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月華
新課程改革頒布了高中課程的課程標準,對教師教學提出了的新要求。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建充滿活力的生物課堂,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探討高中生物教學在新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一、在標準化新課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弊端
1.教師在與學生進行知識透徹性的傳授過程中,對學生的現代意識培養(yǎng)重視不夠。在過去,教師已經習慣了對基本知識的考查和基本技能的講授,對生物的科學素養(yǎng)卻沒有很好的重視。這樣讓學生的現代意識很難得到很大的轉變和提高。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人才有了更高的新要求。對于高中生物教師而言,充分了解學生的現代意識是讓素質教育實現的大前提,也是培養(yǎng)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2.教師對于知識結構不夠清晰。對現在的生物教師來說,由于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對于新課標的高中生物存在很多疑問,沒有更深的了解,更是對課程的核心理解不透徹。而實際上新課改是一種全面、徹底地對高中生物進行的革新,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現代化的新要求,還要讓學生更加關注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對于很多高中生物教師來說,在大學里對當時的現代生物技術并沒有很深的接觸,而在當教師后,更是對專業(yè)關注得不多,這便造成了教師對于知識結構更新的滯后性,對于教學內容不能深入地了解,讓教學目標很難達到,也很難滲入生物科學的思想方法。
3.教師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方法。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的課堂過于枯燥單一,只是一味地進行講授,不懂得跟學生進行互動,沒有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做出很大的改變,讓教師成為引導人,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有更深刻的影響。當然,也有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改革早早地進行了一些改變,在課堂上,學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時間,能夠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了,這也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
4.高中生物教學過程存在很大的缺陷問題。現在的很多高中,對新課程并沒有進行宣傳,就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當然很多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讓知識以更為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在課下,也要學會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庫來搜索相關資料,讓學生擁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生物,這也大大改變了生物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沒有關聯的情況。
5.教師在教學中對形式要求過分追求,使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只有深入地把探究式學習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合作中進行學習才能真正地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從而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體現。
二、新課程高中生物的優(yōu)化方案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yǎng)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
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復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tǒng)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第五,對于評價方式要進行多元化,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單一評價方式,讓學生的考試成績只作為考核學生生物能力的一部分。為響應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要使用激勵的評價方式,并因人而異,對學生知識、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的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查,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教學要求教師要充分提高自身的認識,對其內涵進行滲透,并多組織有趣的有關生物教學的活動,體現學生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