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男,叢湖平
SUN Sheng-nan,CONG Hu-ping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帶來人們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其中,以健身和娛樂為特征的需求變化已成為重要內容??v觀近20年我國體育產業(yè)結構的變化,以滿足人們健身休閑需求為目的的體育健身行業(yè)呈快速增長的趨勢,逐步成為我國體育產業(yè)的重要組成之一[18]。從健身服務企業(yè)形態(tài)的演化路徑來看,它經歷了從零散、單一的門店經營到企業(yè)組織間聯(lián)合協(xié)同的過程,加盟連鎖、兼并收購、區(qū)域簇群、戰(zhàn)略聯(lián)盟等多樣化的結構調整形式不斷涌現(xiàn)[9]。作為最常見的經營模式,連鎖健身企業(yè)以總部為軸心、由百十家門店網點分散經營、并與其他組織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交往關系所構成的復雜網絡拓撲結構,逐漸成為健身行業(yè)最為典型的企業(yè)組織形態(tài)[3]。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呈現(xiàn)出怎樣的結構特征?本研究以我國14 家連鎖經營健身企業(yè)為研究對象,基于網絡組織理論的思想,以從整體到部分、由內而外的認識邏輯探析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結構,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法測度其結構特征,并在此基礎上解釋其差異來源,為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競爭力的提升以及相應體育產業(yè)組織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依據國際連鎖協(xié)會對“連鎖組織”的界定[27],為滿足社會網絡分析對整體網的刻畫要求[8],以連鎖健身企業(yè)總部以及該企業(yè)所屬的80%以上的健身門店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通過黃頁以及網絡信息獲取我國14 家連鎖健身企業(yè)及其所屬523 家健身門店的電話、地址等相關信息,建立專供調查所用的名錄庫(截止2011年12月31 日)。正式調研所發(fā)放的對象是14 家連鎖健身企業(yè)總部及所屬489家門店(表1)。企業(yè)總部大都設在一線城市[17],且隸屬關系各異;健身企業(yè)總部本身既是健身集團總部,又可能為隸屬于其他的集團總部或是外商在中國的集團總部;企業(yè)性質以非國有性質為主,外資參與程度較高。
表1 本研究所調研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名錄一覽表Table 1 Survey Directory of Chain Fitness Firm
2.2.1 問卷調查
2.2.1.1 問卷編制
問卷包括企業(yè)(門店)的基本情況表和網絡結構特征測度表2部分。企業(yè)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所在地區(qū)、經營年限、總部隸屬關系、連鎖形式、籌資渠道等。網絡結構特征的測度采用社會網絡分析中較為成熟和完善的量表,鑒于現(xiàn)實操作的可行性,結合個體中心網和整體網2種測度方式,依據網絡結構分析的2個基本維度——位置和關系[16]來設置問卷的結構并遴選相應的指標。關系維度通過關系久度與關系頻率2 個指標來反映。位置維度的指標是節(jié)點中心性、中介中心性、集聚系數(shù)、連通性、密度等[8]。對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的測度采用整體網的測度方式,對外關系網絡的位置指標用中心度來反映,采用個體中心網的測度方式通過因素提取的方法獲得[29]。
問卷的內容效度通過專家系統(tǒng)的方法進行檢驗,專家小組中9位是從事體育產業(yè)研究的教授、副教授,3 位是健身俱樂部的高層管理者。每位專家對問卷題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分析,提出刪減或增加的意見和建議。最終,通過內容效度比(CVR)來確定是否需要修改,即統(tǒng)計某一個項目能否代表所要測量內容的專家人數(shù)比例,公式如下:
其中,ni表示專家同意該題項具有代表性的人數(shù),N代表所有專家人數(shù)。根據內容效度比公式,所有題項的內容效度比的平均數(shù)為0.81,表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并刪除位置維度的指標——結構對等性及相應的題項。
2.2.1.2 問卷發(fā)放
在專家系統(tǒng)對內容效度檢驗的基礎上,通過小樣本(n=32)利用企業(yè)內部郵件系統(tǒng)、QQ 群、電話訪談、實地訪談等多種渠道進行試調查。并在2010年7月的北京國際健身大會上進行實地發(fā)放,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問卷的相關內容和題項。
正式問卷的發(fā)放依據已建立的連鎖健身俱樂部名錄庫進行發(fā)放,從2011年12月起至2012年4月結束。鑒于企業(yè)對自身信息的敏感性,研究者所在的研究團隊難以完成一定的樣本量,因此,采取與專業(yè)調研咨詢公司——深圳前瞻商業(yè)資訊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問卷的發(fā)放。截止2012年4月底,共發(fā)放連鎖健身企業(yè)總部的問卷14 份,回收14份,有效回收率100%;共發(fā)放健身門店層次的問卷489份,回收問卷451份,回收率為92.23%,有效問卷440份(剔除11份無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9.98%。在440份問卷中遺漏值很少發(fā)現(xiàn),通過平均替代法計算數(shù)據缺失值。為確保測量信度,針對咨詢公司的調研結果,研究者采用電話隨機抽查回訪進行確認。
2.2.2 訪談法
