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友貴 上海楊思醫(yī)院內(nèi)科 上海 20012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發(fā)病率高,5 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仿。本研究旨在觀察中藥制劑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
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2010 年3 月—2011 年8 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 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男20 例,女15 例;年齡48~82 歲,平均67.5 歲;病程2~8 年,平均4.8 年;其中冠心病18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8 例,原發(fā)性心肌病4 例,肺源性心臟病3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2 例;心功能(NYHA 分級)Ⅲ級15 例,Ⅳ級20 例。對照組31 例,男17 例,女14例;年齡49~83 歲,平均66.6 歲;病程2~7 年,平均4.5 年;其中冠心病17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6 例,原發(fā)性心肌病4 例,肺源性心臟病2 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2 例;心功能(NYHA 分級)Ⅲ級14 例,Ⅳ級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予西醫(yī)常規(guī)處理,限制鈉鹽及水分攝入,吸氧,根據(jù)病情常規(guī)選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β受體阻滯劑、地高辛、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病情嚴重者酌情靜脈應用西地蘭等正性肌力藥物。治療組加用參芪扶正注射液250mL 靜脈滴注,1 天1 次,連續(xù)用藥2 周。
觀察指標: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心率(HR)變化、心功能分級;使用超聲心動圖儀測定每搏輸出量(SV)、心輸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數(shù)(EF);采用快速熒光免疫法測定血漿BNP 水平(正常值為0~100pg/mL);血液流變學指標。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心衰完全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 級,臨床癥狀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 級,臨床癥狀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有改善;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35 例中顯效23 例(65.71%),有效10 例(28.57%),無效2 例(5.71%),總有效率94.29%;對照組31 例中顯效10 例(32.26%),有效13 例(41.94%),無效8 例(25.81%),總有效率74.19%。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有改善,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4 兩組血漿BNP 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BNP 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5),但治療組比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5),見表2。
3.5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組各項指標的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由各種心臟疾病導致心功能不全的復雜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疾病終末階段的臨床表現(xiàn),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F(xiàn)已基本明確心衰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基礎是心肌重構,而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抑制劑治療可延緩或逆轉心肌重構。因此,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已從短期血流動力學、藥理學措施轉為長期的、修復性的策略,目的是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心衰的治療目標不僅僅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針對心肌重構的機制,防止和延緩心肌重構的發(fā)展,從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1]。腦鈉肽(BNP)是一個含32 個氨基酸的多肽,是在心室容積擴張和室壁壓力過度時,由心室分泌的一種心臟神經(jīng)激素。近年發(fā)現(xiàn),血漿BNP 水平能反映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其對診斷心力衰竭的特異性、敏感性均較高,且有利于對預后的預測及藥物療效的評價[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BN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BNP 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mPa·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mPa·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yī)“心悸”、“喘證”、“水腫”、“痰飲”等范疇。關于其病因病機,《靈樞·經(jīng)脈》曾指出:“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薄堆C論》則進一步闡明“血積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發(fā)水腫,是血病而兼也”。心氣虛導致血瘀,血瘀又進一步引起水停心下,從而引發(fā)了喘咳、水腫、心悸等一系列癥狀。近年研究認為病以心之陽氣虛衰為本,血脈瘀滯、水飲內(nèi)停、痰濁不化為標,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
參芪扶正注射液由中藥黨參和黃芪組成,兩藥合用具有益氣補陽,利尿消腫的功效。藥理研究證明[3],黨參、黃芪具有抗心肌缺血、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同時能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心力衰竭的基礎上給予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后,患者心率、SV、CO、EF、血漿BNP 水平、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表明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1]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
[2]陳懷生,陳玉成,曾智.血漿BNP 水平與心衰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04,3:172.
[3]張廷模,鄧家剛,周禎祥,等.臨床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