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青
先兆流產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發(fā)生于妊娠 12 周以前,臨床表現(xiàn)為陰道少量暗紅色出血或血性白帶,無妊娠物排出,伴下腹痛或腰背痛[1]。目前認為流產的因素與染色體異常、感染因素、體內激素水平過低、母體全身疾病、外界因素等有關。在中醫(yī)學上,此病屬“胎漏”,“胎動不安”范疇,病因機理主要是沖任失調、系胎無力、胎氣不寧[2]。如處理得當,多能繼續(xù)妊娠。如處理不當,兼證加重,則可能發(fā)展成流產。單純西醫(yī)治療往往療效欠佳,本研究近年來運用固腎安胎丸聯(lián)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診斷為先兆流產患者230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41歲;妊娠最短42 d,最長78 d;病程最短1 h,最長 7 d;有流產史61例,習慣性流產1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陰道出血或小腹墜疼,腰背酸痛,經尿妊娠試驗、B超確診宮內妊娠,且B超下可見典型孕囊,可見胎芽或并有胎心搏動。婦檢子宮大小與孕周相符,排除宮頸、陰道因素所致的陰道出血。以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120 例給予固腎安胎丸聯(lián)合孕酮治療,對照組 110 例單純給予孕酮保胎治療。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固腎安胎丸(北京勃然制藥廠生產),1次1袋,3次/d,連用 14 d;并每日肌注黃體酮20mg。對照組:每日肌注黃體酮針 20 mg,連用 14 d。兩組均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E及葉酸。治療期間絕對臥床休息,禁房事,定期復查血β-HCG、孕酮、B超等。有習慣性流產者或自然流產病史者用藥至超過流產月份。
1.3 療效標準 顯效:陰道出血,腹痛癥狀消失,復查B超示妊娠繼續(xù),血β-HCG成倍增長,孕酮升高;有效:陰道出血,腹痛癥狀較前明顯好轉,復查B超示妊娠繼續(xù),血β-HCG成倍增長,孕酮升高;無效:癥狀加重,無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動,血β-HCG、孕酮下降,難免流產。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年齡、孕齡、陰道出血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n) 年齡(歲) 孕齡(d) 出血量(mL)治療組 120 25.1±4.8 47±5.2 11±1.7對照組 110 24.3±4.2 48±4.9 10±1.5
2.2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0.8%(109/120),對照組總有效率 79.1%(87/110),治療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β-HCG、孕酮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β-HCG、孕酮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用藥治療后,兩組血清β-HCG、孕酮均有顯著性上升,治療組孕酮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β-HCG、孕酮值比較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壓和肝功能、尿常規(guī)均無異常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典型病例 患者張某,32 歲,G2 P0。結婚 4 年,1年前停經2個月,B超示早孕未見胚芽行人工流產術,術后恢復好。此次因“停經 40d,陰道少量出血伴腰酸脹1d”來院,末次月經 2010年7月29日,查血孕酮 79 nmol/L,β-HCG:2570 IU/L。B超宮內可見孕囊,未見胎芽。癥見:陰道出血少量,褐色,腰酸脹,無明顯腹痛,體倦乏力,晨起惡心欲吐,舌質淡白,苔薄白,脈滑而尺脈沉細,西醫(yī)擬診早期先兆流產,中醫(yī)診斷證屬腎氣血虛,給予每日肌注黃體酮 20 mg,并口服固腎安胎丸,1次1袋,3次/d,7 d后臨床癥狀消失,復查血孕酮 108 nmol/L,β-HCG:20590 IU/L。繼續(xù)鞏固治療達 14 d,9月19日B超提示宮內孕囊約 7+周,可見胚芽及原始胎心搏動。維持治療達上次流產天數(shù)后停藥,妊娠繼續(xù),子宮增大與妊娠月份相符。隨訪足月順利產下一子,母嬰健康。
