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君
新鋼中心醫(yī)院皮膚科,江西新余 338000
慢性蕁麻疹是臨床常見皮膚病,其可造成患者皮膚水腫、紅、癢等,因此疾病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大,而臨床對其治療的方法較多,中醫(yī)、西醫(yī)的應用效果研究均不鮮見,對其效果的報道差異較大[1]。本文就依巴斯汀聯(lián)合皮敏消膠囊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并將研究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月采用依巴斯汀治療的51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為對照組,另將同一時期采用依巴斯汀聯(lián)合皮敏消膠囊治療的51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的51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齡19~54歲,平均(31.7±5.9)歲;病程 2.0~85.0 個月,平均(10.3±1.9)個月;病情程度:輕度15例,中度26例,重度10例。觀察組的51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齡18~54歲,平均年齡(31.8±5.7)歲;病程 2.0~86.5個月,平均(10.4±1.8)個月;病情程度:輕度14例,中度26例,重度11例。兩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個人基本資料與疾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的51例患者僅以依巴斯汀進行治療,用量為每次10 mg,每天1次,口服。觀察組的51例患者則以依巴斯汀聯(lián)合皮敏消膠囊進行治療,依巴斯汀的用量與用法,皮敏消膠囊用量為每次4粒,每天3次,口服。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4周為1個療程。然后將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總有效率、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與治療用藥前后的血清 5-羥色胺(5-HT)、嗜酸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透明質(zhì)酸(HA)及外周血嗜酸粒細胞(EOS)水平進行對比。
以患者的風團、瘙癢等方面均完全消失為痊愈,以患者的風團數(shù)目、直徑、瘙癢及持續(xù)時間等較之前改善幅度達到70%以上為顯效,以患者的風團數(shù)目、直徑、瘙癢及持續(xù)時間等較之前改善幅度達到30%~70%為有效,以患者的風團數(shù)目、直徑、瘙癢及持續(xù)時間等較之前改善幅度未達到30%為無效[2],總有效為痊愈、顯效、有效之和。
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AS 7.0軟件,其中的計量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4周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 1)。
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的血清 5-HT、ECP、HA及EO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4周觀察組的血清5-HT、ECP、HA及EOS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 2)。
慢性蕁麻疹不僅可造成患者的皮膚出現(xiàn)風團及紅腫等情況,且瘙癢也是嚴重的影響到其生活的重要方面,另外,慢性患者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對患者的身心均造成較大的困擾,因此對其治療干預應及早進行。臨床中對于本病的治療方法較多,且中醫(yī)與西醫(yī)的治療方案均相對較多,對于不同治療方案效果的報道差異也較大[3]。另外,臨床研究顯示[4-5],此類患者普遍存在明顯的血清5-HT、ECP、HA及EOS水平的異常升高,這可能與本類患者多數(shù)為由于外界因素引起機體的變態(tài)性反應有關,而這些指標是有效反映機體應激變態(tài)反應的有效指標,因此呈現(xiàn)出升高的狀態(tài)[6]。
表1 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總有效率、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5-HT、ECP、HA及EOS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5-HT、ECP、HA及EOS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5-HT(μg/L) ECP(μg/L) HA(μg/L) EOS(×109/L)對照組(n=51)觀察組(n=5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014.53±123.45 627.89±46.85 1014.61±122.98 415.86±41.56*24.18±2.64 9.46±1.48 24.20±2.63 5.34±0.89*110.23±8.29 100.21±7.54 110.26±8.26 87.95±6.93*0.39±0.08 0.25±0.05 0.38±0.09 0.13±0.03*
本文就依巴斯汀聯(lián)合皮敏消膠囊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進行分析,并與單用依巴斯汀治療的患者進行對照,對照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用藥在進一步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的同時,患者的血清5-HT、ECP、HA及EOS水平也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控制;另外,未見增加不良反應,從而肯定了其綜合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依巴斯汀聯(lián)合皮敏消膠囊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好,安全性較高,對于降低疾病相關指標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1]王梅芳.依巴斯汀與特非那丁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的臨床對比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30):6570.
[2]郭英軍,袁珍珍.依巴斯汀聯(lián)合白芍總苷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的療效評價[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320-321.
[3]吳滿平.皮敏消膠囊合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2,22(11):900-901.
[4]趙俊芳,李桂珍,趙宏麗,等.急性蕁麻疹患者血清ECP、tIgE、sIgE檢測及意義[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11(1):30-32.
[5]Persechino S,Annibale B,Caperchi C,et al.Chronic idiophatic urticaria and Helicobacter pylori:a specific pattern of gastritis and urticaria remission afte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Int JImmunopathol Pharmacol,2012,25(3):765-770.
[6]張敏,李桂珍,宋蒙蒙,等.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總 IgE 檢測及意義[J].天津醫(yī)藥,2011,39(6):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