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昊,袁 玲
(1.中石化江漢油田鉆井一公司,湖北潛江 433100;2.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100)
隨著能源需求壓力、天然氣價格的增長、開發(fā)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新型清潔低碳能源的依賴,目前頁巖氣正愈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世界資源勘探開發(fā)的重要領域。我國頁巖氣資源豐富,可采儲量36萬億立方米左右[1],但頁巖氣的勘探和開發(fā)正處于初級階段,技術不夠成熟。本文對頁巖氣水平井鉆井技術進行了闡述,指出鉆井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總結了頁巖氣鉆井技術難點。
頁巖氣是一種特殊的非常規(guī)天然氣,賦存于泥巖或頁巖中,具有自生自儲、無氣水界面、大面積連續(xù)成藏、低孔低滲等特征。一般無自然產(chǎn)能或低產(chǎn),需要大型水力壓裂和水平井技術才能進行經(jīng)濟開采,單井生產(chǎn)周期長。頁巖氣藏與常規(guī)氣藏基本特點對比(見表1)[2~3]。
表1 頁巖氣藏與常規(guī)氣藏基本特點對比表
水平井鉆井技術是降低頁巖氣開采成本的一項非常關鍵技術,水平井的推廣應用加速了頁巖氣的開發(fā)過程。頁巖氣開發(fā)先后經(jīng)歷了直井、單支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叢式井、叢式水平井鉆井(PAD水平井)的發(fā)展歷程,目前水平井已成為頁巖氣開發(fā)的主要鉆井方式。在頁巖氣層鉆水平井,可以獲得更大的儲層泄流面積,更高的天然氣產(chǎn)量。
根據(jù)美國頁巖氣開發(fā)的經(jīng)驗,水平井的日均產(chǎn)氣量及最終產(chǎn)氣量是垂直井的3~5倍,產(chǎn)氣速率則提高10倍,而水平井的成本則僅為垂直井的1.5~2倍。國外在頁巖氣水平井鉆井中主要采用的相關技術有[4]:
(1)水平段導向技術,用于地層引導和地層評價,確保目標區(qū)內鉆井,對于厚度大,橫向分布范圍大的頁巖地層,采用PDC鉆頭+螺桿鉆具+MWD底部鉆井組合,確保頁巖地層水平段井眼基本按照設計軌跡鉆進。對于厚度變化大的頁巖地層,采用PDC鉆頭+螺桿鉆具+LWD底部鉆井組合,確保井眼沿設計軌跡快速鉆井。
(2)控壓或欠平衡鉆井技術,用于防漏、提高鉆速和儲層保護,采用空氣作循環(huán)介質在頁巖中鉆進,欠平衡鉆井時,人們有意識地在裸眼井段使井筒壓力低于地層壓力,當鉆遇滲透性地層時,地層流體會不斷流入井筒并循環(huán)到地面加以控制,頁巖氣用空氣作循環(huán)介質在暗色頁巖中鉆進,可依據(jù)演化模式預測暗色頁巖對擴散相天然氣封閉的能力,以指導頁巖氣藏勘探,提高勘探開發(fā)水平。另外,在頁巖氣水平井鉆井中,采用欠平衡鉆井技術,實施負壓鉆井,能夠避免損害儲層。
(3)泡沫固井技術,用于解決低壓易漏長封固水平段固井質量,套管開窗側鉆水平井技術,降低增產(chǎn)措施的技術難度。
(4)有機和無機鹽復合防膨技術,確保井壁的穩(wěn)定性。另外,頁巖氣水平井鉆井要考慮其成本,垂直井段的深度不超過3 000 m,水平井段的長度介于500~2 500 m??紤]到鉆井完成后,頁巖氣開發(fā)要進行人工壓裂,水平井延伸方位要垂直地層最大應力方向,這樣才能保證能沿著地層最大應力方向進行壓裂。
頁巖氣井中,頁巖氣進入井眼的過程如下:在鉆井、完井壓降的作用下,裂縫系統(tǒng)中的頁巖氣流(游離氣)向井眼并且基質系統(tǒng)中的頁巖氣(吸附氣)在基質表面進行解析;在濃度差的作用下,頁巖氣由基質系統(tǒng)向裂縫系統(tǒng)進行擴散;在流動勢的作用下,頁巖氣通過裂縫系統(tǒng)流向井眼。頁巖氣進入井眼途徑復雜,是鉆井過程中的關鍵之一。
頁巖氣的吸附氣含量達到25%~85%,同時沒有遠距離的運移和聚合,因此,其開采必須借助于現(xiàn)代化的壓裂工藝,通過進一步擴充裂縫,連通相關的孔隙,從而獲得一定產(chǎn)能的頁巖氣。以前由于壓裂工藝和設備的限制,導致無法獲得具有工業(yè)價值的頁巖氣?,F(xiàn)代設備和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是目前頁巖氣工業(yè)能夠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位移井是在定向井、水平井技術之后又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工藝井。大位移井的定義一般是指井的水平位移與井的垂深之比等于或大于2的定向井且井斜角大于60°,具有很大的水平位移和很長的大井斜穩(wěn)斜井段。
地質導向工具、旋轉導向鉆井系統(tǒng)、閉環(huán)鉆井、先進的隨鉆測量系統(tǒng)、新型鉆井液、先進完井工具得到開發(fā)和應用,促進了長水平井鉆井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目前已經(jīng)鉆成了水平位移超過10 000 m,最大水平段長度已達6 000 m以上。目前國內淺層大位移水平井鉆井研究情況非常缺乏。
