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草 珺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社會轉型期間,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氛圍的浮躁和功利思想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對教育的關注和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可謂空前絕后?!?0后”的大學生在高中階段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呵護、社會的過度關注,應試教育的集中遴選,使這些學生心理普遍比較脆弱、敏感、抗挫折能力較弱、人際關系障礙等問題凸顯。如何促使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成年人,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很容易造成心理沖突,如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競爭與求職的沖突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xiàn)心理疾病,甚至發(fā)生出走、自虐和自殘行為,為家庭和社會造成重大的傷害。
本文對甘肅政法學院在校800名大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進行調研分析(每個年級隨機抽樣男女生各100人),對轉型期“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有效問卷779份,回收率97%。
調查顯示,男女生在人際關系、學業(yè)壓力、網癮、孤獨與失落感和未來人生的目標不明確等問題突出,這些問題都是引發(fā)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的因子。男女生有顯著的差異,尤其人際關系、人生目標和孤獨感等問題嚴重,而人際關系是造成心理障礙的主要誘因(見表1、表2)。
表1 甘肅政法學院男生心理健康統(tǒng)計(%)
表2 甘肅政法學院女生心理健康統(tǒng)計(%)
2.1.1 內因分析 一是自我認知不清。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生了飛躍,但是,客觀上他們的心理并不成熟[1]。高考之后天之驕子面臨新的競爭群體時會出現(xiàn)兩種不均衡的心態(tài):一是優(yōu)秀的成績在新的院系(班級)不再具有優(yōu)勢;二是激烈的高考競爭之后的心理松懈、目標模糊和行為懈怠。另外還有生活用品的多樣化產生攀比心理和虛榮心理。
2.1.2 外因分析 由于市場經濟引入了競爭機制,從而為人們充分發(fā)揮能力,展開平等競爭提供了可能。而這種競爭對于一些意志薄弱的學生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當遇到種種挫折的時候,他們就可能產生消極和極端心理狀態(tài)。最主要是因為“90后”大學生大部分處于獨生獨養(yǎng)的成長過程,大學集體生活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zhàn),對同學的包容、接納與認可等心理認知出現(xiàn)問題,與人分享的心理品質受到挑戰(zhàn),這既是外因也是內因。這些心理因素從調查問卷1和表2中看到問題較為突出。
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們產生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隨著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也加劇了大學生內心的沖突,使他們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2]。再加上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對大學環(huán)境的不適應 大學生入校后發(fā)現(xiàn)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有很多,他們的優(yōu)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
2.2.2 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yè)壓力 就業(yè)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這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xiàn)尤為顯著,許多大學生在大四畢業(yè)前或畢業(yè)后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xiàn)出來。
2.2.3 戀愛與性心理發(fā)生問題 戀愛與性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因素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yè)關系問題、情感破裂后的報復心理等。
2.2.4 自我定位 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于學習為了什么、將來想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因自我定位不準誘發(fā)心理障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任務。高校應該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不斷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3]。
從中小學到大學教育,教育者與社會都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心理成長。由簡單的個體的心理咨詢到團隊的心理輔導已經在城市學校呈普及狀態(tài),課程體系的構建還處于摸索狀態(tài)。所以,建議大學能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上走在前列,探索完善課程構建,從個案心理咨詢、團隊輔導、課程開設、課程活動和課程拓展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與探索,不是僅僅開設心理咨詢中心。
加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那些性格特別內向、不善交際以及患有社交恐懼癥的學生,教育工作者可進行團體咨詢,通過建立人際交往能力訓練班等形式,使這部分學生從中得到鍛煉,最終走出自我,融入集體。
根據客觀現(xiàn)實條件來調整個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造成心理上的焦慮不安或松懈情緒。
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辨別是非的綜合判斷能力和承受挫折的適應環(huán)境能力。
要想加快學生心智成熟的速度,使他們早日拋棄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合理的勵志教育是必需的。勵志教育的成功培養(yǎng)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學校在合理設置學生課業(yè)任務的同時,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和就業(yè)觀。幫助每位學生規(guī)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及職業(yè)生涯,可以舉辦職業(yè)生涯大賽,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就業(yè)壓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業(yè)和就業(yè)壓力面前游刃有余。
學校一定要重視大學生的戀愛和性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戀愛觀和兩性觀,可以促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為達到這教育目標,大學生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yǎng)接納他人、悅納自我的態(tài)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1]李祚山,唐加祥,趙楠.轉型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研究[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83-87.
[2]王軍,朱存梅,趙峰.工科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81-85.
[3]哈斯,翁舸,李卯和,等.民辦高校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C].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創(chuàng)刊2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1988—200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