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榮輝,劉 昱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山東 德州 253009)
桃江特大橋主橋為75 m+136 m+75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鋼構橋,主梁采用單箱雙室斷面,主墩采用單箱雙室薄壁墩。主墩承臺為整體式承臺,每個主墩基礎都采用12根φ250 cm的鉆孔灌注樁。水中樁的設計深度,23號主墩為-84 m,24號主墩為-87 m。兩主墩處地質情況大致如下:-19.50 m以上為桃江水道,-19.50~-26.35 m為細砂層,-26.35~-37.65 m 為圓礫層,-37.65 m 以下依次為強風化凝灰質角礫巖、弱風化凝灰質角礫巖和微風化凝灰質角礫巖。其中弱風化和微風化凝灰質角礫巖之間又交替夾有強、弱、微風化夾層。主墩均位于桃江主航道(國家Ⅲ級 航道)中。施工區(qū)域江面寬約530 m,墩位處水深約26 m,每日潮水兩漲兩落。該區(qū)施工受臺風、雨季、洪水的影響較明顯,最高洪水位可達9 m以上。
桃江大橋主墩處水較深,而且過往船只較多,對樁基礎施工影響較大,此要求鋼護筒具有較大的剛度,下沉過程中要求定位準確。為此鋼護筒采用12 mm厚的鋼板來制作,在焊接接頭處均加設15 cm寬的鋼帶加強鋼護筒的整體剛度,護筒底加設50 cm寬的鋼帶作為刃腳,鋼護筒同心度偏差不超過1%。焊接采用坡口雙面焊,所有焊縫連續(xù),以保證不漏水。
護筒下沉過程中主要采用導向架進行定位,用250 kW振動錘振動沉放護筒。考慮到鋼護筒很難穿過圓礫層或礫石層,采用多次跟進的方法下沉。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1)當鋼護筒第一次打設至打不下時,即停下來采用沖擊鉆造漿沖進;
2)當沖錘沖過護筒以下2~4 m時,移開鉆機,接長護筒,吊裝振動錘繼續(xù)沉放,直至無法打入為止。
根據現(xiàn)場施工情況判斷,鉆孔施工超過護筒腳進入圓礫層中漏漿現(xiàn)象較嚴重,并伴有輕微的塌孔現(xiàn)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采取了如下措施。
1)首先護筒進行二次跟進,利用250 kW振動錘結合沖擊鉆沖孔繼續(xù)下沉護筒,使護筒穿過漏漿較嚴重的地方。二次跟進的深度視打入情況而定,根據經驗,要求鉆孔過護筒腳超過2 m時仍不漏漿。
2)護筒二次跟進后,即向孔內投入一定數量的粘土、片石和袋裝水泥,用鉆錘小沖程沖擊,使之均勻并重新造壁。靜置24 h,觀察孔內液面下降情況,穩(wěn)定后進行正常沖進。
3)配制高級泥漿進行護壁。泥漿主要成分有:優(yōu)質粘土、碳酸鈉、羧甲基纖維素(CMC)、聚丙烯酞胺(PHP)、鋸末、水泥等。通過工地實驗室試配,確定配合比見表1。
表1 高級泥漿基本配合比
4)在護筒外側加砂包,壓實護筒邊的細砂層和礫石層,減小水沿著護筒外壁的滲透作用,從而防止了護筒腳處泥漿壁的破壞。
在細砂層和圓礫層施工中,由于需要護筒多次跟進及拋填片石和黃泥重新沖孔造壁,因此選擇了沖擊鉆機進行沖孔。進入強風化凝灰?guī)r層中時,由于此巖層遇水即軟化,成為膠體狀粘性土,沖擊鉆經常發(fā)生粘錘現(xiàn)象,改用回旋鉆配牙輪鉆頭時,牙輪經常被粘住無進尺,后改用刮刀鉆頭效果較好。在進入弱、微風化巖層時經過對比,牙輪鉆頭進尺效果較好。
根據地質情況和鉆機性能,鉆孔過程中的有效鉆壓:強風化層為60~120 kN;弱風化層為120~180 kN;微風化層為200~280 kN。一般在強風化和弱風化層采取減壓鉆進,以保證成孔垂直度,在微風化層則采取全壓鉆進,以提高鉆孔效率。在強風化和弱風化軟巖層中轉速為5~7 r/min,微風化硬巖層中轉速為8~10 r/min。
根據施工經驗,回旋鉆接沖擊鉆施工應注意以下幾點:
1)沖擊鉆鉆頭直徑不得小于回旋鉆鉆頭直徑,以免回旋鉆掃孔時破壞護壁。
2)兩種鉆機在定位時必須準確,并保證兩種鉆機的開孔中心點基本重合。
3)沖擊鉆如發(fā)生粘錘,可拋入適量碎石,不得向孔內拋入鐵件和大塊片石,以免損傷后續(xù)回旋鉆的鉆頭。
該橋主墩樁基礎設計為嵌巖樁,設計要求樁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 cm,對于大直徑超深水中樁,清孔時間過長將容易引起塌孔。為了縮短清孔時間,采取了如下措施。
1)首先在離終孔前2 m把吸砂泵連接在泥砂分離器上,進行第一次反循環(huán)清孔。第一次清孔目的是降低含砂率及循環(huán)清除孔底沉渣,不加清水降低泥漿比重,保持泥漿比重在1.15~1.20之間。
2)待含砂率降到4%后,下鋼筋籠,下完鋼筋籠后,采用氣舉反循環(huán)進行第二次清孔。二次清孔過程中仍舊加泥砂分離器,加快含砂率的降低,同時注入清水降低泥漿比重。經過現(xiàn)場實測使用泥砂分離器后,含砂率可降到0.4%。
3)二次清孔達到要求灌注混凝土前,從導管內灌入約3m高新鮮泥漿來置換孔底舊泥漿。新鮮泥漿用膨潤土調制,各項指標必須符合要求,這樣可保證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設計要求并改善孔內泥漿性能。
通過抽芯檢測結果看,樁底混凝土與巖層相接面沉渣很少,遠遠小于5 cm的標準,這證明了上述清孔工藝的有效性。
2003年6月中下旬,桃江發(fā)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但主墩施工平臺和鋼護筒安然無恙,已開鉆的12根樁基均未發(fā)生坍孔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對這場洪水準備充分,抗洪搶險措施及時、有效。洪水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施工平臺和鋼護筒加固。對施工鋼平臺本身進行全面加固,保證工字鋼、貝雷梁與鋼管樁之間連接牢固;將所有鋼護筒用雙拼I25a工字鋼焊連成整體;在平臺上下游分別拋設2個混凝土重力錨,錨碇尺寸為2 m×2 m×1.5 m;在平臺靠上游方向增設安全防護樁和導流裝置,以抵抗上游洪水漂浮物對平臺的沖擊;用編織袋裝砂,拋到施工平臺鋼護筒及鋼管樁底部,填高2 m,以減少洪水對河床的沖刷。
2)已開孔樁基處理。將已開孔樁基內泥漿調配成高級泥漿,提高粘度和膠體率。洪水來臨前,將鉆頭提出孔外,在護筒上加焊蓋子,蓋子用8 mm鋼板焊制,以防洪水淘蝕護筒內泥漿。
[1]公路施工手冊.橋涵(上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2]JTJ 041一200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