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顯德 王永杰 鄔志強 張 蕾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急診科,北京 00038)
感染性高熱容易出現(xiàn)意識障礙、驚厥、腦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加重或引發(fā)其他新的疾病等,不及時處理常常會危及生命。常規(guī)的退熱藥物雖然能夠降低體溫,但是隨之出現(xiàn)的大汗、乏力、低血壓等情況,更易出現(xiàn)腦血栓和心血管病等并發(fā)癥。醒腦靜注射液廣泛應用于急性腦血管病、中毒等昏迷患者,起保護腦細胞、促清醒等作用〔1,2〕。近年有很多文獻報道在小兒和兒童高熱患者中應用副作用少,取得良好的效果〔3〕,成人中亦有報道〔4〕,但是在老年人高熱治療中未見相關報道。本文將醒腦靜注射液應用于老年感染性高熱患者觀察其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2011年急診診治的發(fā)熱老年患者115例,發(fā)病時間均在12 h以內。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體溫>39℃,就診前未使用退熱藥物;②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譫妄、意識模糊、嗜睡、昏睡和淺昏迷);③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后遺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腎衰竭等一種或幾種疾病;④均為急性感染性發(fā)熱,不包括傳染性疾病;⑤排除急性腦血管病、顱內感染、肺性腦病、肝性腦病、低血糖等非感染性疾病所致意識障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0例,男25例,女45例,平均年齡(74±8.2)歲;對照組45例,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齡(76±7.1)歲。治療組與對照組合并冠心病(51 vs 32例)、高血壓(49 vs 30例)、腦血管病后遺癥(32 vs 21例)、糖尿病(25 vs 19例)、慢性肺部疾病(32 vs 27例)、腎衰竭(21 vs 18例)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物理降溫、柴胡注射液、賴氨匹林注射液、氨基比林注射液和抗生素等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0.9%生理鹽水250 ml+醒腦靜注射液(無錫濟民可信山禾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號111102)20 ml靜脈滴注。
1.3 療效判斷 觀察治療后4 h內的病情變化:體溫降至37.5℃以下有效;體溫37.5℃ ~38.5℃為好轉;≥38.5°為無效;體溫下降后再上升,波動大于1°為反復。收縮壓降低幅度大于10 mmHg為血壓降低;心率大于100次/min為心動過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χ2和t檢驗。
2.1 退熱效果比較 治療組有效〔54例(77.1%)〕、好轉〔10例(14.3%)〕的病例明顯高于對照組〔25例(55.6%)、15例(33.3%)〕(P<0.05);治療組患者出現(xiàn)反復發(fā)熱〔6例(8.6%)〕和無效〔6例(8.6%)〕的病例低于對照組〔10例(22.2%)、5例(11.1%)〕(P <0.05)。
2.2 治療后臨床表現(xiàn) 治療組患者頭暈頭痛、大汗、乏力、心悸和血壓下降的比例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意識恢復和退熱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者的意識恢復時間〔(1.4±0.6)d〕和退熱時間〔(2.0±1.1)d〕均少于對照組〔(1.8 ±0.7)、(2.4 ±0.9)d〕(P <0.05)。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n(%)〕
調節(jié)中樞的調定點的高低決定體溫的水平。急性感染性發(fā)熱的機制:外生致熱源,如細菌、病毒及支原體等,特別是內毒素分子通過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使其產生和釋放內源性致熱源白介素(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等,通過血腦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使調定點上移,產生發(fā)熱。賴氨匹林、氨基比林等藥物的退熱治療主要是通過增加散熱,抑制內生致熱源的產生,抑制花生四烯酸產生。
