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周煉霞的詩詞創(chuàng)作"/>
◆ 劉 聰
好句欲教仙見妒——論周煉霞的詩詞創(chuàng)作
◆ 劉 聰
近百年來,在我國的詩壇與詞苑中,曾涌現(xiàn)出不少杰出的女作家。如卓爾不群的呂碧城,憂時傷亂的沈祖棻,悱惻深婉的丁懷楓,才氣縱橫的陳小翠……她們就像一顆顆耀眼的明星,閃爍在二十世紀舊體詩詞的夜空里。其中,女畫家兼女詩人周煉霞,在當時可謂絢爛至極,即使于光芒斂去的今天,她在詩詞上的過人天賦與不凡造詣,仍舊令世人為之傾服不已。
老輩文人冒鶴亭曾稱她是“今日之黃皆令也”,“不讓李漱玉”;學衡派主將胡先骕也說她“誠今日之李易安”;詩家沈瘦東更認為她“清詞秀句,不近煙火,信乎毛嬙、西子,不必見面而知其美也”,又說“其詩秀美在骨,無塵穢滓其筆端,錦心繡口,本之天授”。至于填詞,同輩詞人更公認她為當代最杰出的女詞人之一。如周采泉詞中云:“間氣中興矣,女詞人、祖棻雙蕙,懷楓一紫?!币蛔霞醋弦酥軣捪?。陳九思道:“當代女詞人者三,曰螺川詩屋周煉霞,飛霞山民張珍懷,蕙風樓主蕙漪陳乃文,皆名重一時?!彼斡杺惛J為她與“清照珠璣,祖棻才調(diào),掎角千秋樹一軍”。皆可謂對其推崇備至。當時,中國畫院的狂人許傚庳亦不無感慨道:“畫院數(shù)十人……論詩詞,螺川第一,真愧煞須眉?!?/p>
周煉霞,江西吉安人,一九〇六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紫宜,又名茝,字霱,號螺川,室名螺川詩屋、懺紅軒。幼年之時,她即對詩詞書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九一七年,她隨全家移居上海,后來正式從滬上名家鄭德凝學畫、蔣梅笙習詩。二十年代后期,她以女畫家聞名藝苑,開始靠鬻畫為生。一九三四年,她響應參加了中國女子書畫會,自此畫藝漸進,聲名也日盛,漸漸被時人稱作“金閨國士”和“詩書畫三絕的女鄭虔”。一九五六年,她以首批女畫師的身份進入上海中國畫院?!拔母铩敝校馐芰嗣土业呐?,被毆盲一目。八十年代初,她赴美國治療眼傷,并定居于大洋彼岸。二〇〇〇年,周煉霞卒于洛杉磯寓所,享年九十五歲。
周煉霞一生歷經(jīng)了晚清、民國、汪偽政府和新中國等多個時期,她親身體驗了每一個時期的社會動蕩與政治變革。經(jīng)歷豐富而人生坎坷的她,身上既有傳統(tǒng)女性特有的溫婉細膩,又有于亂世中磨煉出來的樂觀曠達。她與歷代閨閣詩人不同的一點,在于她已經(jīng)生活在一個呼吁男女平權(quán)的時代里,并處身于一個擁有現(xiàn)代文明的繁華都會中。作為一個以鬻畫獨立謀生的新女性,她已經(jīng)走出了傳統(tǒng)的閨閣,在新舊時代的交替下與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具有了現(xiàn)代的思想意識。因此不難想見,時代、社會、人生、思想的全然不同,必然會使周煉霞的詩詞產(chǎn)生出與傳統(tǒng)閨閣詩詞全然不同的新特點。例如,周煉霞的筆端就常常帶有傳統(tǒng)女性少有的豪邁之氣,這就打破了歷代閨閣詩詞以婉約為宗的傳統(tǒng)。如她的《浣溪沙》:
未信須眉席上珍。峻嶙奇氣不堪馴。當筵彩筆掃千軍。海角詩人原善飲,江南詞客慣能文。一時低首盡稱臣。
當年周煉霞常常出沒于滬上各種文酒之會,她的畫藝詩才也傾倒了在座的眾多詞客與詩人。在她面前,這些男性文人都由衷地俯首稱臣,對她贊嘆不已。這一首《浣溪沙》作為周煉霞自身寫照,新女性的獨立意識,已化作一股峻嶙奇氣,蓬勃躍然紙上。清代劉熙載曾說:“詩品出于人品?!敝軣捪荚娫~中的這種豪氣縱橫之作,正是出于她自身豪邁不羈的性格。除此之外,在她詩詞中還有不少情致歡娛的作品,也有異于歷代閨閣詩詞以言愁苦為工的特點。冒鶴亭就曾指出:“自來作者多愁苦之言,以其易工。其實際有不盡然者,等于無病而呻,以求動人之聽已耳。螺川詞一破陳規(guī),務為歡娛,以難好者見好,而有時流于駘蕩。”如作者最為世人傳誦的這首自度曲,即為其駘蕩歡娛風格的代表作:
