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強 黃仲良 黃成文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廣東 惠州 516001)
IgA腎病又稱Berger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腎小球腎炎,多發(fā)于兒童和青年,發(fā)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變特點是腎小球系膜增生,用免疫熒光法檢查可見系膜區(qū)有 IgA沉淀〔1〕。IgA腎病嚴重危害健康,在誘發(fā)IgA腎病的原因中,年齡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要素。老年人IgA腎病的發(fā)病率正逐年增高。本研究擬探討IgA腎病臨床病理特征及轉歸。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資料來自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經(jīng)腎活檢免疫病理診斷為IgA腎病的患者200例。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規(guī)定,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病性腎病、肝硬化、糖尿病、過敏性紫癜、狼瘡性腎病、精神疾患及不愿參加本研究者;符合標準者200例,男119例,女81例,年齡9~76歲,平均(42.9±10.1)歲。其中確診年齡45歲以上病例(中老年組)與≤45歲的IgA腎病患者(青少年組)各100例,兩組患者除年齡外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檢查 血壓、尿常規(guī)、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甘油三酯、血漿白蛋白、腎功能、肝功能等。
1.2.2 病理學檢查 常規(guī)進行術前評估及準備,患者采用局麻,取俯臥位,B超引導下經(jīng)皮行腎穿刺活檢。取出腎組織后壓迫穿刺部位2~3 min,敷以紗布,腹帶包扎后送病房。石蠟切片行光鏡檢查,冰凍切片行免疫熒光檢查,必要時電鏡檢查。觀察IgG、IgA、IgM、C3、C4、C1q、Fi在腎臟沉積的部位、形態(tài)特點和熒光染色強度。電鏡觀察ED在系膜區(qū)、內(nèi)皮下、基底膜內(nèi)和上皮下沉積的情況。IgA腎病分級標準采用Lee氏病理分級標準。
1.3 評估方法
1.3.1 腎小球病理組織分類〔2〕根據(jù)1982年WHO病理組織分類法將腎小球病變分為:微小病變;局灶性和(或)節(jié)段性病變;彌漫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增生性腎炎、硬化性腎小球腎炎);未分類腎小球腎炎。
1.3.2 半定量積分法 根據(jù)半定量積分法〔3,4〕評估腎小球硬化程度,每張切片觀察40個腎小球,然后計算腎小球硬化指數(shù)(GSI),計算公式為:〔(1×N1+2×N2+3×N3+4×N4)/40〕×100%,式中N1代表1級損害腎小球個數(shù),N4為4級損害腎小球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 青少年組以輕度改變?yōu)橹?,免疫熒光檢查以單純IgA或C3沉積多見;而中老年組病例改變相對較重,中-重度改變者較多見,免疫熒光檢查以單純IgA或C3、IgA+IgM沉積較多。>45歲組血壓、24 h尿蛋白排泄量、甘油三酯及腎功能不全發(fā)生率顯著高于≤45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1。
2.2 不同年齡段患者IgA腎病病理參數(shù) >45歲組腎小管-間質(zhì)指數(shù)和血管指數(shù)顯著高于≤45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不同年齡段患者臨床表現(xiàn)比較(±s)
表1 不同年齡段患者臨床表現(xiàn)比較(±s)
與青少年組比較:1)P<0.05,2)P<0.01;表2同
組別 n 血壓(mmHg)收縮壓 舒張壓24 h尿蛋白排泄量(g)血漿白蛋白(g/L)血漿總蛋白(g/L)甘油三酯(mmol/L)血肌酐(mmol/L)腎功能不全(%)中老年組 100 133±211) 116±261) 1.34±1.321) 39.1±6.2 72.0±9.1 1.96±2.352) 131±121 36.32)青少年組 100 82±14 75±13 0.95±1.40 38.0±6.3 67.5±8.8 1.27±0.99 105±125 19.6
表2 不同年齡段患者IgA腎病病理參數(shù)比較(±s)
表2 不同年齡段患者IgA腎病病理參數(shù)比較(±s)
