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軍
兒童抽動障礙是起病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一種神經(jīng)精神疾患,主要表現(xiàn)為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一個部位或多部位肌肉運動抽動和發(fā)聲抽動,并可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強迫性動作和思維或其他行為癥狀[1]。按臨床特征和病程可分為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fā)聲抽動障礙、Tourette綜合征(TS)。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神經(jīng)生化、自身免疫及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有關。近年發(fā)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其治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tǒng)主要以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藥物治療及心理療法、中醫(yī)藥治療等,但藥物有一定副作用,且停藥后會反復,特別是對藥物控制不良或癥狀較輕,不需藥物治療,而家長又比較焦慮的患兒,尚無好的治療方法。近年開始采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報道有良好療效。我院從2009年7月開始該項技術治療抽動障礙64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小兒神經(jīng)科門診就診的抽動障礙患兒共64例,均符合ICD-10診斷標準。其中男52例,女12例,男∶女=4.3∶1。年齡6~13歲。
1.2 臨床資料 發(fā)病年齡4.6歲~12歲。病程2周~2.5年。短暫性抽動40人,慢性運動或發(fā)聲抽動20人,Tourette綜合征4人,臨床表現(xiàn):眨眼、皺眉、張口、扭脖子、聳肩、摔胳膊、踢腿、鼓肚子或清嗓子、喉嚨發(fā)聲、慢性咳嗽等。20例曾服用氟哌啶醇、泰必利、丙戊酸鈉等治療,其中2例就診時仍在服藥,6例曾服中藥治療,38例未經(jīng)特殊治療。全部經(jīng)過腦電圖,血沉,C反應蛋白,抗“O”,肝功能檢查,部分行頭顱CT或MRI,除外癲癇,風濕舞蹈病,肝豆狀核變性及其他腦部疾患。
1.3 治療方法 采用南京韋思醫(y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的Infiniti 4000A系列生物反饋儀治療,每周3~4次,每次30 min,20次為一療程。
每次治療分4個步驟,①指導語放松訓練,讓患兒跟隨儀器中設置的指導語進行呼吸及肌肉放松訓練。②情景放松訓練,即讓患兒通過視聽(風景或音樂)達到情緒的放松。③SMR(感覺運動節(jié)律)音樂放松訓練。④降低EMG(肌電)訓練。第③④步即充分利用生物反饋原理,以抑制4~8 hz θ波活動,同時增加β波12~16 hz感覺運動節(jié)律(SMR)為目的,讓患兒按設計好的程序(動畫片或音樂)來增強β波指數(shù),抑制θ波和肌電(EMG)。將患兒的腦電輸入主機處理后,將反饋信號輸入計算機使音樂動畫發(fā)生改變。當腦電波或肌電達到了預設的獎勵值時,動畫及音樂正向進行,這時該頻率的腦波得到強化,肌電降低,從而改善患兒的神經(jīng)及肌電功能。
1.4 評估工具 采用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YGTSS),分別評估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性抽動,且對每類抽動進行五個方面的評價,即抽動的數(shù)量、頻度、強度、復雜性、干擾,每項分六級做0-5分判分,并獨立評估抽動障礙所導致的損害,加入抽動總分中,最后得出量表總分[3]。以總分判斷療效。運動抽動和發(fā)聲抽動分別的計分最高可達25分,兩者相加為抽動總分,最高50分,反映了運動和發(fā)聲抽動癥狀本身的嚴重程度。抽動整體損害也做0-5級評分,總分也是50分,反映患兒因承受抽動癥狀造成的各種壓力導致的整體殘障程度,YGTSS總分為抽動總分加整體損害總分[4]。
1.5 研究方法 治療前及治療30~40次后分別進行YGTSS評分,以總分判斷療效,減分率>60%為顯效,減分率30% ~59%為有效,減分率<30%為無效[3],臨床有效包括顯效和有效。并對治療前后的評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系統(tǒng)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
2.1 共治療64例,其中3例進行不到10次而退出,不計入研究對象,61例中18例治療30次癥狀完全緩解而中止治療,其余43例治療40次,臨床顯效26例,顯效率42.6%,有效28例,有效率45.9%,臨床有效率88.5%,無效7例,無效率11.5%。
2.2 治療前后YGTSS量表評分,治療前后總抽動得分比較P<0.01,整體損害得分比較P<0.05,,YGTSS總分比較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腦電生物反饋是一種將心理、軀體因素整合在一起的治療方法,它利用條件反射原理,采用電子儀器準確測定神經(jīng)-肌肉和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正常和異常活動狀況,并把這些信息有選擇地放大成視覺和聽覺信號,然后反饋給受試者,并通過訓練,使受試者學會選擇性強化某一頻段的腦電波來達到預期的目的[4]。Sterman(1977)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貓在安靜時出現(xiàn)12~16 hz的腦電波節(jié)律,該腦電波來自于大腦皮層的感覺區(qū)和運動區(qū),被稱為感覺運動節(jié)律(sensorimotor rhythms,SMR)[5]。據(jù)研究,腦電表現(xiàn)SMR時,人會表現(xiàn)安靜及注意力集中。故以SMR作為反饋信號,使患兒學會增加SMR的出現(xiàn),來達到控制抽動的目的。
另外,該類患兒肌電值明顯增高,其皮阻也高于正常的值,我們具體通過情景放松、指導語放松訓練及生物反饋來降低EMG(肌電)達到治療目的。研究結果表明有效率達88.5%,與國內(nèi)其他同類報道接近。絕大多數(shù)在治療10次后開始顯效,部分在30次后完全或基本緩解。且治療后抽動得分、整體損害得分和YGTSS總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療程結束后半年電話隨訪,僅有兩例反復,但癥狀較輕,鞏固治療20次后痊愈。8例偶有短暫抽動,均可自行緩解。而且該項治療無副作用,患兒及家長易于接受,在治療過程中,他們可不斷得到操作者及臨床醫(yī)生的心理支持治療,減少焦慮、緊張等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使之能堅持治療,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故腦電生物反饋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抽動障礙的方法。7例無效多為病程較長,年齡偏大,且伴發(fā)聲抽動的,效果不佳,其中2例配合藥物后好轉(zhuǎn),此類病例的治療有待進一步研究。
[1] 陶國泰,鄭毅,宋維村.兒童少年精神醫(yī)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26.231.
[2] 劉小蕓,彭云中,黃先萍,等.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療效研究.西部醫(yī)學,2007,19(1):59-60.
[3] 楊自金.硫必利與氟哌啶醇 治療Tourette綜合征療效及安全性.臨床兒保雜志,2012,30(11):1051-1053.
[4] 張英.EEG生物反饋和利他林治療ADHD的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6(04):193-195.
[5] 鄭延平.生物反饋的臨床實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