本研究就研究對象2 個層次——連鎖健身企業(yè)總部和門店分別進行走訪。訪談分2 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在正式問卷形成前,為提出研究構想并推敲研究設計,研究者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體育健身大會上直接訪談及預約了中體倍力、英派斯等相關企業(yè)領導的面訪,并走訪了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產業(yè)處有關負責人調研關于體育服務標準化的相關內容;2011年10月,通過對中體倍力、英派斯和一兆韋德等相關企業(yè)領導和俱樂部管理者的面訪,就設計相應的問卷內容進行商討,依據訪談內容形成研究假設;第二個階段是在數(shù)據處理完成后,就得出的結果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為本研究的討論部分提供論據。
3.1.1 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空間分布
由于健身服務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和健身門店經營的地域根植性,促使企業(yè)盡可能地接近消費者來擴大市場份額,連鎖經營促使網點廣泛而分散[5]。調研結果顯示,連鎖健身企業(yè)的門店網點分布在除青海、西藏、廣西、貴州之外的28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且呈現(xiàn)出從東部到西部門店網點分布密度逐漸降低的趨勢。東部地區(qū)成為連鎖健身企業(yè)的主要陣營,門店數(shù)量在5 家以上的城市(除成都市)都在東部地區(qū)(圖1)。依據國家統(tǒng)計局以及連鎖健身協(xié)會對城市級別的劃分[4,17,27],健身企業(yè)總部大多地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一線城市(除英派斯總部位于青島)。超過55.68%的健身門店地處一線城市;地處二線城市(以全國35 個大、中城市為標準[17],除去上述5個一線城市)的門店數(shù)量占30.68%;地處三線城市占據9.23%(以70個全國大、中城市的標準[4],除去上述一線和二線城市)。居于一線城市的健身門店大都在其總部所在的城市。從門店數(shù)量來看,上海一兆韋德門店數(shù)最多,威爾士、星之健、金仕堡等隨之平分秋色。在北京,浩沙以50多家門店數(shù)獨領風騷,中體、奧力健、青鳥等也以北京為主要市場。力美健以廣東,中航以深圳為主要地區(qū)。
圖1 本研究各主要城市門店數(shù)量示意圖Figure 1.Numbers of Fitness Clubs in Main Cities
網店的分散性和重點城市扎堆的并存,是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呈現(xiàn)出與其他企業(yè)網絡的顯著差異,如具有地域根植性的產業(yè)集群和無扎根區(qū)域的虛擬企業(yè)[12]。審視該布局特點的深層原因,可發(fā)現(xiàn)連鎖健身企業(yè)一方面以擴大門店數(shù)量來實現(xiàn)規(guī)模經濟,另一方面盡可能利用具有區(qū)域優(yōu)勢的輔助網絡來規(guī)避經營風險。如何平衡好降低內部經營管理成本和最大化利用外部資源二者的關系是連鎖健身企業(yè)網點選址規(guī)劃需考慮的重要問題。
3.1.2 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基本結構形式
基于上述空間布局特點——“分散VS 扎堆”的分析,可得出連鎖健身企業(yè)總部和各門店構成的“內部網絡”和與當?shù)氐母鹘M織交往形成的“外部網絡”二者的協(xié)同合作,是連鎖健身企業(yè)攫取資源、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機制。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相互嵌套和滲透反映了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通過梳理復雜網絡組織的結構形式,這種內部網絡相對閉合、外部網絡開放性較高的復雜網絡是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普遍存在的結構形式——星網模式(圖2)。它指的是在一個或多個中心強“勢”的核心企業(yè)周圍配置相互關聯(lián)的企業(yè),形成一種從中心向外圍產生輻射效應的網絡組織結構形式[20]。處于中心強勢的核心區(qū)域就是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是以連鎖健身總部和門店為主要節(jié)點的,以連鎖健身企業(yè)科層為邊界的網絡。外部網絡為體育健身服務企業(yè)與供應商、客戶、代理商、競爭者、大學、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機構、行業(yè)協(xié)會等的關系集合。在內部網絡中企業(yè)總部作為軸心,不僅依靠直線的權利體系,也可依靠其輻射力,通過資源交換、分工互補來協(xié)調各自的經營活動[10];連鎖健身企業(yè)通過門店在各區(qū)域布局來擴大經營的范圍,而各門店在當?shù)嘏c各組織進行交往實現(xiàn)網絡的對外輻射效應。連鎖健身內部網絡中由于聯(lián)系緊密,且網絡結構具有知識和信息流動高效的特點,因此,它對外聯(lián)系廣泛、吸收信息能力強、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圖2 本研究星網模式的網絡結構示意圖Figure 2.Satellite Mode of the Networks Structure
