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曲慧馨 李雁鵬 劉環(huán)衛(wèi)
(濟南軍區(qū)煙臺療養(yǎng)院失眠???,264001)
走罐加電針綜合治療失眠癥63例的臨床療效觀察
張梅 曲慧馨 李雁鵬 劉環(huán)衛(wèi)
(濟南軍區(qū)煙臺療養(yǎng)院失眠??疲?64001)
目的 觀察走罐加電針綜合治療失眠癥的療效。方法 將126例失眠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例。觀察組應用走罐加電針為主配合同仁安神丸治療;對照組口服同仁安神丸及艾司唑侖治療。治療結束后評定兩組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評分,隨訪1年觀察遠期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遠期療效與對照組比較,P<0.01,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除睡眠障礙外,治療后兩組患者評分差異均具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走罐加電針能顯著改善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遠期療效確切。
走罐療法;電針療法;失眠癥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工作壓力的增加,失眠癥的發(fā)病率日益增加,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約有27%的人遭受睡眠病癥的困擾[1]。因其可引起患者焦慮、恐懼或抑郁、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成為全世界最關注的難治性病癥之一[1-2]。近年來,雖然治療方法多樣,但療效并不穩(wěn)定,我們采用走罐加電針綜合治療失眠癥63例,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6例病例來源于2008-07—2009-09濟南軍區(qū)煙臺療養(yǎng)院失眠科門診和住院患者,按來診先后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2.2±5.3)歲;病程3個月~30年,平均病程(9.5±6.3)月;肝郁化火型17例,痰熱內擾型13例,心腎不交型16例,心脾兩虛型11例,心膽氣虛型6例;31例正在服用安眠藥物,其中13例每周使用藥物3次以上。對照組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 (41.9±4.3)歲;病程3個月~29年,平均病程(8.9±6.3)月;肝郁化火型18例,痰熱內擾型13例,心腎不交型16例,心脾兩虛型10例,心膽氣虛型6例;30例正在服用安眠藥物,其中11例每周使用藥物3次以上。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癥狀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制定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3]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①患者以睡眠障礙為唯一原發(fā)癥狀,其他癥狀均繼發(fā)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多夢、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等;②社會功能受損及引起苦惱,包括醒后感不適、疲乏或白天困倦、頭脹、頭昏、注意力不集中、活動效率下降、關注失眠及擔心失眠的后果并由此產生苦惱;③至少每周發(fā)生3次,并至少已1個月;④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7分;⑤中醫(yī)辨證分肝郁化火、痰熱內擾、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心膽氣虛五型;符合以上標準者即可納入確診病例。
1.3 排除標準 ①患有影響睡眠的嚴重器質性和軀體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腦卒中、嚴重精神性疾病、嚴重冠心病等);②排除全身性疾病如疼痛、發(fā)熱、咳嗽、手術等,以及外界環(huán)境干擾因素引起者;③酗酒或精神藥物濫用所致失眠者;④腫瘤患者,妊娠、哺乳期婦女,暈針及其他不能耐受針灸治療者;⑤在治療中有精神刺激等意外打擊者。
2.1 治療方法 兩組所有患者在治療前經1周藥物清洗期,給予同仁安神丸(北京同仁堂生產,批號:12082020)6 g/次,2次/d,午飯后30 min、睡前30 min各口服1次;治療期間均接受睡眠衛(wèi)生教育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對待失眠正確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睡眠習慣。
