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2)
玉稻518系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農科院與河南師范大學共同育成的中熟粳型常規(guī)水稻新品種。該品種2012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河南省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及試種示范中,均表現出高產、優(yōu)質、抗病、廣適、熟期適中等特性。在2009—2010年河南省區(qū)試中,平均產量 8821.5 kg/hm2,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16.8%,達極顯著水平;大面積示范單產 9750 kg/hm2左右。該品種在黃淮粳稻區(qū)均可種植,應用前景廣泛。本文通過對該品種產量及產量構成性狀進行分析,了解各性狀間的內在聯系,探討其高產的最佳途徑,為充分發(fā)揮該品種的增產增效潛力提供科學的依據。
2009—2011年河南省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及各地試種示范結果,選出具有代表性的22個點次的產量及產量構成性狀數據,通過相關分析及通徑分析,了解各因素的內在聯系及對產量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探索其合理高產構成及栽培技術措施。統(tǒng)計分析采用DP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1]。
從表1可以看出,玉稻518產量及產量構成性狀在不同生態(tài)點呈現不同幅度的變化。其中實收產量的變異系數為6.68%,表現出較好的穩(wěn)定性。在產量各構成性狀中,有效穗和每穗總粒數的變異系數較大,分別是14.28%和12.21%;而結實率和千粒重的變異系數相對較小,分別是7.33%和6.75%。說明有效穗和每穗總粒數受環(huán)境條件、栽培管理措施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大,而結實率和千粒重的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通過對玉稻518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其產量構成的因素(x)與產量的相關系數大小依次為:每穗總粒數(x2)﹥結實率(x3)﹥有效穗(x1)﹥千粒重(x4),其中每穗總粒數與產量呈顯著相關,說明在產量構成性狀中,每穗總粒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在產量各構成性狀中,每穗總粒數與有效穗、結實率、千粒重之間呈負向相關,且與有效穗呈顯著負相關;有效穗與千粒重呈顯著負相關;說明隨著有效穗的增加,每穗總粒數和千粒重會顯著降低。因此,在該品種的高產栽培中,應主攻每穗總粒數,提高結實率,同時使各產量構成性狀之間彼此協(xié)調發(fā)展,以充分發(fā)揮各性狀的最大效應。
表1 玉稻518產量構成及其變異分析
表2 玉稻518產量與各產量構成性狀間的相關系數
為進一步揭示產量各構成性狀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對產量的作用,對產量構成性狀進行了通徑分析。從表 3 可以看出,有效穗(x1)、每穗總粒數(x2)、結實率(x3)和千粒重(x4)對產量直接增效作用的大小依次為x2(p2y=0. 9214)﹥x3(p3y=0. 5032)﹥x1(p1y=0. 3656)﹥x4(p4y=0. 1022)。消除其他因素的間接作用得到凈效應,每穗總粒數的直接效應最高,但受有效穗、結實率和千粒重的制約,凈效應變小,為0. 5725。千粒重的直接效應最低,說明千粒重相對比較穩(wěn)定。中國稻作學[2]的研究也表明,在水稻產量構成因素中,千粒重是比較穩(wěn)定的,因為千粒重為品種的自身固有特性,受栽培條件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較小。此外,有效穗和千粒重對產量的直接通徑系數較小,但它們對產量的凈效應均為負值。因此在栽培上應著眼于協(xié)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保證一定量的有效穗條件下,增加每穗總粒數,同時提高結實率,是該品種獲得高產的關鍵。
表3 玉稻518各產量構成因素對產量的通徑系數
以上分析結果表明,在玉稻518產量各構成性狀中,每穗總粒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其次是結實率和有效穗,千粒重對產量的貢獻相對最小。因此,在玉稻518高產栽培中,應以提高每穗總粒數為主,同時兼顧提高結實率和保證一定量的有效穗。其具體栽培技術措施如下:
沿黃稻區(qū)作麥茬稻栽培,4月底至5月初播種,豫南“秈改粳”地區(qū)可推遲到5月中下旬播種;濕潤育秧,秧田播種量控制在450 kg/hm2左右,秧田與大田比例1∶10;播種前浸種催芽,做到稀播勻播;秧齡控制在35 d左右;播種前施150 kg/hm2磷酸二銨作為底肥,在二葉一心時施尿素75 kg/hm2,移栽一周前再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做到移栽時帶有二至三分蘗。
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塊,栽插規(guī)格13 cm×25 cm(2.0 萬穴/667 m2),每穴 3~4 苗;高肥力田塊行距可增大至 13.3 cm×30 cm (1.7萬穴/667 m2),每穴2~3苗。插植應做到淺插、勻栽。
施肥本著前重中輕后補的原則,總施肥量折合純氮255 kg/hm2,以基蘗肥與穗肥比例為6∶4為宜。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并配施磷肥、鋅肥等,追肥以尿素為主。早施重施分蘗肥,結合淺水促早發(fā)快發(fā),提高穗數;重施促花肥,巧施保花肥,以達到穗大粒多的目的。水漿管理做到:薄水栽秧;前期淺水勤灌,促苗早發(fā)快發(fā),夠苗適當晾田;孕穗抽穗保持水層;灌漿成熟期淺水濕潤交替,切忌大水長期浸泡;收割前7 d左右停水。及時做好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以及紋枯病等的防治。
[1]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tǒng)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tǒng)[M].科學出版社,2002∶294~311.
[2]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中國稻作學[M].農業(yè)出版社,1986∶235~236.
[3]夏加發(fā),李澤福,高峰等.中秈898產量構成及高產栽培措施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0,28(6)∶707~708,716.
[4]吳茂力,吳萬義,匡應龍.水稻品種綿香576產量結構分析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2010,12(2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