了初步體驗。然后出示掛圖,進行精煉的投擲動作講解,把原地側向投擲動作用口訣概括為:單手持球掌心空,屈肘后仰拉滿弓,蹬地轉體快如風,揮臂擦耳出奇功。最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循環(huán)練習、分組自主練習、分組展示練習。這樣把練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多練習、多體驗,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學生掌握側向投擲動作快,學習積極性高、效果好。同時,教學中還需要遵循教學原則、規(guī)律,根據不同的年齡學生及不同的課時進度確定不同的練習難度,讓學生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并使學生的練習獲得成功。學生一旦獲得成功體驗時,就能把內在的學習需要表現(xiàn)出來,也促進了全體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鞏固了動作要領。
探究學習是體育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學習方式之一,探究學習的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的。因此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問題,讓學生多想,要讓學生在多種選擇中,在“有價值的彎路中”去產生疑問,去領悟體會探究實踐,并鼓勵他們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造,幫助他們真正提高鍛煉身體和游戲的能力。如在“勇敢者之路”游戲教學中,我在跑道上用橡皮筋設置幾個障礙,在活動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用什么樣巧妙的方法過障礙通過“勇敢者之路”呢?”學生帶著問題探究、實踐,經過幾次練習后,我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不但都能迅速地過障礙,而且方法多樣:有的低頭蜷著身,有的雙腿騰起,有的側身跨過皮筋等。為了達到過障礙這個目的,學生帶著疑問產生疑問,腦海里展開豐富想象,通過嘗試練習,總結出各式各樣的過障礙方法,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此外,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也是非常有效地探究學習,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得到發(fā)揮。如蹲撐前滾翻教學,在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后,讓學生做嘗試練習,學生在練習中就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練中碰壁):有的同學費了好大的勁用頭頂著墊卻翻不過去;有的同學會翻,但往往翻過去后身體偏離墊;有的同學翻過去起不來等。這時我用方木塊和球進行滾動演示,讓學生了解滾動的原理,再把蹲撐前滾翻動作概括講解為:蹲撐——屈臂、低頭——兩腳蹬地、提臀收腹、抱腿團身、蹲撐,并做完整動作示范,學生經這么一點撥,再進行實踐鞏固練習,較快、較完整地掌握動作。
當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在體育課中無目的地給學生安排一定的自由練習時間,或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練,學生愛怎么練習就怎么練,更不是要重新回到“放羊式”教學的老路上去。我們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決不是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持、引導作用是必要的。因此,我們主張兩者的和諧結合,強調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是勢在必行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體育有效教學,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