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巍,宋春麗,張曉華,任巧彥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臨床常見的綜合征,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也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1]。目前雖然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瓣膜病患者在早期即能獲得良好的治療,使患者發(fā)生心衰的年齡逐漸升高,但一旦發(fā)生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將大大下降,甚至喪失自理能力,給社會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所以治療心衰,尤其是早期心衰患者(心功能Ⅱ級~Ⅲ級),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诖耍铱铺剡x取70例心衰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觀察其對心功能的改善情況。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住的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Ⅱ級~Ⅳ級。男34例,女36例。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治療組35例,給予硝酸酯類藥物及利尿劑,左室射血分數(LVEF)低的患者給予地高辛治療。心脈隆組35例,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300 mg加25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每天兩次,5d為一個療程。
1.2 方法 觀察治療5d、1月后兩組患者腦鈉肽(BNP)水平、LVEF;觀察治療1月后兩組患者6min步行試驗情況。于30 m走廊中囑患者步行6min,記錄患者所能通過的距離,判斷心功能情況,由此評價心衰患者病情嚴重性、運動耐量和預后。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各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BNP水平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5d、1月血清BNP水平明顯下降,且心脈隆組較常規(guī)治療組下降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NP水平(±s) p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NP水平(±s) pmol/L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5d 治療后1個月對照組 727.11±37.15 653.25±27.391) 376.26±36.281)治療組 784.36±41.53 621.14±31.131)2) 266.38±28.871)2)
2.2 兩組治療前后LVEF水平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5d LVEF水平稍有升高,無統(tǒng)計學意義,1個月LVEF水平明顯升高,且心脈隆組較常規(guī)治療組升高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VEF水平(±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VEF水平(±s) %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1個月時比較,2)P<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5d 治療后1個月對照組 37.1±6.4 38.2±7.6 41.3±8.21)治療組 36.2±5.2 37.8±6.1 47.1±9.61)2)
2.3 兩組6min步行距離(見表3)
表3 兩組6min步行距離(±s)
表3 兩組6min步行距離(±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組別 治療前(m) 治療后(m)對照組 303.2±74.7 362.1±86.31)治療組 302.6±76.4 408.3±87.11)2)
CHF多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心排出量減低,引起肺循環(huán)和(或)體循環(huán)靜脈淤血以及組織灌注不足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器質性心臟病的終末階段,發(fā)病率高,CHF也是各種心臟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因此降低CHF患者死亡率,改善生活質量,已成為近來研究的熱點[2]。
BNP主要來源于心室。心肌缺血、損傷、壞死、心室壁張力和壓力增加均可刺激BNP合成及分泌。監(jiān)測BNP水平,對早期發(fā)現CHF、評價CHF程度以及鑒別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造成的呼吸困難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且其數值高低與CHF程度正相關,所以,監(jiān)測血清BNP水平可以作為一項獨立的評價方法對臨床中藥物治療效果做出評價。而6min步行實驗操作簡單,與患者心衰的嚴重程度相關,是評價心衰患者病情嚴重性、運動耐量和預后的指標,是當前各項心衰臨床試驗主要的研究終點之一,用以評判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左室射血分數更是臨床中最常用到評價患者心功能高低的最直接、最簡便的方法。本實驗通過以上三個方面指標對心脈隆注射液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具體量化的觀察。
心脈隆注射液是由美洲大蠊干品經過浸漬,減壓,濃縮,分離,再溶解后制得。其有效成分為多肽、核苷和結合氨基酸等[3]。從多方面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拮抗心室重構效應[4]。具有促進心肌細胞鈣離子內流,增加心肌收縮力,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擴張腎血管利尿等作用[5],降低心臟前后負荷,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顯著降低患者BNP水平。本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治療,觀察發(fā)現治療5d后兩組患者LVEF水平稍有升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認為LVEF為反映左室收縮功能的指標,它的高低與左室重構密切相關,需要長期用藥并嚴格控制心衰才會有明顯改善,本實驗中1個月時復查LVEF即發(fā)現有明顯升高,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除此以外,各項指標均可證實,心脈隆注射液可明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況。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59.
[2] 王小青.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進展[J].中國水電醫(yī)學,2011,4:245.
[3] 趙志勇,齊幟,崔秀娥,等.心脈隆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0,19(2):120.
[4] 唐曉鴻.心脈隆注射液藥理作用和治療心力衰竭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6):463.
[5] 張功己,章黎思,黃玉樹,等.心脈隆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藥物與臨床,2011,18(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