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和中國的情況不同,加拿大并沒有專門的“殘障學?!保谡麄€義務(wù)教育階段,所有盲、聾、啞等殘障兒童都和普通學生一起正常上課。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在加拿大的教育理念中,對殘障學生最好的關(guān)懷和照顧,不是讓他們獲得特殊教育環(huán)境,讓他們覺得是受到格外照顧的人,而是讓他們和其他普通學生一樣,上同樣的學,做同樣的事,過同樣的生活,讓他們覺得自己和身邊的同伴并沒有區(qū)別。
當然,殘障學生上學,也存在許多困難。對此,加拿大政府和學校方面都有許多照顧措施。
上學、放學方面。在義務(wù)教育階段是“就近入學”的,從家到學校,一般步行只需要10分鐘左右。學生12歲之前,家長有義務(wù)自己或請人接送,如果殘障學生需要乘坐輪椅,“無障礙設(shè)施”可方便送學生的人,將輪椅一直推到教學樓門口。中小學教學樓是“非請莫入”的,送學生只能到教學樓門口,對于無法自己行走的學生,學校會派專人用專用輪椅到樓門口“接班”,放學時就顛倒個程序。
如果因特殊情況,住處和學校距離遠,殘障學生可與普通學生一樣申請搭乘校車。校車都有無障礙裝置,輪椅可以通過升降機直接開進車廂,并在預留的位置上停穩(wěn)、固定。
而且,殘障學生和普通學生會上一樣的課程。但行動或思維不便從事的某些活動、科目可以豁免。老師會鼓勵殘障學生從事所有可能的活動,尤其是盡量鼓勵他們和普通學生打成一片,以培養(yǎng)其社會意識和開朗的性格。對于有學習障礙的殘障學生,學?;蛏鐓^(qū)會提供“陪護學習”服務(wù),即在評估后專門安排一名輔導老師跟班幫忙。
在校期間的行動起居也不用擔心。校園必須建設(shè)為“無障礙環(huán)境”,輪椅可毫無障礙地到達任何地方。事實上不光學校,加拿大城市幾乎都是“無障礙城市”,所有公共場所都會將最方便的車位劃為殘疾人車位,設(shè)置醒目標志,且比普通車位寬大得多。溫哥華前市長蘇利文是高位截癱人士,他在任市長期間住普通公寓,自己開車上下班,經(jīng)常在市內(nèi)巡視,卻并不需要特別照顧,正是拜“無障礙”所賜。學校是“重點無障礙區(qū)”,殘障學生正常行動起居自然沒無問題。
(秦國貞摘自2013年1月11日《生命時報》)
責編: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