2.1.1 觀察組 ①走罐治療:所有患者根據癥狀、舌象、脈象四診合參辨證分型,肝郁化火型及痰熱內擾型為實證;心腎不交型、心脾兩虛型及心膽氣虛型為虛證。患者取俯臥位,用凡士林軟膏涂擦患者背部,采用崔字牌玻璃罐(虛證2號罐,實證3號罐),用閃火法在背部拔罐,在督脈經大椎-腰腧、膀胱經第一側線大杼-白環(huán)腧、膀胱經第二側線附分-秩邊上施以緩慢柔和的往返走罐,在心腧、肝腧重走或坐罐,以皮膚潮紅、患者能耐受、感到舒適為度,虛證5 min/次,實證10 min/次,1次/周,4周為一療程。②電針治療:主穴取啞門、印堂、中脘、關元、內關、神門、血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溪。隨證加減:肝郁化火型配膻中、太沖;痰熱內擾型配豐隆、內庭;心腎不交型配大陵、腎腧;心脾兩虛型配心腧、脾腧;心膽氣虛型配膽腧、足臨泣?;颊呷「┡P位,暴露施針部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0.30 mm×(15~30)mm毫針,快速進針,得氣后啞門用瀉法,背部穴位根據辨證,虛補實瀉,用弱刺激,以患者舒適為度,不留針;起針后再取仰臥位,快速進針后施捻轉手法,其中啞門、印堂、大陵、太沖、內庭用瀉法,關元用補法,余穴根據辨證用虛補實瀉或先補后瀉或先瀉后補,各穴位得氣后,每次選用一側內關與另一側神門或大陵、中脘與關元、雙三陰交與雙血?;螂p足三里、雙太溪與雙太沖或雙內庭等,共4組穴位接鑫升G6805-IB型治療儀的導線,采用連續(xù)波,頻率10~100 Hz,波寬0.3 ms,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且舒適為度,同時腹部與雙膝部穴位加頻譜照射溫針,電針刺激20 min,3次/周,4周為一療程。③藥物:同仁安神丸(北京同仁堂生產,批號:12082020)6 g/次,睡前30 min口服,1次/d,連服4周為一療程。治療1個療程結束后隨訪1年。
2.1.2 對照組 口服同仁安神丸及艾司唑侖,同仁安神丸藥量和療程同觀察組,艾司唑侖(山東省平原制藥廠生產,批號:120901)1 mg,睡前30 min口服,1次/d,連服4周。治療1個療程結束后隨訪1年。
2.2 觀察方法
2.2.1 療效評定標準[5]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2.2.2 療效評定方法 采用國際公認的匹茲堡睡眠指數表(PSQI)[6]對慢性失眠癥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定,由失眠科醫(yī)師分別于治療前與治療1個療程后各評定1次。
2.2.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自身配對t檢驗,兩組間差值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脫落病例1例(因工作調動中途退出),對照組脫落3例(2例因效果差中止治療,1例失訪),進入結果分析122例。
3.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表1) 由表1可知,兩組治療后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除睡眠障礙外,治療后兩組患者評分差異均具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2) 由表2可知,觀察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兩組患者隨訪時遠期療效比較(表3) 表3所示,觀察組遠期療效與對照組比較,P<0.01,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
隨訪中發(fā)現個別病人隨著失眠改善伴有的慢性疾病得到了控制甚至治愈,觀察組2例淺表性胃炎、1例高血壓、2例糖尿病、1例青光眼均得到不同程度控制。
3.4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有1例出現瘀斑,3~5 d自行消退,余無不適。
表1 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s)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1;與對照組差值比較,*P<0.01
組別 時間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障礙 總分對照組(n=60)治療前 2.31±0.75 2.33±0.77 2.01±1.13 2.12±0.76 1.61±1.02 2.32±0.83 2.61±0.72 15.37±5.96治療后 1.51±0.60△ 1.42±0.80△ 1.06±0.51△ 1.06±0.70△ 0.87±0.41△ 1.65±0.36△ 1.65±0.71△ 8.21±4.15△差值 0.83±0.32 0.98±0.35 0.99±0.48 1.03±0.55 0.89±0.33 0.97±0.32 1.01±0.33 6.70±2.71觀察組(n=62)治療前 2.34±0.82 2.36±0.83 2.03±1.06 2.14±0.82 1.67±1.02 2.35±0.85 2.62±0.67 15.51±5.58治療后 1.22±0.64△ 1.03±0.85△ 1.01±0.60△ 1.03±0.73△ 0.82±0.45△ 0.63±0.37△ 0.27±0.75△ 6.01±4.46△差值 1.12±0.23* 1.14±0.43* 1.02±0.39* 1.11±0.62* 1.01±0.46 1.75±0.35* 2.36±0.38* 9.51±2.82*
表2 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3 遠期療效比較(例)