幾度聲低語軟。道是寒輕夜猶淺。早些歸去早些眠,夢里和君相見。丁寧后約毋忘。星眸滟滟生光。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
(《慶清平 寒夜》)
在四十年代日偽統(tǒng)治時期,因資源緊張及防空要求,上海經(jīng)常實施燈火管制,一拉警報,全市熄燈,市民若夜間出行,實在多有不便。對于這樣的社會弊端,當時同在上海的著名女詩家陳小翠就有詩寫道:“收燈門巷千家黑,聽雨江湖六月寒?!痹娭衅嗫?,雖亦動人,但其意境仍未脫傳統(tǒng)詩人的窠臼。同樣面對燈火管制,周煉霞卻不直言其苦,反而提筆寫下了“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的歡娛之句,暗指國人只要心心相印,即使無燈無月,再黑暗再惡劣的環(huán)境與苦難也不足畏懼。這兩句詞,情致歡娛,而詞意微諷、語出曠達,反生駘蕩之情,氣度胸襟自與陳小翠不同。故此該句一出,即被廣為傳誦,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社會反響,以致著名的夜花園香雪園茶座,特請她書寫此聯(lián)貼于園內(nèi),以作招攬生意之用。“無燈無月”之詞,實際是以美人香草之句,寓戰(zhàn)時愛國之思?!皟尚南嗾铡币部梢岳斫鉃槭侵钢貞c與上海之間,只因當時文網(wǎng)森嚴,周氏不得不以曲筆為之。誰料后來卻有人從“無燈無月”的字面上曲解此詞為艷情大膽之作,浮想聯(lián)翩,這實在有昧于當時的歷史,又有違于作者的初衷了。
其實,周煉霞早年本無意作詩人,但作為職業(yè)畫家,在中國文藝崇文尚雅的傳統(tǒng)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斷不可分。學作詩,不僅是畫家將來寫作題畫詩的基本功,更是畫家提高自身文藝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v觀周煉霞現(xiàn)存詩篇,題畫之作占了很大的比例??梢哉f,她在詩詞上的不凡才華,對提升她畫作的文化品位確是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不能否認,她的很多詩在寫作之初,卻又不是為作詩而作,而是為題畫而作。而她的畫,又大多要用于商業(yè)銷售。因此,周煉霞在寫詩之時,有意無意總要迎合市場的需求,故多傾向于表達樂觀喜悅之情,而少愁苦哀嘆之意,久而久之,她的詩作就明顯帶有歡娛駘蕩的風格。所以說,不言愁苦,除周煉霞個性因素使然外,自然也與當時商業(yè)初興下海派文化的特點和市民審美的趣味多有關(guān)系。
然而,即便是純?yōu)樽鳟嫸}詩,要想題好,也誠非易事。題畫詩實為一篇命題作文,以七言絕句為例,作者須要在一首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字之中,將畫中之物一一顧及,且起承轉(zhuǎn)合如行云流水,謀篇布局又妥帖自然,最后還能寓意深遠,含有余味,這就不是初窺詩詞門徑者易于達到的了。我們試舉幾首周煉霞的題畫詩,借此以見作者手段之高:
齒牙莫笑穿墉慣,還識酸甜味道真。漆黑雙眸光一寸,卻教看盡夢中人。
(《題葡萄與鼠圖》)
京紫風塵散綺羅,白門柳折舊枝柯。過江莫笑紛如織,未抵新來名士多。
(《題柳鯽零落紫薇圖》)
當年空谷自稱王,不道而今侍晚妝。若使群芳重訂譜,國香終遜美人香。