這種內部閉合性和外部開放性并存的星網模式,是目前較為理想且普遍的連鎖健身企業(yè)的結構形式。但由于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結構復雜性”和“動態(tài)性”,造就了多樣化的星網模式結構。它的理想性體現(xiàn)在它類似于數(shù)學圖論上的K-星圖類型,具有Skolem 優(yōu)美圖的性質——高效率的信息結構。然而,并不是每個健身企業(yè)網絡的聯(lián)結都是高效率的,幾乎很難達到理想的Skolem 的優(yōu)美圖的狀態(tài)。由于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各節(jié)點決策能力和決策模式有所差異[7],重復或者冗余的聯(lián)結普遍存在,節(jié)點間多樣聯(lián)結方式導致內、外網絡復合形式結構的復雜性。在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中某些節(jié)點間的關系是一種較松散的形式,活性節(jié)點的動態(tài)聯(lián)結導致各個主體間的邊界模糊,組織邊界的動態(tài)變化呈現(xiàn)出組織柔性的特點。連鎖健身企業(yè)內、外網絡的功能性邊界也是多孔狀的[14],隨著某些外部組織的合作關系的加強,引發(fā)組織內部化與外部化的過程的演變,打破組織邊界的情況時常發(fā)生。
3.1.3 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結構的分析路徑
對于上述復雜多樣且動態(tài)變化的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如何剝絲抽繭、科學認識其結構特征?首先,由內而外的認識邏輯將有助于把握其由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核心區(qū)域向外圍輻射的特性。內部網絡是研究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結構特征的基礎,而外部網絡由于其開放性以及環(huán)境融合性造成測度其結構特征的操作難度。因此,本研究以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為中心,研究其對外的關系網絡的結構特征,暫忽略外部網絡中其他各組織節(jié)點之間的關系網絡,采用個體中心網的測度方式。其次,從整體到個體的分析路徑將較深入的研究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結構特征,有助于比較其結構特征的差異及來源。由于網絡分析的優(yōu)勢在于可跨越“宏觀”和“微觀”的鴻溝,無論是在連鎖健身企業(yè)整體層面還是到具體健身門店網點,都可分析其位置和關系特征。內部網絡由于相對閉合性,可視為以連鎖健身企業(yè)科層為邊界的整體網絡,因此,對14 家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整體網絡結構的刻畫,將有助于把握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整體結構,探究不同類型的結構形式提取可能影響其結構特征的因素變量。對440 家門店內部網絡位置和關系的測度,并分析影響其結構特征差異的因素變量。對外網絡的研究立足于個體門店層次,探討各門店在企業(yè)外部網絡中的位置和關系,考察因素變量是否也影響其對外網絡結構特征。通過由內而外、從整體到個體的方式,在探討內部整體網絡結構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在連鎖健身門店層面上的個體結構特征,從而分析影響結構特征的差異及來源。
3.2.1 構成要素
立足于節(jié)點之間的關系,依據哈坎森劃分節(jié)點、行動和資源的3 個維度,研究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構成要素[26]。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是由“總部”和“門店”為主要節(jié)點所形成的連鎖健身企業(yè)整體的有機系統(tǒng),它是以共同使用相同的商標、商號、經營模式等經營資源,按照合同約定在統(tǒng)一經營體系下從事經營活動的體育健身服務組織的關系集合。企業(yè)總部因其地位重要可稱之為“盟主”節(jié)點,各門店在網絡中的位置和關系雖有差別,但都具有節(jié)點活性即決策能力,且是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有者[13]?;谶B鎖經營分散的資源結構和各主體間適度分散的資產權利結構,內部網絡通過節(jié)點建立相互聯(lián)系,再將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
從節(jié)點間的關系來看,總部、各門店之間通過訂立的正式契約與非正式契約相互作用,實現(xiàn)資源的流通和交換。最常見的正式契約即其門店與總部所簽訂的關于連鎖模式的一系列合同。而總部和各門店之間因長期的合作關系建立起信任機制,在分工合作的同時通過資源推介、集體學習建立起各種非正式契約關系,社會交往嵌入到其經濟關系中[30],社會資本在連鎖健身企業(yè)系統(tǒng)內不斷累積,因交易費用的減少而促進內部網絡的各種交易行為。
作為明示的正式契約關系,連鎖模式合同的訂立是連鎖健身企業(yè)節(jié)點間關系的基礎。從門店層面來看,直營門店以58%的比例占據半壁江山,其次是加盟門店占30%,自愿加盟門店占12%。以網絡的視角來審視直營連鎖、加盟連鎖和自愿連鎖3種形式的契約以及制度安排,和一般的企業(yè)網絡形式(即界于市場和企業(yè)間的網絡組織[32])如外包、戰(zhàn)略聯(lián)盟等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比較3種連鎖形式,直營連鎖更接近于企業(yè)科層制度,多以總部命令、管理和指導的契約形式,協(xié)調企業(yè)內部的正式與非正式關系,企業(yè)總部的控制程度性相對較高,門店之間的合作程度較高,門店個體的自主性較低;而自愿連鎖的契約形式更接近于市場,各門店之間自愿結盟,以較為松散的方式聯(lián)結,因此總部的控制程度較低,各門店之間的自主性較強;連鎖加盟在總部控制程度、門店合作程度以及自主程度等方面介于二者之間[6](表2)。從企業(yè)集團層面來看,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中大多有2種或以上連鎖形式復合并存的情況。8家企業(yè)以直營為主,直營門店比例都在75%以上;6家企業(yè)以加盟為主,直營店比例在25%~50%之間。健身企業(yè)總部既可通過擴大直營門店數(shù)量來實現(xiàn)規(guī)模效應,但為防止規(guī)模不經濟的情況出現(xiàn),又可出售給加盟店在特定區(qū)域的特許營銷權減少生產成本,提升自身的品牌無形資產。直營和特許經營2種不同的連鎖形式長期并存在同一個企業(yè)中,能獲得只采取單一形式無法得到的協(xié)同效益,但是由于連鎖形式差異性的存在,保持著這種差異性和相似性的平衡也存在挑戰(zhàn)[24]。
