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衛(wèi)華, 張 強, 郭巍巍
(河北科技大學(xué)理學(xué)院,河北石家莊 050018)
脈沖微分方程在經(jīng)濟、生物、生態(tài)學(xué)等領(lǐng)域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1-3],考慮到其影響,很多學(xué)者常將微分方程邊值問題推廣到脈沖微分方程上去,通過運用錐拉伸與錐壓縮不動點定理、Leray-Schauder不動點定理、不動點指數(shù)理論等方法,得到了脈沖微分方程邊值問題解的存在性[4-21]。
在文獻[4]中,AGARWAL等利用非線性的Leray-Schauder不動點定理和Krasnoselskii's不動點定理得到了二階脈沖微分方程邊值問題:
至少存在1個解和2個解的充分條件。
在文獻[5]中,AGARWAL等又利用Legget-Williams不動點定理得出了脈沖微分方程邊值問題
至少存在3個正解的充分條件。
在文獻[6]中,李高山等運用錐拉伸與錐壓縮不動點定理,得到了帶有變號非線性項的二階三點微分方程邊值問題:
其中α,η∈(0,1),至少1個正解的充分條件。
對于具有變號非線性項一階導(dǎo)帶脈沖的微分方程邊值問題還沒有人研究,應(yīng)用文獻[28]中的方法,筆者考慮下面脈沖微分方程邊值問題:
(1)
定義空間:PC[0,1]={u:[0,1]→R,u(0)=u(0+0),存在uj∈C[tj,tj+1],使得在(tj,tj+1]有u=uj,j=0,1,…m)}。范數(shù)為‖u‖=sup{|u(t)|:t∈[0,1]{t1,t2,…,tm}},其中t0=0,tm=1。
定義1u∈PC[0,1]是邊值問題(1)的正解,當(dāng)且僅當(dāng)u>0且滿足邊值問題(1)。
在本文中,總是假設(shè)以下條件是成立的:
C1)f∈C([0,1]×R+,R),存在M>0,使得對于(t,u)∈[0,1]×R,有f(t,u)≥-M;
C2)Ik,Jk:R+→R是連續(xù)的,k=1,2,…,m;
C3)存在一個函數(shù)Ω:{u:u∈PC[0,1],u>0}→R+和一個正的常數(shù)c0∈(0,1)使得
c0Ω(u)≤ω0(t,u)≤Ω(u),
其中:
下面的定義及定理是本文的關(guān)鍵所在,具體見文獻[28]。
定義2當(dāng)且僅當(dāng)φ:P→R+是連續(xù)的且對于所有的x,y∈P和t∈[0,1],有
φ(tx+(1-t)y)≥tφ(x)+(1-t)φ(y),
稱映射φ是實Banach空間E中錐P上的一個非負(fù)、連續(xù)、凹函數(shù)。
定義3當(dāng)且僅當(dāng)Φ:P→R+是連續(xù)的且對于所有的x,y∈P和t∈[0,1],有
Φ(tx+(1-t)y)≤tΦ(x)+(1-t)Φ(y),
稱映射Φ是實Banach空間E中錐P上的一個非負(fù)、連續(xù)、凸函數(shù)。
令φ和Θ是錐P上的非負(fù)、連續(xù)凸函數(shù),Φ是錐P上的非負(fù)連續(xù)凹函數(shù),Ψ是錐P上的非負(fù)連續(xù)函數(shù),定義以下集合:
P(φ,d)={x∈P:φ(x) P(φ,Φ,b,d)={x∈P:b≤Φ(x),φ(x)≤d}, P(φ,Θ,Φ,b,c,d)={x∈P:b≤Φ(x),Θ(x)≤c,φ(x)≤d}, R(φ,Ψ,a,d)={x∈P:a≤Ψ(x),φ(x)≤d}, 其中a,b,c和d都是正數(shù)。 利用以下Avery-Peterson不動點定理來研究邊值問題(1)。 S1)對于x∈P(φ,Θ,Φ,b,c,d),有{x∈P(φ,Θ,Φ,b,c,d):Φ(x)>b}≠φ和Φ(Tx)>b; S2)對于x∈P(φ,Φ,b,d)和Θ(Tx)>c,有Φ(Tx)>b; S3)對于x∈R(φ,Ψ,a,d)和Ψ(x)=a,有0?R(φ,Ψ,a,d)和Ψ(Tx) 引理1u是邊值問題(1)的解的充要條件是u滿足積分方程 其中: k=1,2,…,m, (t,u)∈[0,1]×{u:u∈PC[0,1],u>0}且有c0Ω(u)≤ω01(t,u)≤Ω(u)。 引理2函數(shù)G(t,s)在[0,1]×[0,1]上是連續(xù)的且滿足 ρ0g(s)≤G(t,s)≤g(s),t,s∈[0,1], 引理3微分方程邊值問題: (2) (3) (4) 證明如果u是邊值問題(1)的一個正解,由引理3可知u滿足: (5) 顯然當(dāng)u≥My是算子T的一個不動點,那么u-My是邊值問題(1)的一個正解。 引理5算子T:K→K是全連續(xù)的。 證明取u∈K,顯然Tu∈PC[0,1]。 因為 故T:K→K。 故T(B)是有界的。 令t1,t2∈[0,1],t1 所以T(B)是等度連續(xù)。因此知算子T:K→K是全連續(xù)的。 則邊值問題(1)至少存在2個正解。 下面證明條件S1)成立。 因此條件S1)滿足。 以下證明條件S2)成立。 表明條件S2)滿足。 接下來證明條件S3)成立。1 預(yù)備知識
2 主要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