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翼 鐘廣斌
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的臨床療效觀察
羅林翼 鐘廣斌
目的 觀察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術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142例166眼翼狀胬肉患者, 分為兩組。觀察組(82例94眼)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術, 對照組(60例72眼)采用單純切除術, 隨訪3~6年, 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 觀察組94眼中, 治愈90眼, 復發(fā)4眼, 對照組72眼中, 治愈50眼, 復發(fā)22眼, 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愈合恢復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結論 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 安全性高、眼部損傷小、操作簡便、復發(fā)率低、療效確切的優(yōu)點, 值得臨床推廣。
翼狀胬肉;生物羊膜移植;翼狀胬肉切除
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眼表疾病, 因球結膜及其下纖維血管組織局部發(fā)生三角模樣增生, 結膜結締組織出現(xiàn)彈性樣變、增厚, 角膜受變性結膜組織入侵而引發(fā)。翼狀胬肉不僅影響美觀, 引起眼部刺激癥狀, 還會引起角膜散光, 造成視力下降。目前, 手術是翼狀胬肉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但術后復發(fā)率較高[1], 選取更為合理的治療方式利于臨床療效的改善和復發(fā)率的降低。東莞市人民醫(yī)院眼科從2006年起開展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 選取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行該手術的患者82例94眼,隨訪3年;同時, 回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行翼狀胬肉單純切除術的60例72眼患者病歷記錄, 并于2009年1月~6月對其進行隨訪檢查。對比兩組術后的愈合時間及復發(fā)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療的患者82例94眼為觀察組,其中男48例50眼, 女34例44眼, 年齡39~64歲, 平均(53.20±4.58)歲, 雙眼發(fā)病者12例;同時, 選取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行翼狀胬肉單純切除術的患者60例72眼為對照組, 其中男36例(39眼), 女24例(33眼), 年齡41~65歲, 平均(53.15±4.61)歲, 雙眼發(fā)病者12例。兩組病例均為初發(fā)病例, 慢性起病, 發(fā)病時間5~15年, 胬肉頭部均已侵入角膜緣3~5 mm, 無其他眼表疾病及眼部手術史。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手術治療。常規(guī)消毒鋪巾, 4 g/L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 開瞼器開瞼, 20 g/L利多卡因1~2 ml注入胬肉體。用有齒鑷持胬肉頭部, 小尖刀沿胬肉頭部0.5 mm劃開一淺界,由此界開始作已極薄的角膜淺層剖開, 連同胬肉頭部分離至角膜緣, 再把胬肉體部兩側球結膜剪開, 并將胬肉與鞏膜上組織鈍性分離, 然后將胬肉頭頸部與體部剪除。將肌止前緣鞏膜面殘留的結膜下組織清除干凈, 使鞏膜創(chuàng)面處于干凈、平整狀態(tài)。術中應注意徹底止血。然后行生物羊膜移植, 生物羊膜(江西瑞濟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預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浸泡5 min復活, 根據(jù)鞏膜暴露面積剪取適當大小, 上皮朝上平鋪于鞏膜暴露面上, 并覆蓋角膜1~2 mm, 將羊膜周邊的結膜覆蓋在羊膜上。用10-0尼龍線于鼻側結膜間斷縫合, 穿過羊膜, 固定在淺層鞏膜上??p合完畢, 羊膜平整, 與結膜及鞏膜固定良好。
對照組:采用翼狀胬肉單純切除手術治療。用同樣的方法分離、剪除胬肉組織及清除結膜下組織。然后用10-0尼龍線剪斷縫合結膜邊緣, 固定在淺層鞏膜上, 暴露3~4 mm寬的鞏膜裸露區(qū)。
上述所有病例均在顯微鏡下由經(jīng)驗豐富的高資歷醫(yī)師完成。術畢涂典必殊眼膏, 移植切除組用繃帶包扎, 單純切除組用無菌紗塊眼墊包眼。術后3 d單眼遮蓋, 每天換藥, 并予以典必殊眼液、貝復舒眼液滴眼, 2周拆線, 繼續(xù)點上述眼液2周。期間在裂隙燈下對角膜上皮恢復狀況、生物羊膜植片進行嚴密觀察。
1.3 療效評估 治愈:結膜組織平整, 無增生、充血情況,角膜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 未見生長贅肉、新生血管;復發(fā):結膜組織明顯肥厚, 且有充血情況, 角膜創(chuàng)面未愈合, 可見翼狀胬肉, 且角膜緣被翼狀胬肉侵入[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 x-±s)表示, 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94眼中, 治愈90眼(95.74%), 對照組72眼中,治愈50眼(69.44%)。觀察組復發(fā)4眼(4.26%), 對照組復發(fā)22眼(30.56%), 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1。觀察組角膜創(chuàng)面術后經(jīng)3到7天愈合恢復, 平均(5.72±0.36)d;對照組角膜創(chuàng)面術后經(jīng)5~12 d愈合恢復, 平均(8.94±0.62)d,觀察組愈合恢復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
表1 比較單純切除組和移植切除組的療效[n(%)]
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的眼表疾病, 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現(xiàn)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它與陽光、風塵等各種外界因素的慢性刺激和局部慢性炎癥反應有關, 常見于戶外工作者、農(nóng)民等人群[3]。其主要成分是異常增生的成纖維細胞和新生血管, 病理學基礎是局部結膜纖維血管組織增生侵及角膜引起上皮、 前彈力層甚至基質層變性、渾濁。有研究認為胬肉手術后復發(fā)與手術切除不徹底, 角膜、鞏膜殘留病變組織有關。另外, 術后角膜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角膜缺氧狀態(tài)延長, 產(chǎn)生血管生長因子, 亦可致使胬肉復發(fā)率增高。國外曾報道, 常規(guī)手術有24%~89%的復發(fā)率[4]。因此,選取更合理的治療方式, 降低翼狀胬肉的術后復發(fā)率是當前治療的熱點問題。