因不同的連鎖形式的契約及制度安排方式具有差異,直接導致內部網絡結構和關系特征的差異;而每一個連鎖企業(yè)中各類連鎖形式所占比例的大小的不同,也是導致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結構個體差異性來源的重要原因。為深入探討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的結構特征的差異,下文分別就內部整體網絡結構和門店(節(jié)點)個體結構特征2個方面進行討論。
3.2.2 內部整體網絡的類型及特征
由于內部網絡的相對封閉性和整體性,運用測度整體網方法搜集數(shù)據,對整個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中各門店之間的關系進行測量(由于總部幾乎與所有門店節(jié)點都有聯(lián)系,在測量時不作考慮),運用UCINET 6 軟件計算得出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整體中心度(整體網絡的中心性,包括度數(shù)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11]、密度(整個網絡的交往密度)[8,11]、聚類系數(shù)(反映任意二者交往的概率)[31]以及連通性(反映信息傳遞有效性)[8]等相關指標值(表3)。社會網絡分析法用節(jié)點之間的關系數(shù)據來構建數(shù)據矩陣,不同于一般統(tǒng)計所用的屬性數(shù)據。在軟件運算之前采用對稱化處理,并經由該軟件的“Netdraw”功能描繪出各企業(yè)的內部網絡圖。
表2 本研究3種連鎖經營形式的比較一覽表Table 2 Comparison of Three Chain Types
表3 本研究各個集團的內部網絡值一覽表Table 3 Internal Network Value of Each Enterprise
為深入分析內部整體網絡的結構特征,參照各企業(yè)網絡的特征值,依據相應的理論進行分類,并就相應類型進行討論。星網模式依據其中心勢程度,分為單核心、雙核心或者多核心的星網形態(tài)[20]。審視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中心趨勢,“連鎖形式”和“是否多區(qū)域”連鎖是影響其中心“勢”的2個主要因素。
由于連鎖經營的3種不同連鎖形式本身的差別,如集團與門店間的控制程度差異以及各門店之間的合作程度不同,導致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結構和關系的差異。以健身門店所在區(qū)域來看,可參考周殿昆按照發(fā)育階段將連鎖組織分為區(qū)域內布局和跨區(qū)域布局網絡2種類型[22]。區(qū)域內的連鎖健身企業(yè)的組織機構與跨區(qū)域布局的組織機構有較大差別。區(qū)域內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多是以直營為主的企業(yè)內部網絡,其管理層和業(yè)務層都在同一地區(qū),而跨區(qū)域的企業(yè)會在每個區(qū)域中設立兼管理和業(yè)務的職能部門,可以為地方辦事處,也可能賦予某個直營店或者較為信任的加盟店相應的管理職能;既可能是以直營為主,又可能是以加盟為主的混合模式。因此,參照以上特征值,本研究依據上述2個分類標準將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分為3種類型:
第一,區(qū)域內直營類。首先審視區(qū)域內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北京奧力健、上海星之健、深圳中航和廣東力美健。區(qū)域內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大多以直營為主。在直營連鎖為主的企業(yè)網絡中,總部對各個門店的控制程度較高,各門店之間的合作程度較高。因此,相比較于其他類型企業(yè)內部網絡,這一類型的網絡密度最高、集聚系數(shù)較高、連通性較高。其中,北京奧力健是最為典型的網絡,由于其任意2家門店都有聯(lián)系,因此,其密度值、集聚系數(shù)以及連通性都為所有14 家內部網絡最大值(圖3(4))。說明這該類企業(yè)的內部網絡中各門店聯(lián)系緊密,任意2 個門店間建立聯(lián)系的可能性較大,而該結構的信息和資源的傳遞也較為有效和穩(wěn)定。而深圳中航是較為特殊的該類型網絡,其整體中心度最高和中介性最高(而其余的該類型網絡的中心度并不明顯),說明該企業(yè)內部是圍繞著若干門店的中心“勢”而存在(圖3(1)),某些門店承擔了較多的職能且在企業(yè)內部網絡中處于顯著的中心地位。
第二,跨區(qū)域直營類。以直營為主的跨區(qū)域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核心—邊緣”趨勢[23],且核心區(qū)域中各節(jié)點連接度較高。審視核心區(qū)域中的各節(jié)點,多為與總部處于同一城市的門店網絡分布,而外圍的節(jié)點分布在總部外的城市。因此,其內部網絡的整體密度、集聚系數(shù)低于第一類區(qū)域內的企業(yè)內部網絡。在核心區(qū)域內的健身門店與以上海為總部的一兆韋德、亞歷山大、威爾士以及以北京為總部的浩沙企業(yè)內部網絡均屬于該類型(圖4)。
第三,跨區(qū)域加盟類。以加盟為主的企業(yè)網絡,總部對各個門店的控制程度不高,各門店的自主程度較高,因此,該網絡整體的密度較低,集聚系數(shù)最低(除了青鳥健身),說明門店之間建立關系的概率較小。這個類型的網絡較其他兩種網絡而言結構對等性較低,多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狀況。中體倍力呈現(xiàn)出“核心—邊緣”的明顯趨勢,北京的門店與其他地區(qū)的門店之間關系緊密,而在其他區(qū)域中各區(qū)域之間的門店交往較多,北京之外的跨區(qū)域交往較少(圖5)。
圖3 本研究區(qū)域內直營類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整體網絡示意圖Figure 3.Internal Networks Profile of Direct Chain in Single Region
