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清 賴澤標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1)
顆粒狀粉料制備技術在陶瓷工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國內(nèi)外各種制粉方法可大致歸納為兩大類:干法和濕法,其中濕法又稱噴霧干燥法。而對于大量消耗粉體的陶瓷行業(yè),當前國內(nèi)外均采用球磨機和噴霧干燥塔作為陶瓷粉料的主要生產(chǎn)設備,這種工藝手段既浪費能源又污染環(huán)境,然而,近年來興起的干粉造粒技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陶瓷行業(yè)粉體制備方面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問題[1]。
干法造粒技術在國內(nèi)外陶瓷行業(yè)的發(fā)展中仍處于初步階段,尤其是對影響粉塵結粒成效因素的研究還比較空白,所以本文要從試驗的角度分析造粒機工藝參數(shù)對陶瓷粉料干法造粒顆粒大小的影響,但工藝參數(shù)較多,如果做多個因子的完全試驗有實際的困難,所以本文應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在試驗前借助于正交表[2],科學地挑選試驗條件,從而可以只用較少的試驗次數(shù),即可分清各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按其影響大小,找出主次關系并確定影響最大工藝條件[3],這一研究結果對陶瓷行業(yè)干法造粒工藝參數(sh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由于影響干法造粒顆粒大小的因素眾多[4],不可能全面考慮所有因素,故經(jīng)過篩選,選定造粒機的噴水轉速、造粒機的造粒延時轉速以及噴頭類型這3個因素。本試驗分9 次對陶瓷粉通過在造粒機不同噴水轉速、不同造粒延時轉速和不同噴頭類型的情況下進行正交試驗;造粒后,各選取500g 的粉料,用篩網(wǎng)篩選出各粒度大小的陶瓷顆粒,用篩網(wǎng)的目數(shù)來表示顆粒的大小,并記錄其不同目數(shù)陶瓷顆粒的質(zhì)量,現(xiàn)將正交試驗的各因素水平列于表1。
試驗采用正交表L9(34)(其中空白列省去)。各因素及試驗結果對號入座[5],按表1 中規(guī)定的方案進行試驗,得出數(shù)據(jù)如表2 所示。
表2 中10#--120# 均表示篩網(wǎng)目數(shù),其中目數(shù)在20 至80 之間的粉粒符合成品要求,目數(shù)為10 的粉料太粗,目數(shù)為100 和120 的粉料又太細,陶瓷用粉的顆粒大小評價如表3 所示。
表2 干法造粒正交法試驗記錄Tab.2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s on dry granulation
表3 顆粒大小評價Tab.3 Particle size evaluation
在造粒后的陶瓷顆粒中,粒度在20#-80#的顆??梢暈槌善?,粒度為10#的顆??梢栽诖趾Y中輕易除去,而往往粒度為100#和120#的顆粒容易混在成品中影響陶瓷顆粒的質(zhì)量??紤]到顆粒大小評價的影響,我們希望干法造粒后的陶瓷顆粒能集中在30#至60#之間,同時希望100#和120#的顆粒盡量的少,所以根據(jù)顆粒大小的優(yōu)劣給予不同目數(shù)的顆粒一個加權因子,并用此值來衡量試驗結果的好壞,即用綜合試驗值:Y=×100%的大小來考核,值大為優(yōu)。
通過計算9 次的試驗結果分別為:
由于采用了L9(34)不飽和正交表,計算過程中將空白列作為試驗誤差,進而求得直觀分析計算表如表4 所示。
采用直觀分析法[6]計算各因子在相應于同一水平下的實驗指標之和及平均試驗指標,計算各列的極差R。由表4 中的極差可知,噴頭類型C 對干法造粒的影響最大,噴水轉速A 次之,造粒延時轉速B 的影響最小。因此,各因素對陶瓷粉料干法造粒顆粒大小影響程度大小順序為:噴頭類型>噴水轉速>造粒延時轉速,最佳因素組合方案為A1B1C1。
考慮到試驗誤差以及試驗數(shù)據(jù)的不穩(wěn)定性,還要進行方差分析。下面將表4 中的數(shù)據(jù)代入偏差平方和公式中計算出SA=5.22、SB=2.55、SC=11.80;Se=0.40,其中e 表示空白列計算的試驗誤差。把上述的平方和與自由度移至一張方差分析表中繼續(xù)進行計算,如表5 所示。
因為FA﹥F0.90(2,2)=9.0,F(xiàn)C﹥F0.95(2,2)=19.0,故因子A 與C 分別在顯著水平0.10 與0.05 上是顯著的,因子B 不顯著。即噴水轉速與噴頭類型對試驗結果有顯著影響,噴頭類型的顯著性最高,噴水轉速次之,造粒延時轉速無顯著意義。
當試驗指標不服從試驗分布時,進行方差分析的依據(jù)就不充分,此時要通過比較各個因素的貢獻率來衡量因素作用的大小,下面在表6 中計算三個因素的
貢獻率。
表4 直觀分析計算表Tab.4 Visual analysis
表5 方差分析表Tab.5 Variance analysis
表6 貢獻率分析表Tab.6 Contribution rate analysis
其中純平方和=S因-f因×MSE;
貢獻率=因子的純平方和與總純平方和的比值;
誤差e 的純平方和=fT×MSE。
從表6 中可知,因子C 即噴頭類型最重要,它的變化引起的數(shù)據(jù)波動在總的平方和中占了57.09%,其次是因子A 占24.14%,最后因子B 才占10.77%。
(1)采用正交試驗可以有效地減少多因素分析中的試驗次數(shù),能迅速地分析影響陶瓷粉料干法造粒顆粒大小的因素,并確定各因素對顆粒粒度的影響大小,得到最優(yōu)的因素組合。
(2)直觀分析、方差分析、貢獻率分析能分別從三個角度計算各因子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多角度的判斷往往能更準確地評估試驗結果。本文中三種計算方法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即噴頭類型對干法造粒的影響最大,造粒機的噴水轉速次之,造粒延時轉速的影響最小。
(3)對顯著因子應選擇其最好水平,而對不顯著因子可以選擇任意水平,實際中常根據(jù)降低成本、操作方便等來考慮其水平的選擇。在本試驗中因子C是顯著的,因子A 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次之,因子B 可以選任意水平,所以得出的最好水平組合是A1B1C1,即陶瓷干法造粒機的工藝應選擇噴水轉速為60r/min、造粒延時轉速為60r/min、噴頭類型選用噴頭1。
1 李紹勇,周榮光,梁飛峰.超細化干法造粒制備陶瓷粉料技術.佛山陶瓷,2010,167(8).
2 邱軼兵.試驗設計與數(shù)據(jù)處理.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
3 李孜軍,鄧艷星,舒愛霞.基于正交試驗的硫化礦石結塊影響因素分析.科技導報,2011,29(14)
4 翁頤慶.造粒--干燥技術.醫(yī)藥工程設計,1998(2).
5 劉瑞江,張業(yè)旺,聞崇煒,湯建.正交試驗設計和分析方法研究.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0052~04
6 王國富,王志忠.應用統(tǒng)計.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