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勝
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廣州新海醫(yī)院口腔科,廣東廣州 510300
楔狀缺損(以下簡稱楔缺)是口腔科常見的一種非齲性牙體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高達90%以上,是牙齒唇、頰側頸部的硬組織發(fā)生緩慢消耗所致的缺損。敏感性疼痛是發(fā)生楔缺患牙的主要表現(xiàn),重則累及牙髓,從而導致根尖及牙髓發(fā)生病變。針對楔缺的主要治療方法,也是預防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有效方法多采用局部修復充填。目前多采用玻璃離子水門汀(g lass io nomer cemens,GIC)和光固化復合樹脂(light- cured composite,LCC)作為臨床修復充填材料。本研究以GIC和LCC為填充材料,以單獨填充或采用夾層技術(Interlayer technolog y,IT)聯(lián)合填充的方式來探討修復楔缺的理想治療方案。筆者從2000—2010年,分別采用玻璃離子水門汀、光固化復合樹脂或夾層技術修復楔狀缺損,進行追蹤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用玻璃離子水門汀修復效果優(yōu)于光固化復合樹脂,報道如下。
追蹤觀察305例患者,其中男性260例,女性45例,共1058顆牙齒,其中前牙317顆占29.96%,前磨牙476顆,占44.99%,磨牙265顆,占25.05%。均為中老年人,牙齒遇酸、甜、過冷、過熱均有不同程度刺激癥狀。未患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患者,患牙牙髓活力正常,牙頸部缺損均達牙本質(zhì)。牙體無穿髓點,無齲壞,無充填體,及無牙周病變。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隨機將患者分成三組。①GIC組:135例患者,患牙466顆,按Smith磨損指數(shù)(TWI)[3]分度,輕度磨損157顆,中度磨損186顆,重度磨損123顆,以GIC為填充材料;②LCC組:119例患者,患牙385顆,其中輕度磨損115顆,中度磨損192顆,重度磨損78顆。以LCC為填充材料;③IT組:51例患者,患牙207顆,其中輕度磨損75顆,中度磨損77顆,重度磨損55顆;采用夾層技術,GIC聯(lián)合LCC為填充材料。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牙體磨損程度均無統(tǒng)計學差別。
單純楔狀缺損沒有繼發(fā)齲,無色素沉著者,直接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牙面,若有繼發(fā)齲,色素沉著,則去除腐質(zhì)及色素后,再清潔表面,用玻璃離子直接充填,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材料與缺損表面充分粘接,在固化前盡快修整形態(tài)、光滑表面、涂隔水劑,整個過程要充分隔濕,來不及修整的再用車針修整。
光固化復合樹脂充填則將其缺損表面打磨粗糙,利于充分酸蝕,粘接劑滲透,充分隔濕的前提下進行操作。對于重度磨損、近髓的患者:則采用牙本質(zhì)層用GIC充填,釉質(zhì)層采用LCC充填,即所謂的“三明治”方法。
修復后,對患者定期(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進行追蹤觀察,告訴患者如遇不適隨診,例如牙齒疼痛、充填物脫落等情況,同時教導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避免橫刷、選用較軟的牙刷和磨料較細的牙膏。
成功:充填后自覺癥狀消失,對酸、甜、過冷、過熱無明顯刺激癥狀,充填密合無脫落、無牙髓炎、根尖周炎。
