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改
本文選取了216例2型糖尿病頸動脈內(nèi)膜病變患者進行形成因素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j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隨機分成研究1組和對照1組,研究1組UAER為20~200 μg/min;對照組1組UAER超過200 μg/min;參考血尿酸(BUA)水平有沒有出現(xiàn)增高情況,可以將其分為研究2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患者有54例,患者年齡為40~77歲。通過檢測確診,所有患者都具有2型糖尿病,而且沒有并發(fā)心血管、泌尿系統(tǒng)病癥。研究1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2±13)歲,男性31例,女性23例,BMT含量平均為(23.5±12)kg/m2,SBP平均含量為(124±12)mm Hg,DBP含量平均為(76±8)mm Hg;對照1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3±11)歲,男性30例,女性24例,BMT含量平均為(24.3±10)kg/m2,SBP平均含量為(123±10)mm Hg,DBP含量平均為(75±9)mm Hg;研究2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4±11)歲,男性32例,女性22例,BMT含量平均為(24.1±10)kg/m2,SBP平均含量為(125±10)mm Hg,DBP含量平均為(76±9)mm Hg;對照2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4±11)歲,男性27例,女性27例,BMT含量平均為(24.3±10)kg/m2,SBP平均含量為(126±11)mm Hg,DBP含量平均為(77±9)mm Hg。四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指標含量等方面的差異都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測定四組患者的病程、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數(shù)值,并進行對比分析,探討B(tài)UA、UAER和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IMT存在的關系[1]。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都采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P<0.05表示其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四組患者測定的BUA、UAER進行對比,其差異都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BUA、UAER與2型糖尿病頸動脈內(nèi)膜病變的關系測定中分析,BUA、UAER能夠致使2型糖尿病頸動脈內(nèi)膜發(fā)生病變,且為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四組患者指標測定比較(±s)
表1 四組患者指標測定比較(±s)
項目 研究1組 對照1組 研究2組 對照2組54 54 54 54病程 9.3±4.5 4.3±1.6 9.5±4.8 4.1±2.3 UA(μmol/L) 403.4±48.6 203.2±39.5 387.5±48.9 211.5±32.8 FBG(mmol/L) 8.49±2.54 7.26±2.23 8.41±3.09 7.32±2.34 TC(mmol/L) 4.84±1.32 4.92±103 4.45±1.06 4.79±1.23 TG(mmol/L) 1.92±1.62 1.86±1.56 1.93±1.24 1.78±1.63 LDL(mmol/L) 3.23±0.61 3.30±0.79 3.36±0.62 3.41±0.78 HDL(mmol/L) 1.38±0.32 1.44±.41 1.29±0.51 1.54±0.68 UAER(μg/min) 238.1±32.6 127.3±96.5 268±56.4 133.5±101.2例數(shù)IMT 1.01±0.22 0.79±0.23 1.05±0.28 0.84±0.19
2型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病癥,頸動脈內(nèi)膜發(fā)生病變是2型糖尿病患者較為普遍的并發(fā)癥狀,臨床中存在較高的致死率,在治療中對其有效果的措施很少,而且伴隨年齡增長和病情的發(fā)展,其發(fā)生率逐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幾率也越來越高[2]。2型糖尿病發(fā)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腦血管疾病,IMT能夠有效預測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其可以使用B超檢測,能夠檢查到早期微小病變,和組織學所測得IMT有線性關系。IMT病變程度和發(fā)展速度能夠顯示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情況。有很多資料證明微量白蛋白尿和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關系。
本文選取了216例2型糖尿病頸動脈內(nèi)膜病變患者進行分析,統(tǒng)計其形成因素,確定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發(fā)生病變情況所存在的關系,給予臨床治療提供較為有效的參考價值,以便本病在最初發(fā)生的時候就能夠根據(jù)病情給予有效防治,提高患者臨床治愈效率和生存幾率。通過本文研究結(jié)果可以知道,BUA、UREA水平能夠影響到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內(nèi)膜病變情況,是其主要測定指標,和其他資料具有相似性,需要在臨床治療當中加以重視,若發(fā)生異常情況,必須馬上給予治療,防止患者出現(xiàn)頸動脈內(nèi)膜病變癥狀[3]。
[1] 魏曉華.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2型糖尿病頸動脈內(nèi)膜病變的關系研究.當代醫(yī)學,2012,2(5):82.
[2] 付建芳.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與型糖尿病頸動脈內(nèi)膜病變的關系.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1):140-142.
[3] 陳雪婷.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癥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的關系.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5):74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