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蘭 喻世萬 周 毅 徐 征 鄧開智 冷明敏
(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齒狀線上下,表面同時為直腸黏膜和肛管皮膚所覆蓋。若混合痔圍繞直腸肛管一周,即稱為環(huán)狀混合痔,是痔瘡發(fā)展的最后階段,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將其列為肛腸科16種難治病之一[1],最終需手術治療。本院采用痔切除伴肛門成形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收到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德陽市人民醫(yī)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312例,均為肛腸科住院患者,符合1994年《中醫(y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7-94)[2]之環(huán)狀混合痔診斷,且不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156例,男性74例,女性82例;年齡18~84 歲,平均(45.62±9.05)歲;對照組 156 例,男性 77例,女性 79 例;年齡 20~78 歲,平均(44.68±9.09)歲。治療組伴發(fā)肛乳頭肥大40例,肛裂25例,血栓性外痔51例;對照組伴發(fā)肛乳頭肥大37例,肛裂28例,血栓性外痔48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術晨行清潔灌腸,腰俞穴麻醉后,在截石位下手術治療。且所有病例均在內痔的黏膜下注入1∶1消痔靈注射液;合并有血栓的予皮下剝離,有肛乳頭肥大的予結扎切除,有肛裂的行內括約肌側切術。術后控制排便1 d;預防性應用抗生素2d;7 d左右拆除切口縫線;每日便后局部清洗,并用痔瘡寧栓和馬應龍痔瘡膏換藥至創(chuàng)面愈合。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手術方法:自外痔贅皮下緣向齒線方向作放射狀小梭形切口至齒線上0.5 cm處,鈍性加銳性剝離皮下痔靜脈叢,用彎血管鉗鉗夾內痔基底部,1號線“8”字縫扎或雙重結扎。剪去1/3殘端。保留好肛管皮橋。術畢,檢查創(chuàng)面無活動性出血,于創(chuàng)緣皮下注入亞甲蘭利多卡因局部封閉長效止痛,痔瘡寧栓1粒塞肛,敷料包扎固定。治療組選擇內痔較大的混合痔,做傳統(tǒng)外剝內扎術。選擇內痔較小的混合痔,行縱切橫縫:提起混合痔外痔皮膚隆起部位,作一長約1.0 cm的放射狀切口,上端至齒線,下端至外痔體外側緣0.5 cm,牽開切口兩側皮膚,潛行剝離皮下組織,并切除。用小彎鉗鉗夾外痔皮膚,鉗夾方向與肛緣方向一致,于彎鉗底部切除殘余外痔皮膚后,用0號腸線行間斷縫合。同法處理其他部位混合痔,從而對肛門進行了成形。術畢,檢查創(chuàng)面無活動性出血,于創(chuàng)緣皮下注入亞甲蘭利多卡因局部封閉長效止痛,痔瘡寧栓1粒塞肛,敷料包扎固定。
1.3 療效觀察 觀察兩組治療率、愈合時間。參照《中醫(y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制定,治愈:癥狀消失,痔消失。好轉:癥狀改善,痔縮小。無效:癥狀、體征均無變化。愈合時間的判斷:切口完全愈合,無分泌物,排便無出血、疼痛、無腫物脫出。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愈合時間比較 治療組平均愈合時間(18.32±2.94)d,明顯短于對照組之(21.20±4.40)d(P<0.01)。
傳統(tǒng)的外剝內扎術是國內外治療混合痔最常見的一種術式,被認為是痔切除的經典術式。其優(yōu)點是手術簡單,對于單發(fā)或相互之間相對孤立的內痔根治效果較好。但其存在諸多缺點:治療不徹底,創(chuàng)面較大,愈合時間長,容易導致肛門狹窄、肛緣水腫等并發(fā)癥[4]。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可達 10%左右[5]。1975 年,Thomson 首次提出了痔的新概念:痔是直腸下端的唇狀肉贅或稱為肛墊(anal cushions),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結構,呈右前、右后及左側三葉排列,協(xié)助括約肌維持肛門的正常閉合,肛墊病理性肥大即為痔病[6-7]。肛墊具有特殊的黏膜上皮:單層柱狀上皮與復層鱗狀上皮之間的移行上皮,即ATZ上皮,具有一定的免疫及內分泌功能,有精細的辨別覺,有多種化學性和機械性受體,可引發(fā)保護性的肛門反射,對維持正常排便活動有極其重要意義[8]。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筆者采用痔切除伴肛門成形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進行皮下剝離,破壞的齒狀線區(qū)域比較少,并盡可能地保留肛管皮膚和保留齒線及其附近黏膜組織,有效的保護了肛管ATZ區(qū)域,因而就盡可能地不影響或少影響肛門精細控便能力,從而保持肛管的完整性,進而保護了肛門的功能。因此,本術式術后治愈率高、愈合時間短。
綜上,采用痔切除伴肛門成形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在治療的徹底性和保護好肛管皮膚之間達到了很好的平衡,恢復解剖結構,減少組織創(chuàng)傷,減少術后出血,解決肛墊下移,減輕了痛苦,縮短了愈合時間及療程,術后保證肛管排便精細控制,有效預防復發(fā),一次性根治徹底,降低了醫(yī)療費用,減輕了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林毅,蔡炳勤.中醫(yī)臨床診治叢書·外科專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21.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
[3]黃乃鍵.中國肛腸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出版社,1996:620-697.
[4]郁俊文.環(huán)狀混合痔的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0,30(2):51-53.
[5]宋維亮,王振軍.痔的現代治療評價[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17(2):116-118.
[6]ThomsonWHF.Thenature of hemorrhoids[J].Br J Surg,1975,62:542-552.
[7]張東銘.痔的現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學基礎[J].中華肛腸病雜志,2001,21(3):26-39.
[8]張東銘,王玉成.盆底與肛門病學[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