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仁清
消化道血管發(fā)育不良為一種導致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人群中。40%~75%的患者病變?yōu)槎喟l(fā)性,會影響到患者整個消化道,其常見部位為空腸、結(jié)腸、十二指腸以及胃等[1-2]。該疾病的組織學表現(xiàn)為消化道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組織中出現(xiàn)較多鮮紅色變形血管,管腔出現(xiàn)迂曲、增粗及擴張現(xiàn)象,管壁厚薄不均[3]?;谠摷膊〉牟±硖攸c,筆者為詳細了解分析沙利度胺治療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其機制,特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0例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0例患者,經(jīng)過膠囊內(nèi)鏡以及胃鏡檢查均確診為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疾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46~87歲,平均(66.52±1.26)歲;病程7~24個月,平均(15.51±1.04)月;患者實施治療后,對其進行為期7~26個月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16.54±1.06)個月。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在患者采用其他藥物治療無效后,每天口服4次25 mg的沙利度胺片,進行為期4個月的治療。在進行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叮囑患者觀察其大便色澤、性狀,氣短、心悸、乏力以及頭暈等癥狀?;颊叱霈F(xiàn)嚴重貧血以及出血癥狀時,醫(yī)護人員應(yīng)對患者采用輸注血漿以及紅細胞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對其進行記錄。在患者治療過程中以及治療后,至少每兩周對其大便常規(guī)、血常規(guī)以及隱血進行一次檢查,了解患者出血狀況[4-5]。
1.2.2 腫瘤壞死因子-α以及血清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檢測方法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選用96盒鼠抗人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酶標試劑盒(美國R&D公司)。
1.3 評分標準 根據(jù)參考文獻[6-8]制定評分標準,見表1。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研究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實施治療前總評分為(15.01±5.63)分,治療后總評分為(5.33±4.66)分,治療前后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次研究中選取的20例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內(nèi)鏡檢查下,其癥狀主要為小的點狀、斑片狀或者是蜘蛛痣樣的紅色病變,同周圍黏膜界限較為清楚,在局限的紅色病灶中見擴張血管條紋;病變主要為單個,邊緣規(guī)則,病變不高于黏膜平面,直徑2~4 mm;也有多發(fā)的病變,邊緣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癥狀,病變略高于黏膜平面[9-10]。血管發(fā)育不良為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老年患者極易出現(xiàn)該疾病。該疾病中的2/5~3/4為多發(fā)性病變,累及整個消化系統(tǒng),主要出現(xiàn)在空腸、結(jié)腸、十二指腸以及胃等部位,該種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11-12]。沙利度胺為一種血管生成抑制劑,其在免疫、抗炎以及抗血管生成的臨床上具有較好的療效。該藥劑最早作用為鎮(zhèn)靜催眠以及治療妊娠反應(yīng)等,但因該藥劑具有嚴重致畸不良反應(yīng),因此該藥劑逐漸退出市場[13]。伴隨科學技術(shù)進步,相關(guān)工作人員研究證明,沙利度胺具有較強的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因此,其被廣泛推廣應(yīng)用到治療血管發(fā)育不良致消化道出血、克羅恩病、Behcet病及多發(fā)性骨髓瘤疾病的臨床上[14-15]。血管發(fā)育不良致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在采用沙利度胺進行治療3個月后(100 mg/d),在整個觀察期內(nèi),接受治療的患者沒有再出現(xiàn)出血癥狀,不需對其輸血,且患者血紅蛋白濃度恢復正常并維持正常水平。經(jīng)膠囊內(nèi)鏡復查顯示,患者病變數(shù)量、色澤及大小同治療前相比存在顯著差異性,得到較好改善。因此,在治療血管發(fā)育不良致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臨床上,該藥劑通過抑制患者機體中的局部炎性反應(yīng)和免疫應(yīng)答以及血管生成等作用,對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疾病具有獨特療效,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患者出血量。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沙利度胺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如本次研究選取的患者在接受沙利度胺進行治療后,其總評分為(5.33±4.66)分,其中,血紅蛋白水平評分為(1.56±0.78)分,輸血量評分為(0.44±1.04)分,出血持續(xù)時間評分為(0.67±0.84)分,出血次數(shù)評分為(0.83±0.99)分,頭暈、乏力癥狀持續(xù)時間評分為(0.89±0.47)分,頭暈、乏力癥狀及程度評分為(0.94±0.54)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的(15.01±5.63)、(2.78±0.65)、(2.89±1.57)、(2.17±0.79)、(3.56±0.86)、(1.50±0.86)及(2.11±0.9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沙利度胺值得在治療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臨床上推廣應(yīng)用。
表1 評分標準
表2 患者實施治療前后總評分(±s) 分
表2 患者實施治療前后總評分(±s) 分
時間 頭暈、乏力癥狀及程度 頭暈、乏力癥狀持續(xù)時間 出血次數(shù) 出血持續(xù)時間 輸血量 血紅蛋白水平 總評分服藥前 2.11±0.90 1.50±0.86 3.56±0.86 2.17±0.79 2.89±1.57 2.78±0.65 15.01±5.63服藥后 0.94±0.54 0.89±0.47 0.83±0.99 0.67±0.84 0.44±1.04 1.56±0.78 5.33±4.66
[1]陳慧敏,戈之錚,劉文忠,等.沙立度胺抑制缺氧所致胃腸道血管發(fā)育不良的機制初探[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9,48(4):295-298.
[2]C I, Gros F, Clauss F,et al. Quantification of taurodontism: interest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J].Oral diseases,2010,16(3):292-298.
[3]劉文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和處理[J].胃腸病學,2010,15(3):129-132.
[4]譚紅紅,戈之錚,高云杰,等.Dll4/Notch1在消化道血管發(fā)育不良出血患者中的表達以及沙利度胺的干預機制[J].胃腸病學,2010,15(11):646-649.
[5]Alessandro,Corsi,Michael T,et al. Osteomalacic and hyperparathyroid changes in 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core biopsy studies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s[J].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2003,18(7):1235-1246.
[6]徐春紅,戈之錚,劉文忠,等.沙利度胺治療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8):547-550.
[7]錢湘綺.小腸血管發(fā)育不良并出血15例臨床誤診討論[J].臨床誤診誤治,2004,17(12):865.
[8]譚紅紅,戈之錚.沙利度胺治療血管發(fā)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研究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8):573-576.
[9]譚紅紅,戈之錚,高云杰,等.Dll4/Notch1在消化道血管發(fā)育不良出血患者中的表達以及沙利度胺的干預機制[J].胃腸病學,2010,15(11):646-649.
[10]Miguelina, León-Gonzalez,Juan J,et al.Natural course of septooptic dysplasi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 cases[J].Revista de neurologia,2012,54(6):321-331.
[11]譚紅紅,戈之錚,高云杰,等.腸道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低氧誘導因子-1和血管生成素-2表達及沙利度胺的干預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11,31(3):160-163.
[12]湯一榕,黃秀娟,陳仁利.沙利度胺聯(lián)合甲氨蝶呤與單獨沙利度胺治療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13-14.
[13]徐春紅,戈之錚,劉文忠.沙利度胺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響[J].中華消化雜志,2009,29(4):227-230.
[14]譚紅紅,戈之錚,高云杰,等.腸道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低氧誘導因子-1和血管生成素-2表達及沙利度胺的干預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11,31(3):160-163.
[15]徐春紅,戈之錚.以血管發(fā)育不良為主要病因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和治療[J].胃腸病學,2007,12(4):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