失眠癥是以睡眠時間、深度及消除疲勞作用不足為主的一種病癥,其基本病理是由于大腦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所引起,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原發(fā)性失眠是與心理因素或軀體疾病無明顯直接關系的長期失眠,繼發(fā)性失眠是由疼痛、代謝紊亂、器質性病變、焦慮或抑郁引起的失眠,本研究對象為原發(fā)性失眠患者。西醫(yī)治療主要以鎮(zhèn)靜安眠類藥物為主,副作用大,依賴性強,易耐受[7]。因此尋找一種安全、高效、低毒的替代療法,盡可能減少或避免藥物的毒副反應,有著重要意義。中醫(yī)藥療法辨證論治,進行個體化干預,鎮(zhèn)靜安神、益氣養(yǎng)血、調節(jié)陰陽為治療之本,極少引起藥物依賴及醫(yī)源性疾病[8]。
失眠癥在《難經》中稱為“不寐”,其基本病理變化是各種原因導致機體陰陽失衡、陽盛陰虛、陽不交陰。其病位主要在心,但與肝、膽、脾、腎等臟腑陰陽失調和氣血失和相關,導致心神失養(yǎng),心神不安。同仁安神丸由黃連、熟地黃、地黃、當歸、黃芪、炒棗仁、龍齒、茯苓、柏子仁、遠志(甘草炙)、朱砂及甘草組成,具有養(yǎng)血益氣,鎮(zhèn)驚安神的作用;針刺根據癥狀、舌象、脈象四診合參辨證施治,虛補實瀉,啞門、印堂、大陵、太沖、內廷,瀉之能熄風潛陽清腦,引上亢之陽下行,配腎腧、三陰交、神門有相濟心腎水火的作用,可上下相濟,心腎同治,內關、心腧養(yǎng)心安神,血海為足太陰脾經之要穴,為十二經脈之海,針刺血??烧{理脾胃,通達氣血;電針代替手法運針,進一步加強了針刺效應,頻譜照射溫針,改善經絡氣血運行,調節(jié)陰陽平衡[9];背部督脈經和膀胱經第一、二側線走罐,在心腧、肝腧重走或坐罐瀉心、肝火,可平衡陰陽綜合調理人體臟腑功能。督脈和膀胱經都入絡腦,與腦髓關系密切,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能有效改善經絡氣血運行,調節(jié)臟腑功能,促進陰陽平衡,使腦有所依,神有所靠,而達到寧神安寐之功效[10]。根據不同個體的心理癥結,采用心理疏導療法可能對治療本病也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在臨床研究過程中,筆者觀察到:走罐加電針為主配合同仁安神丸等綜合療法對肝郁化火型、痰熱內擾型失眠癥療效好,對患者伴有慢性病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對失眠癥患者日間功能改善明顯。我們體會,走罐應先吸在大杼穴由上向下輕走,觀察患者正氣虛實,走罐處皮膚充血快、色紅或暗紅為正氣足,可重吸重走,走罐處皮膚充血慢、色淡或無色為正氣虛,應輕吸輕走;走罐既能滋陰、驅邪外達又能調和臟腑而平衡陰陽,聯(lián)合隨證電針療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平陽秘”,治療失眠癥標本兼治,患者依從性好,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fā)率,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多個指標比較P<0.05或P<0.01)。走罐加電針為主配合同仁安神丸等綜合療法具有無毒副反應、安全有效、不易復發(fā)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后期療效優(yōu)于藥物治療的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Taylor DJ,Lichstein KL,Durrence HH.Insomnia as a health risk factor[J].Behav Sleep Med,2003,1(4):227-247.
[2]嚴興科,張燕,于璐,等.“鎮(zhèn)靜安神”針法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匹茲堡睡眠指數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0,35(3):222-225.
[3]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S].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18.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75.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0-23.
[6]曹琛,劉巧蓮,陳惠林,等.滋腎平肝結合情志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癥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4):680-682.
[7]張雁冰.針灸治療痰熱內擾型失眠60例[J].中醫(yī)研究,2011,24(11):70-72.
[8]趙立剛,史榕荇,吳茜,等.電針四神聰穴治療失眠療效及腦電地形圖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6):35-36.
[9]肖曉玲,劉志順.不同時間電針治療失眠療效評價[J].針刺研究,2008,33(3):201-204.
[10]崔占義,孫樹枝.六聯(lián)療法治療頑固性失眠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11,39(1):111-112.
1005-619X(2013)05-0445-03
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