先兆流產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現(xiàn)的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至,伴有輕微下腹痛和腰酸的一種疾病,可能導致流產,也有可能經過適當治療后繼續(xù)妊娠[3]。究其原因,西醫(yī)普遍認為與女性生育年齡推遲,身體生育機能下降,甚至多次人工流產史有關。另外,社會因素如環(huán)境污染、工作節(jié)奏快導致孕婦精神壓力大,導致內分泌水平變化,誘發(fā)先兆流產[4]。
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主要是充任不固,不能攝血養(yǎng)胎所致。因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之氣固,則胎有所載,元有所養(yǎng),其胎便可正常生長發(fā)育[5]。反之,則發(fā)生胎漏,胎動不安等病,導致充任不固的機理,則有氣血虛弱、腎虛、血熱、外傷等[6]。《女科集略》曰:“女子腎臟系于胎,是母之真氣,子所系也,若腎氣虧損,便不能固攝胎元”。胎孕即成,即需先天生殖之精的滋養(yǎng)和腎氣的固胎,亦需后天水谷之精的充養(yǎng)[7]。元代“新安醫(yī)學”奠基人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寫道:黃芩、白術乃安胎之藥,俗以黃芩為寒而不敢用,蓋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乃能養(yǎng)胎。二藥合用,對有胎漏下血者,尤為相宜。
“固腎安胎丸”是北京博然制藥廠生產的中藥Ⅲ類新藥,該藥有制何首烏、菟絲子、生地黃、白術等組成,具有滋陰補腎、固沖安胎的功效。方解:君藥,制何首烏。滋腎陰而固沖任,使腎陰不足,沖任不固之胎漏,胎動不安者得以腎精充、沖任得固,胎元得養(yǎng);臣藥,地黃、續(xù)斷、菟絲子、桑寄生、白術、黃芩。地黃、續(xù)斷助君藥益腎安胎之力。菟絲子、桑寄生乃補腎安胎佳品,菟絲子即可補腎陽,又可補腎陰;桑寄生能令胎牢,主懷孕胎漏不止。白芍,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之效,多用于婦人肝血不足,沖任虧虛之證。鉤藤,清熱平肝,息風止痙,另可預防妊娠高血壓的發(fā)生;佐藥,白芍、鉤藤相伍,可助君臣之藥,養(yǎng)血育陰柔肝,以緩解腎陰虛而陽氣亢之證;使藥,肉蓯蓉。
本研究采用固腎安胎丸聯(lián)合孕酮的方法,不但注重補充孕激素,而且更注意補腎固中、滋陰養(yǎng)血、益氣健脾,使達到標本兼治之目的,在治療中融入了現(xiàn)代婦科內分泌激素檢測技術,將血清P、β-HCG等激素水平測定作為早期先兆流產療效評估、判斷預后的指標。研究中治療組治愈率為 90.8%,對照組治愈率 79.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用藥治療后,兩組血清β-HCG、孕酮均有顯著性上升,治療組孕酮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固腎安胎丸聯(lián)合孕酮治療先兆流產臨床療效可靠,顯著提高了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且無不良反應,有效提高了治療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樂杰.婦產科學[M].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3-86.
[2]方芳.固腎安胎丸聯(lián)合黃體酮治療早期先兆流產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7(20):2509-2510.
[3]唐微,王振文,梁丹丹.兩種藥物應用于黃體功能不全導致先兆流產的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1):1745-1746.
[4]吳躍芹,陳江麗.反復早期自然流產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16):1393-1394.
[5]Di Renzo GC,Mattel A,Gojnic M,et al.Progesterone and pregnancy[J].Cuee Opin Obstet Gynecol,2005,17(6):598-600.
[6]Makikalliolouppila P.First trimester uterine, placental and yolk sac haemodynamics in preeclamps and in preterm Labour[J].Hum Reprod,2004,19(3):729-733.
[7]徐華.固腎安胎丸配伍依保治療先兆早產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8(10):7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