圖4 本研究跨區(qū)域直營類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整體網絡示意圖Figure 4.Internal Networks Profile of Franchise Chain across Regions
個體網絡結構特征是網絡中每個節(jié)點的結構特征,即在分析整體網絡結構的基礎上,從健身門店的層次測度每個門店在企業(yè)網絡中所處的位置和關系。本研究以440家門店的調研數(shù)據為樣本,分別測度其在“對內網絡”和“對外網絡”中的網絡結構特征值。個體層面的企業(yè)對內網絡結構特征是通過整體網的測度方式用UCINET 6 軟件計算出各特征值;而各門店對外關系的結構特征則通過個體中心網的測度方式。從“位置”和“關系”2 個基本維度選取個體結構特征的指標。依據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特點選取位置維度的測度指標——度數(shù)中心性,指的是一個點與其他節(jié)點發(fā)展交往關系能力,描述一個點與其他所有節(jié)點的交往關系[25]。關系維度選用關系頻率和關系久度[28]2個指標。測量依據是調研結果中得出的各集團、門店與不同組織的交往權重,并依據“沒有交往”、“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等分別賦值來求出交往頻率,依據“沒有交往”、“最近”、“半年前”、“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前”分別賦值得出交往久度[11]。
圖5 本研究跨區(qū)域加盟類的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整體網絡示意圖Figure 5.Internal Networks Profile of Voluntary Chain across Regions
3.3.1 門店層次的對內網絡結構特征
在整體網層面上可得出,區(qū)域與連鎖模式是影響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結構特征的重要因素,從而造就了多樣化的網絡結構。為深入驗證與分析各網絡結構的差異來源,本研究采用單、雙因素方差分析[15],將“城市級別”和“連鎖形式”作為2個重要因素,分析在個體層面上的網絡結構特征的差別。
3.3.1.1 對內中心性
由表4可見,在對連鎖健身企業(yè)門店(n=440)的對內網絡中心性進行測度的基礎上,運用“城市級別”和“連鎖形式”雙因素交互效應方差分析,可得出該模型修正R2為0.31,反映了該模型解釋方差的程度。不同城市級別之間健身門店的對內節(jié)點中心性差異顯著(P=0.001),偏η2(代表各因素以及交互效應解釋的變異的程度,計算的百分率并非基于分數(shù)的總變異性)為0.036,說明城市級別的高低是解釋連鎖健身企業(yè)對內網絡中心性差異的重要變量;不同加盟方式的健身門店的對內節(jié)點中心性差異并不顯著(P=0.268>0.05);而各城市級別和各加盟方式的不同交互水平對對內節(jié)點中心性的差異顯著(P=0.000),偏η2為0.058。
為進一步分析各“城市級別”對對內中心性的差異趨勢,進一步通過S-N-K 法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在一線和二線城市連鎖健身門店的對內中心性明顯高于三線和四線城市的對內中心性,在整個連鎖健身企業(yè)的對內網絡中占據相對的中心位置。并且隨著城市級別由高到低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的中心性呈整體逐步下降的趨勢。因總部大都在一線城市,而地處一線城市的門店具有更多的就近資源和更優(yōu)質的輔助網絡,部分門店提供著示范店的模范作用,并且擁有一些特殊職能,因此,具有較強的中心性。
表4 本研究因素交互效應的方差檢驗(對內中心性)一覽表Table 4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Centrality of Internal Network)
深入對各個“城市級別”進行LSD 法的多重比較檢驗,得出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對內中心性差異不顯著,一線與三線城市的均值差為16.06,差異顯著(P=0.000);一線和四線城市的均值差17.469,差異顯著(P=0.039);而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對內中心性均值差11.99,差異顯著(P=0.003)(表5)。
表5 本研究城市級別之間的多重比較一覽表(對內中心性)Table 5 Pairwise Comparisons of City Level(Centrality of Internal Network)
如圖6所示,以城市級別為橫坐標,對內中心性的邊際均值為縱坐標的加盟方式的3 條線并不平行,且3 條線互有交叉,說明2 個因素變量存在交叉式交互效應,且該交互作用解釋了對內中心性的部分變異[2]。在一線城市中,連鎖健身門店的對內中心性按照直營門店、加盟連鎖和自愿連鎖的順序依次下降;在二線城市中,直營門店的節(jié)點中心性高于其他二者,但加盟連鎖和自愿加盟對其的變化并無影響;由于直營加盟和加盟連鎖連線交叉的存在,在三線城市中,加盟連鎖門店的對內中心性最高,然后依次是直營門店和自愿連鎖形式的門店。
3.3.1.2 對內關系頻率與久度
通過方差檢驗發(fā)現(xiàn),對內關系頻率和對內關系久度2個觀測指標值都僅受到連鎖形式的影響。對內關系頻率誤差來源于連鎖形式的F值為11.129,差異顯著(P=0.000),偏為0.049;連鎖形式對對內關系久度的差異顯著(P=0.001)(表6)。
圖6 本研究邊際均值的交互效應示意圖(對內中心性)Figure 6.Profile Plots of Estimated Marginal Means(Centrality of Internal Network)
表6 本研究對內關系頻率與對內關系久度的方差檢驗一覽表Table 6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Duration and Frequencies of Internal Network)
通過S-N-K 法分析對對內關系頻率的多重比較顯示,可看出直營連鎖和自愿連鎖的對外關系頻率明顯高于加盟連鎖的門店。
應用LSD 法檢驗對內關系頻率的差異,可得出直營連鎖與加盟連鎖的差異顯著均值差為0.638(P=0.01),且直營連鎖與自愿連鎖的差異顯著,均值差負0.730(P=0.000);對于對內關系久度而言,直營連鎖與加盟連鎖的差異顯著,均值差1.170(P=0.009),自愿連鎖與加盟連鎖的差異顯著,均值差為0.902(P=0.003)(表7)。