組別 n 腎小球指數(shù) 腎小球硬化比例(%)腎小管-間質(zhì)指數(shù) 腎間質(zhì)纖維化(%)血管指數(shù) 新月體指數(shù)中老年組 100 3.85±1.61 15.09±16.38 3.72±2.221) 36.21) 0.42±0.802)0.28±0.64青少年組 100 4.03±1.89 12.86±21.28 2.98±2.31 20.5 0.19±0.50 0.24±0.62
IgA腎病的特征性病理改變、免疫病理的改變即在腎小球系膜區(qū)IgA或IgA為主的沉積。在光鏡下,IgA腎病以腎小球系膜增生及基質(zhì)的擴張為主要表現(xiàn),但病變程度輕重不一,可輕微或局灶、節(jié)段性病變到彌漫性系膜增生,系膜增生較重者可見系膜插入,形成節(jié)段性雙軌。病變嚴重者可以出現(xiàn)腎小球囊壁上皮增生、新月體形成、毛細血管塌陷、節(jié)段性毛細血管襻壞死、透明樣變性及腎小球硬化、腎小管壞死、萎縮、間質(zhì)中單核細胞浸潤及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小動脈出現(xiàn)與高血壓及年齡不成比例的透明樣變化〔4〕。少數(shù)患者在腎小球旁系膜區(qū)可見半球狀免疫復合物沉積。組織學上,IgA腎病可能會顯示腎小球膜增寬,局部或部分炎癥。彌散性腎小球膜增生或者新月形腎小球腎炎也可能存在。免疫熒光顯示腎小球膜上有IgA的沉積,往往伴有C3和裂解素以及小量的其他免疫球蛋白(IgG或者IgM)〔5〕。往往看不到早期的經(jīng)典補充通路的成分(C1q或者C4)。電子顯微鏡可以明確密集的電子沉積在腎小球膜,相關病例中可以看到濃密的電子可以延伸到臨近毛細血管壁的內(nèi)膜下,通常伴有局部增生〔6〕。病理生理學免疫染色顯示IgA位于Henoch-Schonlein腎炎患者的腎小球內(nèi)。這個疾病名字源于IgA以顆粒狀沉積在腎小球的一個部分——腎小球膜(免疫熒光檢測)。光學顯微鏡下腎小球膜是富含細胞的組織,還能看到細胞質(zhì)外蛋白沉積的增加。對于IgA聚集的原因還沒有明確的解釋。目前還沒有在腎臟發(fā)現(xiàn)IgA的外在抗原,但是有可能在疾病出現(xiàn)前抗原就被清除〔7〕。也有學者提出IgA自己本身也是抗原。
IgA腎病給患者健康帶來的危害很大,是臨床表現(xiàn)、病理改變和預后變異很大的原發(fā)腎小球疾病,多數(shù)報道10年存活率為81% ~87%。有關年齡對IgA腎病預后的很大爭議〔8〕。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老年IgA腎病患者以慢性病變?yōu)橹?,腎小動脈病變明顯,預后較差。因此,應加強老年患者尿常規(guī)篩查,早期發(fā)現(xiàn)可能有助于改善預后。
1 Li LSH,Liu ZHH.Epidemiologie data of renal diseases from a single unit 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13,519 renal biopsies〔J〕.Kidney Int,2004;66:920-3.
2 張 宏.IgA腎病循證治療進展〔J〕.繼續(xù)教育醫(yī)學,2006;20:1-7.
3 Reane W.Mesangial immune injury,hypertension and progressive glomerular damage in Dahl ra〔tJ〕.Kidney Int,1984;26(2):137-43.
4 D'Amia G.Natural history of idiopathicI IgA nephropathy:role of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J〕.Am J Kidney Dis,2000;36:227-7.
5 將 鐳,呂繼發(fā),陳文芳,等.IgA腎病簡明半定量病理評分方法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7;23(5):278-82.
6 Frimat L,Hestin D,Avmard B,et al.IgA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f age:a multicentre,prospective stud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6;11:1043-7.
7 楊念生,武慶慶,杜 勇,等.中老年IgA腎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轉歸〔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4:991-3.
8 Reich HN,Troyanov S,Scholey JW,et al.Remission of proteinuria improves prognosis in IgA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07;18:31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