生物羊膜是一種具備基底膜膠原的人類胎盤組織, 具有很好的粘附性與相容性。取材制作都極為講究、安全, 一般經(jīng)輻射滅菌、干燥冷存處理后, 能夠于室溫狀態(tài)下存儲1~2年, 較新鮮羊膜更方便應用。目前, 生物羊膜在多種眼表疾病的治療中已顯示出良好的效果, 如在翼狀胬肉、角膜上皮缺損、瞼球粘連、角膜穿孔、角膜潰瘍以及眼表化學燒傷等疾病的治療, 效果均較為明顯。羊膜移植片具有完整的上皮細胞, 并可提供一個含有基底膜和基質成分的膠原支架, 可使受體的角結膜表型的上皮細胞擴展移行其上, 達到真正的眼表重塑。羊膜組織具有無血管、減輕刺激及縮短炎癥時間的作用;此外, 還能使纖維化得到抑制, 進而加速角膜創(chuàng)面上皮化及基質愈合, 使角膜斑翳得以減輕[5]。Anderson等[6]認為羊膜有助于角膜緣干細胞的增生并能提供其生長微環(huán)境, 為角膜創(chuàng)面迅速上皮化提供了理想的基底膜, 而且阻止了結膜上皮化和新生血管進入角膜, 從而有效地減少術后的復發(fā)。
本研究中, 觀察組采取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術, 對照組采取單純胬肉切除術。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95.74%, 復發(fā)率4.26%, 對照組治愈率69.44%, 復發(fā)率30.56%。此外, 觀察組角膜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為(5.72±0.36) d, 對照組平均為(8.94±0.62)d;觀察組的療效、角膜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生物羊膜在保證與新鮮羊膜組織結構基本相同、免疫組織化學基本相同的前提下, 確保了新鮮羊膜的主要活性物質, 同時保證了羊膜制品的生物安全性問題, 降低了手術的風險。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 具有安全性高、眼部損傷小、操作簡便、復發(fā)率低、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此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單純手術切除易復發(fā),術后容易出現(xiàn)眼球粘連, 目前已不能作為治療翼狀胬肉的首選術式。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術能規(guī)避和減少復發(fā)風險, 是治療翼狀胬肉的高效手段,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1] 陳利榮, 姚軍平, 袁鑄, 等.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與聯(lián)合羊膜移植的療效比較.國際眼科雜志(上旬刊), 2012, 12(10):2006-2008.
[2] 郄學芬, 周先鋒.顯微鏡下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臨床分析.內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2, 44(17):860-861.
[3] 劉莉莉.532nm激光聯(lián)合翼狀胬肉切除手術治療進行期翼狀胬肉的臨床觀察.醫(yī)學信息(上旬刊), 2012, 25(16):393-394.
[4] ChenPP,Ariyasu RG, Kaza V, et al.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mitomycin C and conjunctival antograft after excision of primary ptery- gium.Am J Ophthalmol, 1995,120:151-154.
[5] 惠靚,張愛英.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聯(lián)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手術92例臨床效果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12(10): 2406-2406.
[6] Anderson DF,Ellies P,Pives RTF,et al.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m for patial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Br J Ophthalmol, 2001, 85(4):567-576.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
LUO Lin-yi, ZHONG Guang-b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Dongguan 523059,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treatment.Methods 142 cases of 166 patients with pterygium,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82 cases 94)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use of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60 cases 72) using a simple excision, followed 3~6 years, comparing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94 eyes, 90 were cured, relapse 4, the control group of 72 eyes, 50 eyes were cured, relapse 22,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Observation group healing shorter recover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pterygium, safe, eye damage, easy operation, low recurrence rate, efficacy advantages, worthy of promotion.
Pterygium;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Pterygium Excision
523059 東莞市人民醫(y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