表7 本研究基于LSD法對對內關系頻率與對內關系久度多重比較一覽表Table 7 Pairwise Comparisons of Chain Types by LSD(Duration and Frequencies of Internal Network)
因此,對內關系特征——頻率和久度都僅受到連鎖形式的影響,說明連鎖形式本身的契約結構差異導致了網絡中節(jié)點之間關系的不同,是影響連鎖健身企業(yè)門店之間的交往關系的重要因素。
3.3.2 門店層次的對外網絡結構特征
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多變,導致從整體上研究其外部網絡的難度較大,因此,本研究立足于連鎖健身門店的對外關系網絡,運用個體中心網的測度方式計算連鎖健身企業(yè)對外網絡的位置和關系特征。對外網絡位置特征——對外中心度采用因素提取的方法獲得。對外關系特征的測度方式是將440 家門店與各組織交往比例作為權重,測出每個門店的對外網絡結構特征的綜合值(綜合考慮與各種組織的交往關系)。調研數(shù)據所得,健身門店與各類組織交往比重依次是:客戶(86.6%)、消防部門(80.2%)、衛(wèi)生部門(79.5%)、器材供應及 維修部門(77.4%)、金融機構(67.9%)、廣告公司(55.6%)、社區(qū)組織或協(xié)會(50.1%)、其他品牌商家(48.5%)、各級體育局(45.6%)、醫(yī)療及器械公司(44.2%)、行業(yè)協(xié)會(37.8%)、房產方(33.5%)、街道辦事處(31.4%)、高校及科研機構(28.2%)。由于健身服務產品的不可存儲性,連鎖健身企業(yè)多采用直銷方式,健身門店需和客戶直接建立交往關系;而大部分健身門店都與消防部門和衛(wèi)生部門等建立聯(lián)系,并受其指導和監(jiān)督;器材供應及維修部門也是門店須經常交往的組織;由于前期投資大而回報較慢,與金融部門尋求資金融通十分必要;而廣告公司以及其他品牌商家對于健身門店的品牌推廣及廣告營銷具有重要作用,如部分門店與當?shù)厣倘Φ拿廊輹半娪霸郝?lián)合營銷,從而擴大顧客源[21];健身門店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會與社區(qū)、街道辦事處以及房產方等組織建立聯(lián)系。
綜上,由于連鎖健身企業(yè)對外交往的組織類型繁多且情況復雜,因此,難以分析所有外在變量導致對外網絡結構特征的差異。依據前面研究對內網絡結構特征的影響變量“城市級別”和“連鎖形式”,繼續(xù)考察二者是否影響對外網絡的位置和關系,在此基礎上比較連鎖健身門店在對內和對外網絡結構特征的差異。
3.3.2.1 對外中心性
由表8可見,對外中心性的方差檢驗顯示,城市級別、加盟方式以及二者交互效應3個因素變量均對對外中心性差異顯著,P值分別為0.013、0.009、0.048。3 個因素變量對該變異的解釋程度分別為0.025、0.022和0.029。
表8 本研究因素交互效應的方差檢驗一覽表(對外中心性)Table 8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Centrality of External Network)
為進一步分析各“城市級別”和各“加盟方式”之間的對外網絡中心性的差異趨勢,通過S-N-K 法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隨著加盟方式由直營到加盟連鎖再到自愿加盟,對外中心性呈現(xiàn)由低到高的趨勢,且自愿加盟的名店明顯高于其余二者。而各城市間的變化趨勢并不明顯.因此,隨著加盟方式由總部的控制程度由高到低,各個門店的自主性隨之上升,其對外關系的自主性隨之上升,其更容易占據對外網絡的中心性。
為多重比較各組別的對外中心性的差異,應用LSD 法檢驗可得出,一線城市較其他城市的對外中心性均值為最小,其中和二線城市的對外中心性差異不顯著(表9),三線城市與一線的均值差0.858,差異顯著(P=0.011);四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均值差17.469,差異顯著(P=0.039);而三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對外中心性均值差0.647,差異顯著(P=0.032)。四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均值差1.298,差異顯著(P=0.03)。
表9 本研究基于LSD法的對外中心性多重比較一覽表Table 9 Pairwise Comparisons by LSD(Duration and Frequencies of Internal Network)
城市級別和加盟方式的交互效應對對外中心性差異存在影響。如圖7所示,對外中心性的邊際均值的3 條線互有交叉且有5個交點,說明2 個因素變量存在復雜的交叉式交互效應,且該交互作用解釋了對外中心性的部分變異。整體趨勢是相比較于直營門店和自愿加盟門店邊際均值的顯著變化,加盟連鎖形式的門店的邊際均值的變化微乎其微。在一線城市中,直營門店略高于加盟連鎖和自愿加盟的門店,且加盟連鎖和自愿加盟對對外中心性的影響不明顯;在二線城市中,直營門店的對外中心性高于其他二者,但加盟連鎖和自愿加盟二者差別微小;在三線城市中,自愿加盟的對外中心性明顯高于直營加盟和加盟連鎖,然后依次是直營門店和自愿連鎖形式的門店;四線城市中的直營門店的對外中心性再次反超,明顯高于其余二者。
3.3.2.2 對外網絡關系頻率
通過對外網關系頻率的雙因素交互效應方差分析,可得出該模型修正R2為0.092,不同連鎖形式之間的健身門店的對內節(jié)點中心性差異顯著(P=0.000),偏η2為0.039,說明連鎖形式是解釋連鎖健身企業(yè)對內網絡中心性差異的重要因素;不同城市級別的健身門店的對外關系頻率差異并不顯著(P=0.124>0.05);而各城市級別和各加盟方式的不同交互水平對對內節(jié)點中心性的差異顯著(P=0.000),偏η2為0.052(表10)。
圖7 本研究邊際均值的交互效應示意圖(對外中心性)Figure 7.Profile Plots of Estimated Marginal Means(Centrality of External Network)