失敗:充填物脫落、繼發(fā)牙髓炎、根尖周炎。
經(jīng)過兩年觀察,結果詳見下表1。
表1 治療結果比較
GIC和LCC都是目前楔缺的常用修復材料,共同特點是可根據(jù)牙齒顏色選擇材料、美觀性能好、無需制備標準洞型、操作簡便。
GIC具有與磷酸粘固粉相似的流動性和膜厚度,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高,有較強的抵抗微滲漏能力,能夠釋放氟離子,有防齲和對牙本質(zhì)有再礦化性能,有對牙本質(zhì)化學性粘接的特性和良好的邊緣密合性,對牙髓刺激性小,固化時的收縮性低于光固化復合樹脂,生物相溶性好。粘結牢固,充填體脫落數(shù)明顯少于LCC充填的患牙。
LCC強度高于GIC,透明度、光澤度較好,對牙釉質(zhì)粘接性好,但凝固收縮性大于玻璃離子,對牙周膜的細胞毒性大,處理劑對牙髓有一定的刺激性。粘結牢固程度和邊緣密合度不如GIC,復查中發(fā)現(xiàn)LCC充填后的一些病人出現(xiàn)充填體結合部位出現(xiàn)染色、微滲漏的現(xiàn)象。
采用GIC和LCC夾層技術應用于前牙區(qū)、重度磨耗的楔缺患者,可以克服GIC光澤度、透明度欠佳的問題,但操作較復雜,復查中發(fā)現(xiàn)常有樹脂層脫落、底層GIC仍然完好。
本文觀察發(fā)現(xiàn)玻璃離子水門汀充填楔狀缺損后,個別患者即時出現(xiàn)牙齒酸痛的牙髓刺激癥狀,但約20 min~1 h過后癥狀隨之消除,出現(xiàn)這些癥狀可能在固化過程中牙釉質(zhì)和牙本質(zhì)中的鈣、磷離子與GIC中的羧酸根離子的流動交換產(chǎn)生有關。光固化復合樹脂充填后,出現(xiàn)牙髓刺激癥狀的比例較高,而且是一個從輕→重→輕→消失的過程,有一例患者,一次性用光固化充填16顆楔狀缺損,充填后第二天出現(xiàn)牙髓刺激癥狀,約一周后發(fā)生嚴重酸痛,遇風刺激加劇,難忍,之后逐漸減輕,持續(xù)一個月后癥狀才完全消失。
玻璃離子水門汀、光固化復合樹脂目前仍廣泛應用于楔狀缺損充填,可根據(jù)牙齒顏色對材料進行選擇,美觀性能良好,無需制備標準調(diào)形,在操作中,徹底清潔缺損表面、隔濕、材料與牙缺損處充分粘接,對增加固位,減少充填體脫落至關重要。無論采用何種材料都必須保證充填體無懸突,這是防止繼發(fā)牙齦炎的關鍵,本文由于注意了以上操作,觀察期間無一例發(fā)生牙齦炎的病例,也是減少充填體脫落的重要方面。
玻璃離子水門汀與光固化復合樹脂都是目前充填楔狀缺損的常用材料,兩者相比較,前者更具有粘接固位好、成功率高、對牙髓刺激性更小、操作更簡便、不用磨牙齒、價格合理,患者易接受,雖然在透明度和光澤度方面不如光固化樹脂,但楔狀缺損的特點是發(fā)生在牙頸部的缺損,用玻璃離子水門汀充填對于牙齒的美觀度無明顯影響,特別是發(fā)生在前磨牙和后牙區(qū)的楔缺。而對于發(fā)生在前牙區(qū)且牙齒透明度、光澤度高的患者,則可采用夾層技術,滿足患者的美觀要求。所以本文認為,玻璃離子水門汀應做為楔狀缺損充填修復的首先材料。
[1] 楊宏宇.三種方法修復牙齒楔狀缺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29):20-21.
[2] 姬愛平,王嘉德.應用牙本質(zhì)粘合劑和復合樹脂修復楔狀缺損的臨床評價[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1996,31(4):210.
[3] Sm ith BGN,Knight JK.An index f or measu ring the w ear oft eeth[J].Br Dent J,1984,156:435-438.
[4] 段西峰,段昆.不同材料修復牙楔狀缺損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57-58.
[5] 朱永和,王炯明,葉文秧,等.三種不同材料修復楔狀缺損臨床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8,17(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