(《題美人香草圖》)
綠遍天涯更水涯,芭蕉葉大掩窗紗。蜘蛛也解留春住,著意添絲網(wǎng)落花。
(《題芭蕉蜘蛛圖》)
其中第三首所題《美人香草圖》,本為周煉霞與白蕉合作之畫,白蕉畫蘭草,煉霞畫美人。畫畢,白蕉題詩稱所繪之蘭為王者香(借用孔子之語),煉霞聞后,便立題此詩于畫上,稱蘭草而今侍奉美人,故王者香也終要遜于美人香。作者錦心繡口,壓倒須眉,且以詩相斗,妙趣橫生。詩中句句不離畫,卻又未曾拘于畫幅之上,如此手段,方為題畫詩中之上品。此外,詩中所流露出的這種新女性獨立不屈的思想意識在周煉霞的詩詞中也是常有表現(xiàn)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周煉霞的詩詞在語言風格上,也有清新自然、含蓄雋永,語淺而意婉的特點,大部分詩詞并不晦澀難解。這自然也與她作題畫詩時多求易于讀者理解不無關(guān)系。此外,基于同樣的原因,周煉霞作詩擅于白描而不好用典。這可以她為裱畫大家劉定之的題詩為例:
瘦骨長髯入畫中,行人爭指是劉翁。銀毫并列排瓊雪,寶軸雙垂壓玉虹。補得天衣無縫跡,裝成云錦有神工。只今藝苑留真譜,先策君家第一功。
(《劉定之屬題冊》)
當時,裝裱大師劉定之在六十壽辰時以繪像征題。連著名老詩人冒鶴亭都覺難以下筆,因為裝裱無典故可用。在大家正躊躇間,周煉霞卻說:“白描為之,何必拘泥于典故?!庇谑菗]筆寫下此詩,純以白描敷衍成篇,不用一典,卻盡得風流,使在場眾人無不嘆服。
周煉霞作詩貴乎自然,不事用典,但并不意味她于遣詞造句上全不留心。只是她匠心獨運,即便使用疊字、回文,看似都如妙手偶得,絕無斧痕。清末民初的詞學家況周頤曾說:“不經(jīng)意而經(jīng)意,易;經(jīng)意而不經(jīng)意,難?!敝軣捪嫉脑娫~在煉字上就常常有“經(jīng)意而不經(jīng)意”之作,如這首小令:
當時記得曾攜手,人醉花扶?;ㄗ砣朔觥P咄始t香粉欲酥。而今只是成相憶,燈背人孤。人背燈孤。千種思量一夢無。
(《采桑子》)
上片中的“人醉花扶?;ㄗ砣朔觥迸c下片中的“燈背人孤。人背燈孤”,十六字中只兩兩位置一換,則意義迥別,境界頓出,實在有無窮之妙。看似不經(jīng)意,卻實為作者經(jīng)意至極之筆,寫來卻又絲毫不留痕跡。正因作者擁有如此高超的手段,有時隨手揮灑的游戲之作,都如神來之筆,而不落苦吟之態(tài),如《卜算子》二首:
已是丑奴兒,那復羅敷媚。綠意紅情得暮春,弄影全無謂。香冷少年心,酒暖千秋歲。簾卷東風第一枝,花與人同醉。
淡畫滿庭芳,遙唱春云怨。不買胭脂點絳唇,本色何由褪。玉笛一絲風,吹過聲聲慢。似說無愁可解嘲,且斗尊前健。
原來周煉霞于晚年之時,曾收到杭州某詞人索要她照片的來函,而周煉霞卻只填了這兩首小詞回報。兩詞中隨手嵌入了《丑奴兒》、《羅敷媚》、《綠意》、《紅情》、《少年心》、《千秋歲》、《東風第一枝》、《滿庭芳》、《春云怨》、《點絳唇》、《一絲風》、《聲聲慢》、《無愁可解》十三個詞牌名,卻依舊如行云流水,了無痕跡。集詞牌作詞,本來是一種文字游戲,難得周煉霞能寫得如此渾然天成,此實非斫輪老手不能辦也。
此外,周煉霞的詩詞,還特別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想象豐富、意象新奇。如她早年所記西湖蜜月的一首絕句:
金風颯颯乍涼天,游屐錚錚不趁船。荷葉折來為雨蓋,卻教人似并頭蓮。
(《西湖憶》十首之十)
樂府古詩中,原有“下有并根藕,上生并頭蓮”之句,將并頭而開的蓮花暗喻成相依相愛的情侶。而周煉霞卻于詩中反用其意,將擎著荷葉避雨的愛侶比喻作并頭蓮花,令人耳目一新,反生神奇之效。除比喻外,周煉霞的詩詞中也多有將物擬人之作,如以下兩首詠物詞:
是誰妙手輕輕擘。細縷橫陳織。此君再世也風流。情愿抽筋刻骨看梳頭。蝦須鳳節(jié)難相比。西蜀良工美。倘教添個畫中人。錯認隔簾呼出俏真真。