通過S-N-K 法分析各連鎖形式差異的變化趨勢和分類,可以看出,直營連鎖和自愿連鎖的對外關系頻率明顯高于加盟連鎖的門店。為進一步分析各“城市級別”和各“加盟方式”之間的對外關系頻率的差異趨勢,通過S-N-K法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隨著加盟方式由加盟連鎖到直營再到自愿加盟,對外關系頻率呈現(xiàn)由低到高的趨勢,且自愿加盟的門店明顯高于其余二者。而各城市間的變化趨勢并不明顯。
表10 本研究因素交互效應的方差檢驗一覽表(對外關系頻率)Table 10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Frequencies of External Network)
表11 本研究對外關系頻率基于LSD的多重比較一覽表Table 11 Pairwise Comparisons by LSD(Frequencies of External Network)
應用LSD 法檢驗對外關系頻率的差異,可得出一線城市較其他城市均值為最小,一線城市與四線城市的對外關系頻率差異顯著(P=0.025),均值差為-1.429;直營連鎖與加盟連鎖的差異顯著(P=0.001),均值差為1.507,自愿連鎖與加盟連鎖的差異顯著(P=0.001),均值差為0.995(表11)。
2個因素變量的交互效應影響著對外關系頻率的差異。如圖8所示,不同加盟方式的對外關系頻率的交互作用解釋了對外中心性的部分變異。自愿連鎖和加盟連鎖2條線趨近于平行,二者并未有交點,說明二者的主效應明顯。直營連鎖與另外2 條線都有交叉,因此,存在交叉式交互相應。
圖8 本研究邊際均值的交互效應示意圖(對外關系頻率)Figure 8.Profile Plots of Estimated Marginal Means(Frequencies of External Network)
整體趨勢是相比較于直營門店和自愿加盟門店邊際均值的顯著變化,加盟連鎖形式的門店的邊際均值,變化微乎其微。在一線城市中,直營門店略高于自愿加盟的門店,而加盟連鎖位居最后;在二線城市中,加盟連鎖的門店對外關系頻率低于其他二者,且直營門店和自愿加盟門店二者差別微小;在三線城市中,直營門店的對外關系頻率最低,自愿加盟的明顯高于直營加盟和加盟連鎖;在四線城市中,直營門店的對外中心性再次強勢反超,明顯高于其余二者。
與對外關系頻率不同,考究對外關系久度的差異來源,發(fā)現(xiàn)城市級別與連鎖形式對其的影響并不顯著。因此,在對外關系特征方面,城市級別與連鎖形式對其的影響作用較為復雜,二者交互影響著對外關系頻率,而對外關系久度的差異來源并不明顯。
在對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核心區(qū)域即內部整體網絡結構分析的基礎上,得出連鎖模式和區(qū)域是劃分其類型的主要依據。因此,本研究在門店層面的個體網絡結構特征中,來考察“連鎖模式”和“城市級別”是否是影響對內以及對外結構特征的主要因素。
源于外部網絡的“城市級別”和源于內部網絡的“連鎖模式”已在企業(yè)發(fā)展中交互影響著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結構特征?!俺鞘屑墑e”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城市發(fā)展水平、綜合經濟實力、輻射帶動能力等方面。城市本身所提供的各種要素主要通過連鎖健身企業(yè)的外部輔助網絡,促使資源在網絡的節(jié)點中進行融通。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的因素變量已滲透并影響著內部網絡結構特征,連鎖健身門店的對內中心性的差異受城市級別的影響,并受城市級別和連鎖模式二者交互作用的影響。除此之外,張玲漪等對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戰(zhàn)略的分析也得出地區(qū)因素是解釋門店店數(shù)差異的主要因素[19]?!斑B鎖模式”源發(fā)于連鎖健身企業(yè)內部網絡中,由于契約的簽訂導致連鎖健身企業(yè)中內部科層結構本質的不同,直接影響內部網絡的結構和關系。由于網絡結構的動態(tài)性,以及企業(yè)戰(zhàn)略與結構調整的互動性[1],它的影響作用同樣也蔓延到對外網絡中。具體體現(xiàn)在連鎖模式和城市級別二者交互作用影響著其對外網絡的結構特征,如對外中心性和對外關系頻率都受二者交互作用的影響。
受“連鎖模式”和“城市級別”雙重影響,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結構特征呈現(xiàn)出對內與對外網絡結構特征的不同。綜合比較對內和對外特征的差異,除了二者本身在測度方式的不同,整體呈現(xiàn)出相對于對外網絡而言,對內網絡受“連鎖模式”和“城市級別”二者影響的因素較少。具體體現(xiàn)在對內關系頻率和對外關系久度僅受“連鎖模式”的影響,并不受“城市級別”以及交互作用的影響,但在對外網絡關系頻率方面,卻受到二者以及交互作用的影響;對內中心性不受連鎖模式的影響,而對外中心性卻受到二者以及交互作用的影響。其原因在于在內部相對封閉的網絡中,源于內部網絡的契約結構本身帶來差異的影響作用較大。而在對外網絡中,外部變量的繁多與復雜,以及眾多未知變量間的交互作用影響著結構特征,因此,對外網絡結構特征中大多受二者雙重的影響作用。
“戰(zhàn)略與結構”是企業(yè)發(fā)展的永恒議題。對我國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結構特征研究立足于復雜網絡結構的視角,旨在為今后探討我國健身企業(yè)競爭力與成長機制提供基礎。本研究分析連鎖健身企業(yè)網絡的基本形式、類別以及結構特征,得出“城市級別”和“連鎖模式”是解釋其結構特征差異的重要來源。
[1]艾爾弗雷德·錢德勒.戰(zhàn)略與結構:美國工商企業(yè)成長的若干篇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1-25.
[2]車宏生,王愛平,卞冉.心理與社會研究統(tǒng)計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69-380.
[3]杜長亮,丁振峰.競技能力網絡結構特征[J].體育科學,2012,32(10):39-49.
[4]國家統(tǒng)計局.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10318 _402711891.htm.
[5]韓秀英,宋和勝,馮兵,等.連鎖體育健身俱樂部經營網點布局的投資決策模型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3):107-109.