成巖過程后,強結合水變成自由水,排不出則形成高壓,孔隙壓力高于鉆井液密度;濾液進入層理間隙,頁巖內粘土礦物遇水膨脹,形成新的孔隙、膨脹壓力,削弱結構力;層理和微裂縫較發(fā)育,水或鉆井液濾液極易進入微裂縫破壞其原有的平衡,破壞泥頁巖膠結性,導致巖石的破裂。井眼周圍的應力場發(fā)生改變,引起應力集中,井眼未能建立新的平衡。井壁穩(wěn)定性差導致各種相應的井下事故或復雜情況(井漏、井垮、鉆具阻卡嚴重、埋鉆具)的發(fā)生,從而限制了鉆頭、鉆具組合、鉆井液以及鉆井參數(shù)的選擇和確定。
摩阻和扭矩來源于鉆具與井壁摩擦、鉆頭扭矩、機械扭矩和動態(tài)扭矩。摩阻和扭矩高會導致如下問題:起鉆的負荷明顯增加,下鉆的阻力大;定向滑動鉆進時,無法明確判定鉆頭實際工作的鉆壓;鉆具在過高的軸向壓力下會發(fā)生屈曲。
泥頁巖的崩塌、鉆井液性能及返速、鉆井巖屑重力效應使得巖屑床難清除,殘留的巖屑將進一步增加摩阻、扭矩和井下事故復雜發(fā)生的機率。
頁巖氣井造斜點淺、井壁穩(wěn)定性差,目的層疏松、機械鉆速高、井徑變化大、扭矩規(guī)律性不強,定向工具面擺放困難等因素使井眼軌跡控制難。井漏、井垮以及其它井下事故和復雜情況;頻繁變化的扭矩嚴重干擾定向的實際效果,定向工具、鉆頭作用力方向控制和調節(jié)。
淺層大位移水平井,由于其定向造斜段造斜率高,斜井段滑動鉆進,定向時容易在井壁形成小臺階;造斜點至A靶點相對狗腿度較大,起下鉆過程中容易形成鍵槽;井斜變化大,井眼難清潔,下套管過程中易發(fā)生粘卡。其次,由于井眼曲率大、水平段長,套管自由下滑小,摩阻大。套管的自重摩阻和彈性變形的摩阻非常大,直井段套管自重能夠提供的驅動力非常有限,套管能否安全下至地質設計井深有很大的風險。
套管柱通過水平井彎曲段時隨井眼彎曲承受彎曲應力作用。同時,套管屬于薄壁管或中厚壁管,套管柱隨井眼彎曲變形時,即使彎曲應力未超過其材料的屈服極限,但套管截面已成為橢圓形狀而喪失穩(wěn)定性。由于橢圓的短軸小于套管公稱尺寸,故一些工具無法下入。套管柱彎曲嚴重時也有可能產(chǎn)生屈曲變形破壞。
淺層大位移水平井,由于造斜點淺,上部地層疏松,膠結質量差,同時頁巖易垮塌的特性,上部鉆具自身質量輕,加壓困難,導致整個鉆具組合的選擇更加受限制。如果鉆具組合選擇不恰當,極易偏磨套管。扭矩、摩阻過大,也將極易導致發(fā)生鉆具事故。
由于造斜點淺,從造斜點至A靶點,井斜將達最大井斜,下套管時,斜井段套管易與井壁發(fā)生大段面積接觸。當井斜超過70°時,套管重力的90%將作用于井眼下側,套管嚴重偏心,居中難以達到66.7%以上。
巖屑床中的巖屑也難以清潔干凈;油氣層頂界埋深淺,頂替時接觸時間段,不容易頂替干凈;井斜角大、水平位移長,套管在井眼內存在較大偏心,低邊泥漿難以驅動,產(chǎn)生“拐點擾流”現(xiàn)象;油基鉆井液必須進行潤濕反轉后,水泥漿才能有效膠結。
固井作業(yè)過程中,井底泥漿柱產(chǎn)生的正壓差要比鉆井過程中壓差大得多。且要求水泥漿返至地面,封固段長,由于水泥漿摩阻及攜砂能力大于常規(guī)鉆井液,頂替鉆井液后期易造成水泥漿漏失。
(1)頁巖氣儲層具有自生自儲、低孔低滲、無自然產(chǎn)能、開發(fā)周期長的特點,因而具有獨特的開發(fā)方式。
(2)水平井能有效提高頁巖氣的開發(fā)效率,目前已成為頁巖氣開發(fā)的主要鉆井方式。
(3)頁巖氣鉆井的關鍵技術包括頁巖氣進入井眼途徑、鉆井井位部署和淺層大位移井技術。
(4)頁巖氣鉆井技術難點主要有井壁穩(wěn)定技術、井眼軌跡優(yōu)化設計和控制技術、下套管與固井技術、降摩阻技術、井眼清洗技術。
(5)隨著技術進步發(fā)展,結合現(xiàn)今世界能源結構,頁巖氣有望在將來成為能源供應的重要來源。
[1]劉滿平.我國頁巖氣產(chǎn)業(yè)開發(fā)前景、經(jīng)驗借鑒及模式選擇[J].中國能源,2012,34(7):10-14.
[2]李登華,李建忠,王社教,等.頁巖氣藏形成條件分析[J].天然氣工業(yè),2009,29(5):22-26.
[3]張金川,薛會,張德明,等.頁巖氣及其成藏機理[J].現(xiàn)代地質,2003,17(4):466.
[4]JA NWADKAR S,MORRIS S,THOM AS M,et al.Barnett Shale drilling and geo logical complexities-advanced technologies provide the solutio[C].paper 112765 MS presented at the IADC/SPE Drilling Conference,4-6 March 2008,Orlando,F(xiàn)lorida,USA.New York:IADCL SPE Drilling Conference,2008.
[5]崔思華,班凡生,袁光杰.頁巖氣鉆完井技術現(xiàn)狀及難點分析[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4):72-75.