(《虞美人》)
泥金鑲裹。閃鑠些兒個。引得神仙心可可。也愛人間煙火。多情香草誰栽。駢將玉指拈來。寵受胭脂一吻,不辭化骨成灰。
(《清平樂》)
第一首是詠四川竹簾畫,唐人元稹詩有“水晶簾下看梳頭”,《虞美人》上片三四句“此君再世也風流。情愿抽筋刻骨看梳頭”,即暗用元稹詩意,只是將水晶簾變作竹簾而已。竹簾畫,本是將蜀中慈竹抽成細如毫發(fā)的竹絲,再編織而成?!俺榻睢薄ⅰ翱坦恰?,正是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竹簾畫的整個制作工藝。而慈竹甘愿遭受“抽筋刻骨”的痛苦化身竹簾,卻只是為看伊人梳頭,此君情癡如此,自是風流至極。擬人的手法使得該詞情趣橫溢,韻味無窮。
第二首是詠金頭香煙,最精彩的是煞拍二句:“寵受胭脂一吻,不辭化骨成灰?!睂懪~人吸煙時,煙身變短和煙灰飛落的過程好似香煙“化骨成灰”,而香煙不怕化骨成灰,卻只是為了享受女詩人吸吮煙蒂時的“胭脂一吻”。一首小詞想象竟如此新奇而大膽,寫來又跌宕風流、纏綿不盡。作者下筆揮灑隨意,收發(fā)自如,真是能極盡體物之妙,不由人不贊嘆稱奇。
意大利的文藝批評家克羅齊曾說過,大作家不同于一般人,不是因大作家技巧熟練,能達他人所不能達,而是因大作家想象高超,能想他人所不能想。周煉霞的這些神來之筆,不正是大作家能想他人所不能想的最好例證嗎?
除題畫詠物外,周煉霞的詩詞中也有不少篇章描寫了當時的社會與生活,具有更廣泛而豐富的內(nèi)容。其中尤以寫舊上海都市生活的居多。如《夜游黃浦公園即事》、《浣溪沙 克金哥舞場夜舞》、《虞美人 新雅酒樓新開冷氣》、《明月生南浦 麗娃村》、《虞美人 影 中秋夕愛儷園賞月》等。其中又有不少歌詠現(xiàn)代都市中新出現(xiàn)的文明事物,這多為之前閨秀詩詞中所未見的新題材。試舉一首寫上海公車的令詞:
排就雁行階畔立。玉轂馳來,陣陣鳴仙笛。兩兩朱扉相次辟。紛紛下上連珠疾。后擁香肩前觸屐。玳瑁梁高,素手舉難得。路轉(zhuǎn)回環(huán)多曲折。人如嫩柳常欹側(cè)。
(《明月生南浦》)
一闋小詞,就像一幕現(xiàn)代都市中的情景劇,有環(huán)境,有情節(jié),有人物,末句還帶了一點點喜劇的色彩,將日常生活中一個乘公車的小片段描繪得惟妙惟肖。其實,用傳統(tǒng)詩詞表達西方文明的新事物和現(xiàn)代都市的新生活,自晚清以來,已屢見不鮮。但大多數(shù)詩人,都還是以局外人的視角來旁觀審查,且多帶有新鮮與獵奇的心態(tài);而周煉霞卻早已將之融入進自己的平常生活,所詠所作,已是早為熟識的身邊事物,感受也就更為細膩與平實。作為吟詠新事物的小詞,周煉霞雖仍使用了“玉轂”、“仙笛”、“朱扉”、“玳瑁梁”等傳統(tǒng)詩詞中習見的詞藻來渲染其美,卻能讓人一望便知所指,流暢自然,毫無生澀隔閡之感。常有學古未化之人說舊體詩詞只適合表達古人情感,而很難反映現(xiàn)代生活。試讀周煉霞的這些小詞,這樣的說法自是不攻而破。
此外,周煉霞的詩詞中有不少描寫當時社會情形的篇章,還可起到以詩證史的作用。如《軋米》詩寫四十年代物資緊張時上海市民帶著枕衣兼作米囊半夜排隊糴米的辛酸:
重愁壓損作詩肩,陋巷安貧又一年。相約前街平糴去,米囊還倩枕衣兼。
夢里曾留云鬢香,縷金絲繡紫鴛鴦。從知煮字饑難療,不作詩囊作米囊。
又如在上海淪陷后,她為唐云《江山無盡圖》題詩,在稱頌友人畫筆精熟的同時,也表達了日寇侵華時留在淪陷區(qū)愛國人士的憤慨與無奈:
是誰潑墨寫神州,萬里嵐光腕底收。野屋無人風弄竹,長空有字雁驚秋。浪淘千古英雄去,云滿一天海客愁。不盡江山寥落感,還憑彩筆補金甌。
在國共內(nèi)戰(zhàn)時,周煉霞還有一闋《滿江紅》,表達了對國共內(nèi)戰(zhàn)和國民黨當局鉗制輿論的不滿,并對國家(彼時中國版圖狀如“秋海棠”)的前途命運充滿了深深的憂思。舉其下半闋為例:
錘煉就,心腸鐵。還放卻,眉頭結(jié)。有連營戈甲,滿庭袍笏。野士不容知國事,書生但許談風月。舊山河,忍向畫圖看,秋棠葉。
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時,周煉霞所住巷口的鐵門被拉去煉鋼廠,她填了一首《綺羅香》紀事懷舊,其中不無傷感之意:
疏落冰文,玲瓏瑣字,春色幾曾關(guān)住。生就無情,底事惹人離緒。早不是畫戟朱扉,暫安頓倦窩吟旅。憶宵寒中酒歸遲,亂敲清響似金鼓。年年幽巷黯佇。看盡夕陽紅瘦,烏衣來去。獸嚙魚銜,總惜錯教同鑄。任吹殘柳絮團風,更不閉梨花深雨。料他時玉翦飛還,定難尋舊戶。
在五六十年代的各種政治運動中,常有一個熟悉的情景:廣播里充斥著各樣的口號,四面墻壁上也貼滿了大字報。周煉霞的《感時詩》則對這些政治運動有較為真實的描述。詩中末句,作者翻用了唐人杜牧“落花猶似墜樓人”的詩句,寫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命運,讀來卻更加沉痛悲涼:
呼聲動地電流波,別樣綱常四壁羅。銷盡繁華春似夢,墜樓人比落花多。
在以上詩篇中,社會的動蕩和個人的哀樂,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于作者筆下??梢哉f,這些詩詞除文學價值外,因本身也多載史料,還具有不小的文獻價值,我們在讀這些文學作品的同時,亦能借此來了解更多的歷史信息。
我們可以看出,在作者的詩詞之中,詞的成就更高于詩。詩中,絕句高于律詩;詞中,小令高于長調(diào)。女性擅長絕句、小令,本不足為奇,這自然與其思緒婉轉(zhuǎn)、感情細膩有關(guān)。在風格上,周煉霞的詩清新靈巧,頗多晚唐風韻;小令則直逼晏歐,纏綿悱惻;長調(diào)實集柳耆卿與李易安二家之長,既得柳的真率明朗,又有李的委婉雋永。同時,周煉霞在繼承前人風格的基礎(chǔ)上,也融進了不少自己的藝術(shù)特色,故最終能形成個人鮮明而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注釋
:①本文中所引詩詞皆引自劉聰編:《無燈無月兩心知——周煉霞其人與其詩》,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②冒懷蘇:《冒鶴亭先生年譜》,學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538頁;鄭逸梅:《藝林散葉》,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06頁。
③胡宗剛:《胡先骕先生年譜長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14頁。
④沈瘦東:《瓶粟齋詩話》,轉(zhuǎn)引自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685、710頁。
⑤周采泉:《金縷百詠》,澳門九九學社1997年版,第87頁。除一紫為周煉霞外,祖棻為沈祖棻,雙蕙為陳蕙漪、劉蕙愔,懷楓為丁寧。
⑥陳九思:《蕙風樓燼余幸草序》,引自陳乃文:《蕙風樓燼余幸草》(私印本),第1頁。
⑦宋訓倫:《馨庵詞稿》(臺灣私印本)2005年版,第41頁。
⑧陳巨來:《安持人物瑣憶》,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頁。
⑨冒鶴亭:《螺川韻語序》,轉(zhuǎn)引自徐昱中、徐昭南編:《女畫家周煉霞》(美國私印本)2010年版,第33頁。
⑩陳小翠:《翠樓吟草三編》(私印本)1953年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