老年患者高熱具有其他人群不同的特點,主要的臟器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和衰竭,并常伴有多種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衰竭、慢阻肺和腦血管病等。在感染性高熱時,心腦的消耗氧明顯增加,因為有腦動脈硬化或腦血管病而出現(xiàn)腦供血不足、缺氧,多出現(xiàn)意識障礙,表現(xiàn)為昏迷、意識模糊、譫妄和抽搐等。另外,老年患者的心臟功能下降,感染和高熱明顯增加心率,使心臟做功增加,但儲備功能有限不能有效代償,導致心功能下降而出現(xiàn)心力衰竭,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低血壓、心律失常和周圍灌注不足等。如果不能及時緩解病情,可以造成腦細胞不可逆損傷和心力衰竭。隨之可能出現(xiàn)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而死亡。
本文使用的醒腦靜注射液是由我國傳統(tǒng)中藥安宮牛黃丸組方改制而成的水溶性靜脈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麝香、郁金、梔子、冰片等。其中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具有雙向性作用,小劑量具有興奮中樞神經作用,大劑量則產生抑制作用,增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耐缺氧能力,改善大腦血液循環(huán);冰片中的成分龍腦和異龍腦亦有耐缺氧和鎮(zhèn)靜作用。另外,麝香還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能興奮心臟,增加心臟收縮振幅,增強心肌功能。研究還表明,醒腦靜注射液對多種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梔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郁金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強于對革蘭陽性菌。這些細菌是急診發(fā)熱患者常見的病原體。醒腦靜注射液還具有保護修復受損的血腦屏障的作用,使外源性致熱物質無法進入大腦,減少由外源性致熱物所致的高熱發(fā)生,同時減輕腦水腫對腦組織的繼發(fā)性損害〔5,6〕;還可降低血清中的細胞因子 TNF-α、IL-6 及 C 反應蛋白(CRP)含量,減輕細胞因子介導的炎性反應對機體的損傷〔7,8〕。研究表明〔9〕,醒腦靜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其所含麝香酮還有抑制血管通透作用,改善腦細胞的水、鹽代謝,增強組織細胞耐缺氧能力。所以醒腦靜注射液有較好的退熱和促進清醒作用。
賴氨匹林等藥物使用后引起的心悸、頭暈、大汗、低血壓等癥狀較多,且藥物禁忌證較多,如出血、近期消化性潰瘍、阿司匹林性哮喘、嚴重血小板減少、出血性血液疾病等不能使用。而醒腦靜注射液禁忌證較少,副作用少,比較安全〔10〕。醒腦靜注射液能縮短意識障礙恢復時間和退熱時間,使降溫過程平穩(wěn),減少反復發(fā)熱,減少高熱對腦細胞的損傷,減少心悸、大汗、低血壓等不適癥狀,可以預防和治療感染性高熱并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適合在急診老年感染性發(fā)熱患者中使用。
1 王妙菊,劉 芳,趙榮生.醒腦靜注射液臨床應用評價〔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5):84-5.
2 張前燕,李美清.醒腦靜注射液在搶救急危重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導報,2009;(12):80-2.
3 李 鶯,謝敏慧,顧鳳珍,等.醒腦靜注射液輔助治療兒童病毒性腦炎30例療效觀察〔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6):1019-20.
4 吳秀美.醒腦靜注射液在成人上呼吸道感染中抗高熱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9;(28):108.
5 吳玉生,張文高,鄭國玲,等.醒腦靜注射液對急性腦缺血大鼠炎癥反應及病理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7):746-8.
6 王萬鐵,徐正祄,李惠萍,等.醒腦靜注射液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家兔血清白介素-8的影響〔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1):1-3.
7 尹海燕,張 銳,黎寶紅,等.醒腦靜注射液對ICU重癥肺炎患者血清細胞因子含量變化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7;(12):1428-31.
8 陳壽權,王萬鐵.醒腦靜對家兔腦缺血再灌流時TNF,IL-1β,IL-6水平及腦超微〔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0;20(11):637-9.
9 王萬鐵,王 衛(wèi),黃唯佳,等.醒腦靜注射液對實驗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氧自由基水平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3;(11):143.
10 林曉蘭,張 維,郭景仙,等.100例醒腦靜注射液臨床辨證應用及安全性評價〔J〕.北京中醫(yī)藥,2010;(9):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