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旺,蘇 郁,郭衛(wèi)中,林成壽,劉壽坤,王盈盈,王 旭,王曉露,溫保軍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骨科,福建福安355000)
Ruedi-AllgowerⅢ型的pilon骨折,其脛骨遠端關節(jié)面和干骺端骨折呈粉碎性、壓縮性,常需切開復位內固定加植骨,如合并的腓骨遠端骨折也需要切開復位內固定,將需要1個以上的切口,因受局部軟組織條件的限制,其治療難度大,是創(chuàng)傷骨科的難題。現(xiàn)將本院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植骨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12例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植骨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齡21~62歲,平均33.4歲;手術時間為傷后5~14d,平均8 d。均為Ruedi-AllgowerⅢ型,為閉合性骨折,合并不穩(wěn)定性腓骨遠端骨折,軟組織損傷情況為Tscherne CⅠ~Ⅱ型。術后隨訪12~16個月,平均13個月。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先予外固定,均抬高患肢。待踝部腫脹大部分消退、水泡吸收、皮膚褶皺出現(xiàn)后再行切開手術。手術遵循Ruedi-Allgower[1]提出的4個經典原則。首先,行腓骨重建。采用腓骨后側直型切口切開復位骨折,采用鋼板或螺釘固定。其次,重建脛骨關節(jié)面。采用脛骨前內側縱行切口,長約4~5cm,在脛骨嵴外側0~2cm區(qū)域內,其與腓骨切口之間的皮瓣寬度大于7cm。切口深部在伸肌支持帶水平進行分離:(1)從支持帶內側緣入,將脛骨前肌腱拉至外側;(2)偏向中線入,從踇長伸肌腱及趾長伸肌腱間入。以距骨關節(jié)面為參照物,復位關節(jié)面骨折塊。骨折線向上超過該切口范圍者,于骨折上段處另行小切口輔助復位??耸厢樆蚵葆斉R時固定骨折。第3步取髂骨或同種異體骨植骨。第4步于內踝部偏后做一長約3cm的切口,其與脛骨前內側切口之間的皮瓣寬度大于3cm。骨膜外插入脛骨內側解剖鎖定板,C型臂X線機透視證實接骨板位置良好后,鋼板近段加做小切口行固定,關閉切口。
1.3 療效評價 根據(jù)文獻[2]為 Mazur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優(yōu):大于92分,踝關節(jié)無腫痛,步態(tài)正常,活動自如;良:87~92分,踝關節(jié)輕微腫痛,正常步態(tài),活動度可達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動時疼痛,活動度僅為正常的1/2,正常步態(tài),需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差:小于65分,行走或靜息痛,活動度僅為正常的1/3,跛行,踝關節(jié)腫脹。
所有患者傷口均甲級愈合。12例均無感染;骨折無延遲愈合,無畸形愈合,見圖1;骨折平均臨床愈合時間14周,無1例內固定斷裂;優(yōu)8例(66.67%),良2例(16.67%),可2例(16.67%)。優(yōu)良率為83.3%。
圖1 pilon骨折患者術前、后正側位X線片
復雜pilon骨折是創(chuàng)傷骨科的治療難點,目前療效不盡人意。其骨折復位的要求高,但并發(fā)癥多,尤其是軟組織并發(fā)癥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對于合并腓骨骨折的Ruedi-AllgowerⅢ型者其最佳治療方案,一直存在分歧。目前,有兩種方法: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3],外固定結合有限內固定[4]。前者早期切開復位脛腓骨骨折,鋼板內固定腓骨,用外固定或牽引維持脛骨骨折復位,二期解除外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脛骨。后者常用于處理開放性骨折,早期切開復位有限內固定脛腓骨骨折,保留外固定支架至骨折愈合。這兩種方法目前較多應用于骨折損傷嚴重、軟組織條件差的患者,可明顯減少軟組織并發(fā)癥。
但對于軟組織條件尚可的閉合性骨折患者,盲目采用上述兩種方法,可帶來部分問題:(1)療程長,患者負擔重;(2)關節(jié)制動時間長,關節(jié)功能恢復較困難;(3)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其二期復位骨折、重建關節(jié)的手術難度比一期明顯增加;(4)外固定結合有限內固定術,釘眼感染并發(fā)癥普遍,其固定的穩(wěn)定性較差,骨折愈合時間長,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率增高。而采用了一期3切口鋼板內固定的方法,良好解決上述問題:(1)療程短,患者負擔輕;(2)關節(jié)功能恢復較好;(3)早期復位脛骨骨折的難度明顯減輕;(4)無外固定針針眼感染并發(fā)癥;穩(wěn)定性高,可長期保持正確的力線排列和解剖結構,遠期未出現(xiàn)關節(jié)面塌陷、力線喪失等。
手術成功的前提條件在于軟組織對手術的耐受性。對于“軟組織條件尚可”的具體界定如下:閉合性骨折,初期軟組織損傷的程度均在Tscherne CⅡ以下,經過嚴格的1~2周術前處理后,組織條件尤其是軟組織條件對手術尚能耐受者。
踝部3切口適用于需要使用脛骨內側鎖定鋼板的患者,其3切口缺一不可。其中內踝部短切口用于脛骨內側鎖定鋼板的插入及放置,其一般不需超3cm;腓骨后外側切口用于安放腓骨鋼板;脛骨遠端骨折的復位、植骨需要做一脛骨前內側切口。3切口與經典AO雙切口[5]有區(qū)別。經典雙切口分別為暴露腓骨的后外側切口和暴露脛骨的前內側切口;其前內側切口為弧形,始于踝關節(jié)近端5~8cm,沿脛骨嵴外側,順著支持帶的內側緣跨過踝關節(jié)直達舟骨基底。經典AO雙切口更適用于在脛骨前外側和腓骨各放置一塊鋼板,如用于安放脛骨前內側鎖定板則很困難。
本研究前內側切口為縱行,并盡量縮短,有限暴露;其與腓骨后外側切口之間的距離最短為7cm,與文獻[6-7]一致。另外,本研究可將前內側切口在脛骨外側嵴與踝前方中點之間微調,使其與內踝切口之間的距離大于3cm,使兩切口間隨意皮瓣長寬比例接近1∶1,以避免皮瓣壞死。結果12例患者無一出現(xiàn)切口皮瓣壞死。
經過術前認真篩選病例,軟組織準備,謹慎制訂手術方案,術中充分貫徹有限暴露的微創(chuàng)原則,3切口鋼板內固定方法取得滿意療效。該方法在骨折治療高要求和并發(fā)癥預防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是安全可行的。
[1] Ruedi T,AllGower M.Fractur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tibia into the ankle joint[J].Injury,1969,1:92-99.
[2] Mazur JM,Schwartz E,Simon SR.Ankle arthrodesis.Longterm follow-up with gait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79,61(7):964-75.
[3] Blauth M,Bastian L,Krettek C,et al.Surgical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ibial pilon fractures:A study of three techniques[J].J Orthop Trauma,2001,15:153-160.
[4] 劉紅光,吳小濤,張文捷,等.延期有限切開復位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嚴重脛骨Pilon骨折[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12):35-36.
[5] Riidei TP,Burkley RE,Moran CG.骨折治療的 AO原則[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0:642.
[6] Egol KA,Wolinsky P,Koval KJ.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pilon fractures[J].Foot Ankle Clin,2000,5(4):873-885.
[7] Borrelli J,Catalano L.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pilon fractures: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orthopaedic trauma[J].Orthop Trauma,1999,13(8):57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