[6]李榮慶.三種連鎖經營發(fā)育的比較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7]林潤輝.網絡組織與企業(yè)高成長[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107-134.
[8]劉軍.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 軟件使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9-187.
[9]劉英.體育健身俱樂部加盟連鎖經營模式下的品牌模式[J].四川體育科學,2008,28(2):7-8.
[10]劉平江.我國連鎖商業(yè)健身俱樂部經營與管理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11]羅家德.社會網分析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25-179.
[12]孟韜.網絡視角下的產業(yè)集群組織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45-48.
[13]孫國強.網絡組織的內涵、特征與構成要素[J].南開管理評論,2001,(4):38-40.
[14]邵云飛,唐小我,陳新有.基于網絡視角的產業(yè)集群創(chuàng)新[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177-236.
[15]王愛民譯,F(xiàn)rederick J.Gravetter和Larry B.Wallnau著.行為科學統(tǒng)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88-169.
[16]鄔愛其.集群企業(yè)網絡化成長機制:理論分析與浙江經驗[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4.
[17]中國新聞網.統(tǒng)計局:35市新房銷售數(shù)據統(tǒng)計直接用網簽數(shù)據[EB/OL].http://www.chinanews.com/estate/2010/09-25/2552705.shtml.
[18]張林,劉煒,林顯鵬,等.中國體育及相關產業(yè)統(tǒng)計研究[J].體育科學,2008,28(10):16-25.
[19]張玲漪,王希姝.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戰(zhàn)略——運用雙因素方差分析[J].當代經濟,2012,(13):54-56.
[20]章帆.分工協(xié)同網絡與產業(yè)組織演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3-39.
[21]鐘天朗,于潔.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業(yè)“十一五”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J].體育科研,2006,27(4):33-36.
[22]周殿昆.連鎖公司快速成長奧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1-58.
[23]BORGATTI S P,EVERETT M G.Models of core/periphery structures[J].Soc Networks,2000,21(4):375-395.
[24]BRADACH J L,ECCLES R G.Price,authority,and trust:From ideal types to plural forms[J].Annual Rev Soc,1989,15:97-118.
[25]FREEMAN L C.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Soc Networks,1979,1(3):215-239.
[26]H KANSSON H,SNEHOTA I.No business is an island:the network concept of business strategy[J].Scand J Manage,1989,5(3):187-200.
[27]INTERNATIONAL FRANCHISE ASSOCIATION.About franchising-h(huán)elp with buying a franchise[EB/OL].http://www.franchise.org/aboutfranchising.aspx.
[28]MARSDEN P V,CAMPBELL K E.Measuring tie strength[J].Soc Forces,1984,63(2):482-501.
[29]POWELL W W,KOPUT K W,SMITH-DOERR L,et al.Network 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Organizational returns to collaboration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J].Res Soc Organizat,1999,16(1):129-159.
[30]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 Sci Q,1997,42(1):35-67.
[31]WATTS D J.Networks,dynamics,and 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 1[J].Am J Soc,1999,105(2):493-527.
[32]WILLIAMSON O E.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he comparativ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J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1987,8(4):61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